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该怎样教孩子#


关于教育


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教和育;教授知识,培育人。那么到底教授什么知识,又培育人到什么程度呢?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教育问题其实就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一个过程。只是对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的儿童来说,外界的引导就非常重要。” 孩子对事物认知的偏差可以归因于糟糕的外界引导。 所以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教育。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总是在追寻某种优越感。作为成人,我们想赚更多的钱来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从而让我们感觉自己优于他人。 而孩子们呢?他们同样在追求一种优越感。我认为这是人的天性。 正如阿德勒说的,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能力非常薄弱,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不同的甚至不被认可的方式来获取优越感;比如撒谎,调皮捣蛋等。 而我们希望的是孩子能通过诚实,乖巧,好学等地被社会价值观所认可的方式来获取优越感。所以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


关于父母


父母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作为引导者,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父母不理解什么是教育,那么这将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大部分的父母甚至所谓教育的教育专家都认为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会点(所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月份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新的教育方向被提出:提高孩子整体素质;而音乐、体育、美术是整体素质的基本盘;同时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 “我的儿子打鼓打得好,还拿了奖!”; “我女儿参加xxx跳舞大赛拿了冠军。”等等这些话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而家长也是趋之若鹜地给自己孩子安排上各种艺术类的培训班。 我们似乎在这个过程当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打鼓或者跳舞。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时期最重要。父母应该处于孩子灵魂伴侣与家长之间的位置(目前还找到一个合适的名词);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严重触犯道德或法律底线的行为),我们要严厉遏制。 对于其他不符合世俗的问题,如不好好学习,撒谎,调皮等等,我们需从灵魂伴侣的角度出发跟他们真诚地沟通。 斥责、体罚、批评在某些情况下只会助长他们做这件事情的信心,因为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所以父母需要在这个时候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相对于孩子,父母才更需要被“教育”。 成年人长期形成的某些认知很难被改变,再加之认知的主观性,他们的社交圈子会越来越窄。说白了就是只去和自己“价值观”相投的人“玩儿”,每次从交流中获得的认同感简直无与伦比。这也是我们偶尔能听到的所谓逻辑闭环。 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逻辑/圈层闭环,我们或许能够获得更多。 获得更多的目的不在于我们能赚更多的钱,而是在于我们能更懂我们自己。 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走向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引导我们的孩子。 有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我们不想我们的孩子只会是“打洞”的那个,但是我们的认知只在“洞里”。 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自我提高——把封闭的思维打开,那么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关于社会


我把除了孩子自身以外的环境都叫做社会;家是一个小社会,学校是稍微大一些的社会。人类追求优越感的本性决定了社交的必要性。社交APP大大降低社交机会成本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成长的成本。匹配符合我“标准”的人的效率变得史无前例的高;我们自尊心变得越来越脆弱。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 —— 变“傻”的速度都异常的快。 当他们听到有意思或者优于自己解决方案的方案/想法的时候,都会立马放下身段仔细倾听学习。 如果他们不去接触于他们不同的人,这个情况就根本不可能发生。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除此之外,社会还会给予我们“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钱越多就越成功”似乎成了公理,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富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有的人开保时捷,有的人开丰田。 并不是说因此我们不需要去努力了,反而我们更需要去努力。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放在赚钱上而是放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难道当我们达到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且激发出我们生存本能;而充满斗志的时候不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工作的公司/企业也“压”的我们无法喘息。 内卷和躺平这两个词最近很流行;“躺平”成了贬义词。但凡想要“躺平”的人都变成了懒惰的人。 躺平不该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吗?!工作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现在公司/企业的逻辑也很有意思:你做得不好一定是你没有努力。 一种说不上来的道德绑架让我们加班的时候哼都不敢哼一声。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最后


说了那么多,我想说的是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法教育好我们的子女,而是我们需要在众多的“压力”下首先找到我们自己 —— 承认并接受我们的缺点;利用好我们的优点;明白我们想要的“幸福”;其次,我们才能明白教育孩子的意义从而才能更正确地引导孩子。否则,我们只能借助神灵的保佑———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弄点红绳绑一绑; 偶尔在驱驱“脏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教育孩子   父母   都会   闭环   优越感   社交   认知   逻辑   家长   事情   压力   自我   孩子   社会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