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在安徽铜陵的枞阳县,两个小男孩把城区的主干道当成操场的跑道,在大路上肆意的来回穿梭。

短短的3分钟内,两人横穿了马路13次!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最后,其中一名孩子被因路过而避让不及的车撞倒,才结束了这场闹剧式的行为。

看到这则新闻,网友都气炸了,纷纷为司机打抱不平,同时也谴责孩子父母教育的失败。

谈起教育的失败,现实中比比皆是;但其实追根溯源,孩子教育的失败并不是某一天造成的,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让父母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孩子六岁前。父母想让孩子之后有什么样的成就,全靠在这个阶段的铺垫。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在孩子0-6岁阶段,父母需要教会孩子以下三件事。

不仅让接下来的教育变得轻松,也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教孩子学会遵守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疏于管教的家庭,必然养不出懂规矩的孩子。

广州有两个小男孩因不懂事,将某小区内的14辆轿车车标掰下。

其中有12辆是奔驰车车标,还有2辆是迈巴赫的。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把孩子培养成熊孩子,最终坑的是父母。

很多父母对于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往往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了再给孩子立规矩也不迟。

可是,长大后再教育,还来得及吗?

著名教育家李玫瑾就曾说过:在六岁前一定要给孩子立好规矩。

她说,小的时候孩子不听管教,最多也就是在地上撒泼打滚;但是长大了,他可能演变成离家出走、跳楼自杀、吃安眠药,而父母这时候再想管,恐怕也无能为力。

就在2019年的4月份,一个四川的12岁孩子一口气爬了30多米的塔吊,称自己不想活了。

而他做出如此举动的原因竟然只是想让父母给自己买手机,方便打游戏。

父母不答应,他便想着以死来逼迫父母妥协。

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都有研究表明: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可以用“潮湿的水泥期”形容。

在这段时期的孩子就像潮湿的水泥可以塑造,等到过了这个时期就会定型,之后孩子的性格会慢慢固定,难以改变。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过,“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所有父母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而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曾经被评为“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一的《人生七年》,它曾用长达49年的时间去试图证明一个观点:你的出身阶级,决定你的未来。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但是有一个叫尼克的孩子,却成了命运的“漏网之鱼”。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他出身偏远的农村,性格腼腆,却逆袭考上了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博士。

而他逆袭成功,就源于从小对阅读的热爱。

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一本关于行星的插图书,书中有趣的内容和丰富的色彩唤醒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从那以后,他痴迷于任何和科技有关的书籍,潜心研究科技知识。

最终,他扭转了自己的命运,成了“精英人士”中的一员。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很多父母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却很难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抓住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阅读敏感期,是指孩子对阅读、看书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期,这一时期一般会在孩子4.5-5.5岁之间出现。

父母要把握好这个黄金阅读期,帮助孩子把对于阅读的兴趣转变为习惯。

而阅读,也是让孩子拉开差距最有效的投资。

从小阅读的孩子,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要比一般同龄孩子的要丰富许多,而丰富的词汇量更是给予了孩子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语言又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有相对超前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是用语言思维的动物,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楚。

所以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他的起点会更高。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让孩子学会独立,是他走向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记得在综艺《超级育儿师》里就有一对处处为孩子包办的父母。

孩子六岁,很快就要上小学了;

但是,孩子却连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没有。

刷牙要人帮、洗脸要人擦、吃饭要人喂,这些都是孩子基本的生活状态,而这也成了孩子上小学前最大的难题。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曾经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孩子在小学前学会在生活习惯上的独立,对于孩子上学之后在学习,甚至是在他长大后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思考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2018年,一个微博名叫“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账号突然火了。

原因是,这位父亲在微博上控诉女儿的行为。

原来,这位父亲很早就和妻子离婚,从小带着女儿长大。

因为是单亲家庭,难免对孩子过于宠溺,从小到大,对于女儿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女儿18岁想要到加拿大学习,他也是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

而这次女儿竟然偷转了自己辛苦一辈子攒下的300万积蓄,和男友在国外挥霍。

看着女儿在国外挥霍无度的生活,自己一直想着劝诫,但劝诫无果,反而被女儿直接拉黑。

很多网友纷纷感慨,这不是养的孩子,而是养的一头白眼狼。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习惯性插手孩子所有的事情,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能力。

小时候无法独立的孩子,长大后也只能成为依靠父母的“巨婴”。

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6岁前,务必教好孩子三件事

每个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都抱着无限的期许,希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多才多艺,或是希望孩子......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抓住0-6岁孩子成长的这个敏感期,让孩子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撰稿:晨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枞阳县   孩子   好孩子   词汇量   要人   规矩   马路   敏感   思维   父亲   时期   父母   女儿   独立   习惯   原因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