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5月13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小学生玩手机游戏的比例高达51.1%,有近三成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接触网络。

数据显示,有5.5%的小学生工作日日均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8.5%的小学生节假日日均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孩子首次上网年龄越来越小,每天上网时间也过长。

电子设备的普及只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

当我们忙着工作没空陪孩子,或自己低头玩手机时,孩子则会抱怨“好无聊”“为什么你可以玩手机,我不能玩iPad”。

对孩子而言,电子产品是饭后甜点,父母的陪伴是一日三餐,饭后甜点虽然好吃,但三餐才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不是手机、游戏,而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孩子沉迷手机,不是自制能力差,而是缺少陪伴

说起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孩子自制力差。确实,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自制力更弱。

其实,父母有时间陪伴孩子的话,孩子并不会沉迷手机,因为他们更乐于与父母一起玩。

疫情期间,我居家办公。女儿一会儿拿着棋盒让我陪她下棋,一会儿拿着芭比娃娃问我哪套衣服好看。

一边工作,还要一边照顾孩子,我实在有点忙不过来。于是递给女儿一个iPad,让她自己看会儿电视,并强调只能看半个小时哦。

可结果,我经常忙到忘记提醒女儿时间,她一看就是1、2个小时。直到我有空给女儿讲故事、玩玩具,她才乐意放下手里的iPad。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曾表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的“合格线”为每周21.2小时。

也就是说,家长平均每天至少花3个小时陪伴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陪伴孩子不仅仅只是“陪”着孩子,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为伴”,在陪着孩子的时间里,多与孩子互动。

当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时,他的记忆中应该是父母陪伴自己的温馨画面,而不是一个个没有温度的电子产品。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不要因为网络带来的弊端,就让孩子脱离网络

沉迷网络会给孩子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那父母是不是该禁止孩子接触网络呢?

心理学中有个“禁果效应”,父母越禁止的东西,越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之前,四川广元有个13岁的男孩,父母平时对其要求严格,怕玩游戏影响学习,只给了他一部老年手机。

可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用着智能手机,能看视频能打游戏,男孩又羡慕又好奇。

所以,趁爷爷不在家拿走了柜子里2万元现金,买了4部手机,躲在旅店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如果男孩的父母平时让孩子适度玩手机,也许男孩就不会“报复性玩手机”了。

樊登在访谈中谈到,父母禁止孩子玩手机,会产生一种家庭内部的“权利之争”,这种权利的对抗会让孩子觉得玩手机是件很过瘾的事,从而更沉迷网络。

那樊登是如何通过引导,让儿子嘟嘟对手机使用有度的呢?

首先,樊登告诉儿子过度玩手机的危害,在嘟嘟了解危害后,樊登再让儿子自己决定每天上网时长。

嘟嘟规定自己每天玩5局游戏,玩完后,他就会主动把手机还给爸爸。有几天,嘟嘟自己能做到一局游戏都不玩。

樊登对待孩子玩手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值得很多家长学习。

告知孩子玩手机的危害,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在家长合理的引导下,面对手机,孩子也能做到自我约束。

总得来说,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必避之不及;正确看待网络,才能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通过“约定”方式和孩子共同制订上网行为规则

之前,看到过一个走心的泰国广告。

一对夫妻带着5岁的孩子去商店买平板,但店员却让他们7年后再来取。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孩子过早、过度使用网络的危害不必多言,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安全“触网”呢?

(1)不让孩子过早上网

预防孩子过早上网,可以从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入手。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结合季节特点,组织不同的活动,让他们关注更广的世界。

如果孩子喜欢做手工,家长可以收集有趣的创意,跟孩子一起动手。如果时间充裕,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的美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春天的周末,带孩子去放风筝、抓蝌蚪,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下雪天跟孩子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感受冰天雪地的浪漫。

当孩子关注有趣的事时,他们就不会老想着玩手机了。

(2)适度满足孩子上网的需求

当孩子提出想上网时,父母不要立马拒绝,先听听孩子的想法。

有些孩子上网是为了查阅资料,这是合理的需求,应当被满足。

有时,孩子上网是出于社交需要。

如果同龄人都在玩某个游戏,孩子自然也想了解。这种情况,父母也该给予适度的满足。

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程莉莎问应采儿是否会让儿子看平板电脑、玩游戏。应采儿表示,Jasper已经上学,同学之间会聊游戏,所以她会让儿子偶尔玩一会。

家长应该正视孩子上网的需求,并适度满足他们。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也有利于他们与同龄人交流。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3)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

通常来说,孩子会本能地抗拒父母的要求,却更乐于执行自己的决定。因此,我们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确定每天上网时长。

我女儿喜欢听故事,每个故事大约15分钟。我们约定睡觉前可以玩20分钟平板,用于听故事。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曾表示:根据以往经验,通过“约定”方式和孩子共同制订上网行为规则,是最有效的手段。

孩子也可向家长提出要求,规定家长玩手机的时段和时长。

父母与孩子之间互相监督,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4)关注孩子的“数字轨迹”

要想减小网络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数字轨迹”。

父母可以定期关注孩子的搜索记录、历史记录,看看孩子曾经浏览过哪些信息。多关注孩子口中的「新词汇」,以此判断孩子感兴趣的领域。

一旦发现孩子浏览不良信息,或上当受骗时,及时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演员孙俪说:“现在互联网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让小孩完全不知道这个东西,也很可怕,大家会觉得他们是异类。”

小学生玩手机游戏比例高达51.1%!低头族低龄化,源于陪伴的缺失

家长要做的不是禁止孩子接触网络,而是教会孩子正确接触网络。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避免他们过早、过长时间地接触电子产品。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网络世界中的小小快乐,而是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点点关注和陪伴。

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才是预防孩子沉迷网络的最佳“良药”。

撰稿:陈小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小学生   缺失   会儿   比例   儿子   家长   正确   父母   女儿   规则   男孩   小时   孩子   时间   手机   网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