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文丨陈老师谈教育(原创)

图:来自网络

近日,看到网络上很多校园霸凌的事件,办公室的同事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如何教育,才能避免自家孩子被霸凌?

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明确满意的结果。

晚上看了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叫《狼洞之夜》,深受震撼。作为家长,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大家一直竭力回避的问题:其实校园霸凌无处无时不在,大多数孩子都主动或者被动的经历过。

而家长最恰当的引导,其实在于激发孩子内心的勇气和力量。让孩子学会用智慧和勇敢,妥当的处理人际问题。

《狼洞之夜》的故事很简单:主人公安娜贝尔所在的学校,转来了一个新同学贝蒂,但贝蒂总是霸凌同学们,而她之所以转学来这里,就是因为她在以前的学校不断惹事。贝蒂得知安娜家比较有钱,就逼迫安娜带钱给她,并且威胁如果告密或者不听从命令,就会对安娜的两个弟弟动手。安娜此前结识了老兵托比,托比从战场回来后一直有着心理创伤,不为当地的村民所接受,但是安娜贝尔和她的家人却对老兵托比非常友善。

在托比的保护下,安娜贝尔暂时获得了安全,但是安娜贝尔的弟弟在放学的路上,被安娜勒好的铁丝割伤了腿,更过分的是,贝蒂伙同安迪扔石块,砸瞎了同学露丝的眼睛,还嫁祸到托比的身上。在一个雨夜,贝蒂准备去烧掉托比的房子,却不小心掉入了狼洞,善良的安娜贝尔找到了贝蒂,却不料贝蒂诬陷托比,说是被推下去的。最后贝蒂因为感染而死去,托比也在逃亡的路上被射杀。

《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一.双重叙事线索:安娜的成长和托比的死亡

通过概括情节,我们发现,其实《狼洞之夜》设置了双重叙事线索,一条是安娜贝尔被霸凌的遭遇,一个就是老兵托比的人生遭遇。前者是文章的主线,后者托比的人生则是副线。

安娜贝尔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父母和爷爷都非常疼爱自己,而且很通情达理,只有安娜贝尔的姑姑比较固执,对老兵有偏见,但也不是完全的坏人。

托比从战场回来之后似乎就有点不太正常,他有两把枪,村民们认为他有些精神上的问题,对他很冷漠疏离。只有安娜贝尔一家(不包括她的姑姑),能够接纳他,给他好吃的东西,甚至将相机借给他拍照。

其实托比也是一个非常有礼貌懂得感恩的人,他总是把盘子洗的干干净净,他在安娜贝尔第一次被威胁的时候,给了她一枚硬币救急,甚至还为了安娜贝尔克服自己恐高的毛病。

但是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从转校生贝蒂到来之后,发生了转变。

《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安娜贝尔不断被欺负,弟弟们受伤严重。而老兵托比因为帮助了安娜贝尔,被贝蒂诬陷。居民包括警察,都不相信托比。

读完文章其实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托比从战场回来之后,就得了应激障碍症。他之所以远离人群,就是害怕自己做出什么伤害别人的事,但正是他的刻意保持距离,让村民们产生了误解,到最后没有人相信他。

最后贝蒂得到了惩罚,她掉入了狼洞,受到重伤。安娜贝尔经过一番挣扎,决定救贝蒂一命,但是老兵托比却被诬陷。在逃亡之前,老兵带走了一把坏枪,无法发射子弹。最后被追捕的警察射杀。而贝蒂则从中获得了教训,也获得了成长。

我们可以看到,安娜贝尔和托比的人生遭遇,分别是文章的主副线,贝蒂则是两条叙事线索的连接点。安娜和托比的人生轨迹因为贝蒂的出现而交织在一起,但是非常遗憾,他们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安娜贝尔获得了成长,托比却走向了死亡。

双重叙事线索的设置和交织,让故事情节集中而紧凑。在一波三折的故事发展中,托比的人生遭遇渐渐明晰,原来他并非会伤害人的疯子,而是极力克制自己,非常善良友善的人,而安娜在主副线交织中,也渐渐从怯懦变得勇敢,由幼稚走向成熟。两个人的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二.双重叙事背后的双重霸凌

在双重叙事线索中,我们发现文中有两个施暴者,一个就是贝蒂,表面上人畜无害,但是实际上欺负同学,手段残忍。但除了贝蒂,还有一群隐藏的施暴者,那就是以安娜贝尔姑妈为代表的成年人,他们对老兵托比进行的长期和无声的霸凌。

对于老兵托比来说,贝蒂的诬陷只是一个导火索,在贝蒂诬陷老兵之前,人们对托比采取的态度,都是质疑,冷漠和疏离。而当贝蒂说出那些谎话后,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兵托比就是推贝蒂的坏人,直接用舆论给老兵托比宣判死刑。

如果说贝蒂是儿童世界的霸凌者,那么这些村民就是成人世界的霸凌者。

而且后者的霸凌更可怕,因为儿童的霸凌事件可以由成人介入,而成人世界的霸凌,又有谁可以介入和控制呢?

