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在这个基础上将来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果能再有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材,就更好不过了。其中身心健康是基础。今天不谈“身”,只谈“心”。

最近看了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的《整体养育》,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做到这三点,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作为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她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所以这本书不是那种上来就告诉你“一、二、三”怎么做的书。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她用心理学知识作为铺垫,让你明白一些流行的育儿技巧究竟源自何处。明白了背后的道理,我们运用起方法来也能更加灵活。

同时,陈忻博士也是俩娃妈。所以她的教育理论是经过了一定的验证的。书中,她经常列举与孩子互动的实例,非常生动。

看完她的书,我有三点感悟。

一、养育孩子要从整体考虑,不能被一叶障目


做到这三点,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很多家长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纠结于孩子身上某一个自己不能接受的点,急于解决他(她)的“问题”,希望某一个育儿专家直接给出具体的办法,省去思考的空间,立刻跟焦虑说拜拜。

陈忻博士认为,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只有从基础上了解儿童发展原理,明白所谓的育儿方法深植的土壤,才能避免将方法用偏。教育孩子不是照搬照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深刻理解育儿基础,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其次,养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孩子表现出来的某些“问题”,有可能是他(她)所处的年龄段的必然现象;某项能力的发展,其背后可能需要生理发育到某个阶段,以及其他多种能力达到某种程度。比如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与心理理论、观点采择能力及同理心的发展密切相关。孩子和同龄人交往表现出胆怯的样子,不能简简单单地归纳为孩子“胆小”,而要看到背后这些基础能力,采取温和敏感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逐步提升社交能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能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冒出那个问题,一路在焦虑不堪中前进。

二、从心理解孩子


做到这三点,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要愿意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孩子的表现没有符合自己的心意就觉得他(她)的行为需要纠正。

陈忻博士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她的小儿子特别不喜欢某种食物,只要做了就拒绝吃。如果换作是我们,会怎么想?有可能是:这孩子真挑食,XX食物怎么了,有营养,味道也不错啊。有了这样的想法,接下去的行动很可能就是一遍遍劝诱孩子吃,直到孩子勉强吃下或者彻底崩溃。最后的结论依然是,这孩子真难弄。

陈忻博士是怎么想的呢?她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小孩也一样。如果有人一直劝你吃你非常拒绝的食物,你会怎么想呢?内心一定非常痛苦和愤怒吧!但是,口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改变,小时候不喜欢的食物也许到某个年龄阶段慢慢就接受了。

所以陈忻博士不焦虑,不纠结,不会把这件事看得非常严重。孩子不喜欢吃就不强迫,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慢慢引导。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做到这三点,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我们会发现即使是成人之间,我们也愿意听自己信任和亲近的人的建议。孩子也是一样,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你说什么孩子才会听。

陈忻博士认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日常一点一滴去建立,说话要算话。

她举了一个自己和大儿子的例子。有一个周四她买了寿司回家,儿子很喜欢吃。到了下一个周四,她早早做出饭来,儿子一看不是寿司,哭着表达不满,说他以为周四就是寿司日。陈忻博士告诉儿子自己已经做了饭,再出去买就太浪费了,然后和儿子约定以后每个周四都是“寿司日”,儿子很快擦干了眼泪。

为什么他能这么快从情绪中抽身而出呢,因为从过去的点点滴滴中,他知道妈妈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总是承诺孩子但却很少兑现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很可能会大哭不止,因为他知道父母所说的只是一时的缓兵之计,根本不会信守承诺。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尊重和真诚,需要一次次合作的达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多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因为育儿本来就不是一时之功。打好基础,而不是纠结于“育儿技巧”的一招一式。从整体出发,均衡、全面、不焦虑地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发展心理学   孩子   寿司   年龄段   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   焦虑   口味   例子   想法   食物   儿子   博士   能力   心理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