“我已经说了对不起,还要怎么样?”原来孩子的对不起具有豁免权

滑梯旁边,一个3岁的孩子推倒了另一个孩子,因为别人挡了他的路,但他马上说了“对不起”。可以判断,这个孩子的父母没有让他体验过后果,所以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对不起”具有豁免权。他们的小脑袋里可能想的是,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只要我说一声对不起就行了。

“我已经说了对不起,还要怎么样?”原来孩子的对不起具有豁免权

1

如果“对不起”只是鹦鹉学舌,就一点作用都没有

宝宝不小心打了别人,赶紧说声对不起;宝宝弄坏了别人的玩具,赶紧说声对不起;宝宝……,赶紧说声对不起。对不起说的太容易了些,对孩子一点作用都没有,孩子就不会真正的要为别人做些什么。

妞妞妈带着女儿来游乐场,排队的孩子有点多,前面的男孩往后退了几步,踩到了妞妞的鞋子,妞妞伤心的哭了起来,不止是因为疼,还因为这是妈妈刚给买的新鞋子。上面有一只蝴蝶结,被踩掉在了地上。男孩马上说了对不起,妞妞妈心疼的看着女儿,也只能这么算了。是啊,一个小孩子踩到鞋子,也说了对不起,家长再不依不挠就显得不讲道理了。

美国一位3岁半的男孩怀特跟邻居家的狗狗鲁鲁在玩“叼回东西”的游戏,邻居告诉怀特不能把网球扔过斜坡,因为斜坡的荆棘丛会对鲁鲁造成伤害。但是,趁着大人们在交谈的空间,怀特用力把球扔过了斜坡,邻居赶紧喊回了鲁鲁,然后严厉的看着怀特:“你明白我给你说过不可以把球扔过斜坡的话吧?”怀特支支吾吾,邻居:“那么,你欠鲁鲁一个网球。”

“我已经说了对不起,还要怎么样?”原来孩子的对不起具有豁免权

2

除了“对不起”,孩子还能怎么做?

如果孩子打了别人,咬了别人,推了别人,或者抢了别人的玩具,弄坏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应马上进行干预,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幼儿(1—3岁的孩子)对于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而言,已经不小了。

妞妞妈除了接受孩子的对不起外,还可以指导妞妞主张自己的权利。让男孩重新赔给妞妞一双新鞋子,男孩的家长为了教会孩子承担责任,也会欣然同意吧。不要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讲道理,因为逻辑思维能力还要等他们大一些才会得到,也可以为他们提供选择,让两个孩子协商出俩孩子都能接受的结果。我们看看怀特妈妈的做法:事情过去几天后,邻居在自己门口发现了一个包裹,包的很笨拙,看得出是孩子的作品。里面有两个网球和一个纸条,纸条(怀特口述,妈妈代写):“对不起,我把鲁鲁的球弄丢了,但我不会那样了。”

怀特的妈妈做的很好,她帮助儿子明白了自己行为的后果,就是邻居不会再让他跟她的狗玩了。怀特妈妈指导孩子做了诚意道歉,并进行赔偿。

“我已经说了对不起,还要怎么样?”原来孩子的对不起具有豁免权

3

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承担后果,不要觉得孩子还小

孩子认为“对不起”可以解决所有麻烦,就不会约束自己的错误行为。当孩子弄坏了别人的玩具,他应该赔偿别人一个自己的玩具,当孩子偷了别的孩子的玩具,他应该归还回去,并且向别人道歉。他还可以口述一份道歉信,是不是比简单的一句“对不起”更有诚意。

“对不起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吗?”社会可不会因为一句“对不起”就原谅你。


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评论转发支持,每天分享实用育儿知识,关注@小天宝大玉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怀特   天宝   豁免权   孩子   斜坡   妞妞   诚意   网球   鞋子   邻居   后果   家长   男孩   玩具   妈妈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