在对老兵的偏见中,安娜贝尔的姑姑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她警告安娜和托比保持距离,甚至告知警察局托比的行踪。

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霸凌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在《狼洞之夜》中,成年人的霸凌方式非常的隐蔽,即无声的疏离和冷漠。而贝蒂作为一个孩子,采用更多的是暴力手段,比如用石头、拳头、铁丝欺负自己的同学们。

就处理结果来说,儿童之间成年人介入地更为简单直接,但是在儿童看来,成年人之间的偏见,却根深蒂固,儿童的声音和力量实在过于微弱。

所以最终在大人们的干预和帮助下,安娜贝尔摆脱了贝蒂,成长成熟,但是老兵托比却孤立无援,最后选择了逃离,终于走向了死亡。可见成人世界的霸凌是极具隐蔽性和深远影响的。

《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三.唯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收获成长

同样是面对霸凌,为什么安娜贝尔经历伤痛,最终收获了成长,而老兵托比却选择了死亡?

除了有家人的帮助和理解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安娜贝尔的内心始终充满勇气和力量。

在贝蒂霸凌的初期,安娜贝尔有点胆怯,但她更多考虑的是,保护自己的弟弟不被欺负。因为顾忌弟弟们,所以她选择了忍让。但贝蒂没有因为她的忍让而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安娜贝尔选择直面贝蒂,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由父母出面和贝蒂的父母交涉。

从安娜贝尔的心理描写和言行来看,安娜贝尔是一个善良勇敢,又很有正义感的人。她的家庭非常的幸福和谐,爸爸妈妈和爷爷对待安娜充满了信任,彼此交流也非常的平等。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就说到:安全依恋型的孩子,也会非常自信勇敢的探索世界。

安娜贝尔是在爱和温暖中成长的,被爱包裹着的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是绝对的信任,所以敢把被欺凌的事情告诉父母,而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面对贝蒂的霸凌,她没有一味的忍让,出于对弟弟的保护,她选择了暂时的退缩,这在安娜看来,是理智的做法,当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她选择向父母坦白一切,接受父母的帮助。

在和老兵托比的交往过程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当村民们都和托比保持距离的时候,只有安娜贝尔愿意和老兵交流,她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托比,反而非常平等和他对话。后来老兵躲在阁楼上,安娜非常细心的为托比带来生活必需品,帮托比剪掉头发,她看到了托比内心的伤痛,对于托比来说,安娜是非常友好的朋友。这种友善,只有充分沐浴在爱中的孩子才会有。

爱所激发出来的友善,勇气,善良,让安娜走近了托比,获得了托比的信任。

《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后来贝蒂掉到了狼洞里,其实安娜贝尔并非没有动过心思,假如贝蒂真的消失了,托比和大家都免受困扰了。但是经过一番挣扎,安娜贝尔给大家带路,找到了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贝蒂,救了她一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珍贵的勇气和力量。

因为帮助贝蒂,也就意味着她得面对过去被霸凌的事实,她得承认自己内心挣扎的阴暗面,同时意味着她对贝蒂过去所作所为的原谅和释怀。她没有乘人之危,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安宁。假如她真的这么做了,安娜将背负一生的心理负担。还好在关键的时刻,她内心的勇气和力量帮助自己,克服了心魔,伸出援手。虽然贝蒂后来诬陷老兵,但是选择帮助曾经霸凌自己的人,这一行为已经说明了安娜在自己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次成长。

第二次成长,当然就是面对和接受托比的死亡。她知道自己已经尽力,托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通过死亡来摆脱自己的心灵创伤。但是她非常感激托比对自己的帮助,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最关键的是,她知道,唯有爱和勇气,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的坚定力量。

读完《狼洞之夜》,深受震撼,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给我最大的启发就如文章开头所说,避免孩子被霸凌的方法,其实是给足孩子温暖和爱,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勇气和力量。霸凌的人永远不会因为退缩和忍让就选择收手。而父母无法永远站在孩子身边保护孩子,未来的路那么长,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前行。所以与其担心忧虑,不如倾注爱和温暖,让孩子有勇气,有智慧,用内心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困难。这才是家长真正应该做的~

《狼洞之夜》双重叙事线索:面对霸凌,成人比儿童更需要自我救赎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关注我,获得更多教育育儿类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贝蒂   线索   安娜   贝尔   友善   成人   儿童   弟弟   勇气   内心   父母   力量   自我   孩子   人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