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即时满足孩子,为了增强自控力,对“延迟满足”有什么误解?

在超市水果区,一位小男孩坐在地上,哭的一声比一声高,妈妈在旁边不理他,任由孩子哭喊,等孩子哭的没力气了,走上前哄了哄孩子,给他买了想吃的桃子。这位妈妈像售货员解释说:“孩子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能马上就给他,缓缓再买给他,这就是“延迟满足”,用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孩子,将来有更强的自控力和忍耐力,更容易成功。”

这位妈妈担心,如果孩子要什么,自己马上就满足他,可能造成孩子产生想要什么都会有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任性、贪心。所以她忽视孩子的需求,想让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发展出自控的能力,期望用延迟满足的方法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孩子吃水果这个合理的要求,妈妈偏偏要把孩子弄的大哭一场,孩子历经挫折吃到了水果,但他真的能因此发展出自控力吗?什么是“延迟满足”呢?

从不即时满足孩子,为了增强自控力,对“延迟满足”有什么误解?

什么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的概念起源于,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位于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主持的实验。活动共有32名幼儿园的孩子参与,年龄从3岁半到5岁8个月。实验的过程是,让每个孩子单独呆在一个小房间,桌子上放着最爱吃的东西,并告诉孩子们他们有两种选择:一是,他们可以立即吃掉食物,不会得到额外的奖励;二是,假如他们能等待15分钟再吃,他们就能得到双份的食物。

最后只有20%的孩子得到了双份食物的奖励,18年后(1986年)研究者对孩子们跟踪调查,发现“等待15分钟的孩子”,在青春期表现更出色。20年后(1990年)第二次跟踪调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高考中的成绩更优秀。43年后(2011年)当初的孩子们已经变成了中年人,对他们进行大脑成像检查,发现“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大脑前额叶相对更发达活跃,这个区域负责着更高级的思维活动,这些人在事业方面确实非常成功。

根据这个实验,人们得出了结论:如果孩子们在4、5岁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那么他长大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既然“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那父母为了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生活中处处延缓孩子的正常需求,这种做法有效果吗?

从不即时满足孩子,为了增强自控力,对“延迟满足”有什么误解?

“延迟满足”的主体是父母还是孩子?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不管是立马吃掉、还是选择忍耐15分钟多吃一份或半途忍不住了吃掉,都是孩子自主决定选择的,整个过程的主导者是孩子,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马上吃掉食物是生物本能,为了得到食物选择忍耐,则是智慧的运作过程,从做出决定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也锻炼了孩子的应变能力(怎样分散注意力,使自己这个过程不太难熬)。只得到一份食物的孩子不会受到批评,得到双份食物的孩子也不会受到表扬。

而文章开头的例子,妈妈偷偷把决定的主体换成了自己,孩子没有主动的权利。顺从妈妈的意愿了,就会得到夸奖,不顺从就会受到惩罚。孩子面对的后果是“听话”和“不听话”换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选择换来的。

兮兮想要一套玩具,超市标价是100元,但网购只需要50元,但是需要等待快递2到3天的时间,妈妈把这些情况告诉兮兮后,给出兮兮两个选择:“可以选择现在买下来,也可以选择等待两天,而且会得到一套轻粘土的奖励。”兮兮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了选择,告诉妈妈自己确实很喜欢粘土愿意选择等待。兮兮妈妈的做法是符合“延迟满足教育法”的,没有单凭自己的决定,让孩子延迟自己的欲望,而是让孩子自主决定选择,是否“延迟满足”由孩子说了算。

兮兮在做出决定的过程,经过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自主自愿的做出了选择,在等待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自控力和忍耐力,有毅力的孩子很可能有更出色的人生。但凡事都要“延迟满足”,会让孩子因为愿望很少得到满足,内心产生匮乏感。用的不对反而伤害了孩子。

从不即时满足孩子,为了增强自控力,对“延迟满足”有什么误解?

怎样才是正确的“延迟满足”?

01、充分尊重孩子

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给予了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内心就会有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物质的时候没有特别的渴求。在面对物质的诱惑时候,就有很好的控制力,不会那么的迫不及待。如果孩子的需求很少得到满足,在面对物质诱惑的时候,往往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

02、孩子正常的合理的需求要“即时满足”

尹建莉老师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位妈妈在孩子想要喝水的时候,也要让他再等一等,看到孩子因为想喝水在地上打滚大哭,她认为孩子是在向她示威,逼迫她就范。如果一个孩子连喝口水这种正常的需求,都要用这种方式才能得到,可想而知这位孩子生活的环境充满了障碍和压制。

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初期阶段需要无障碍的良好环境,所以在幼儿时期要及时回应孩子的各种需求,当孩子的天性得到发展,他才能健康成长,顺利发展处自控能力。不能满足孩子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告诉孩子,和孩子沟通要坦诚、人性化、宽容。

孩子在跌倒后爬起来想要抱抱时,就大方的回应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并不会宠坏孩子,你的无视才会伤害到孩子。妈妈及时的回应孩子的需求,有利于和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延迟满足”对于孩子多是物质方面的,在情感上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

03、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做到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很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言行一致,从不欺骗。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想要跟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乖乖在家玩,我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便不再哭闹,在家玩耍。妻子赶集回来,曾子开始磨杀猪刀,妻子见状赶紧阻止:“哄孩子玩罢了,没必要真杀猪啊”,曾子认真回答:“教育孩子不可说谎,不然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他选择了延迟满足会得到一个奖励,事后又不兑现,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守信用,以后也会对“延迟满足”充满不信任,不会配合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更不会主动从等待的过程中发展出较高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加以判断,再决定哪个事情要马上满足,哪个事情可以延迟满足,那些事情不能满足,适当的运用“延迟满足”,相信这种这种能力会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孩子   粘土   忍耐力   能力强   自控   兮兮   误解   物质   妻子   食物   事情   父母   需求   过程   能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