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

在网络上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一位爸爸,为了让一岁半的宝贝乖乖吃药,跟孩子斗智斗勇。


孩子只对草莓干感兴趣,爸爸用草莓干诱惑孩子,一顿操作猛如虎,孩子还是不吃爸爸那套。


最后,视频中的爸爸只有无声叹息,很多网友却想起了自家孩子。


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不好“糊弄”了。


越聪明的孩子真的越难带吗?今天就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下关于2-8岁孩子的“使用说明书”,让家长有技巧地“糊弄”孩子。


2-8岁孩子的发展阶段


在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中,把孩子的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周围的知识还处于“信息收集”阶段,面对不懂的问题会向家长求证,嘴边常常挂着“这是什么”,这个行为就是在不断积累孩子的信息,让自己的信息库不断完善。在促进大脑发育的同时,也会让孩子对社会有初步的印象。

第二阶段通常为6-12岁,但是随着近年来幼儿智力的不断提升,以6岁为起点的年龄分段已经不太准确,很多孩子从5岁开始就已经不再满足成人对于“是什么”的解释,而是会自主探索信息背后的原因,多数的表现是孩子更关注功能性问题“为什么?”


而在多数思维理念中,2-8岁被认为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期,这段时期是孩子思维能力的跳跃式发展,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好糊弄,是因为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发生了变化。


就是在2-8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变得有深度了,所以如果家长在这一时期用比较随意的回答或者简单的方法去“糊弄”孩子,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第二阶段的培养方式


对于已经处于第二阶段,或者即将迈入第二阶段的孩子,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呢?


对于这一阶段,基本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

1、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面对第二阶段的孩子,家长不必在孩子面前维持“百科全书”的人设,不用事事都给孩子找到答案。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发育,拥有较为全面的肢体能力和智力水平,这是让孩子动手和思考的基础。


家长与其每天绞尽脑汁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要让孩子形成“我自己来、我自己能行”的意识及行为习惯。


这个阶段,家长更多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主动提供答案,同时最好要与孩子一起行动寻找解决办法,不断提升孩子的智力及能力,帮助完善孩子的想象力及推理能力。


2、给孩子行动的机会

任何问题,都不止一个答案。


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能会偏移原来的问题方向,进而出现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定不要阻止,要学会灵活控制。


让孩子自我寻找答案并不是为了只解决最初的问题,过程中的任何一环都是帮助孩子智力开发的助力。


3、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其实选择也是一种能力,好的选择可以让孩子比其他人更少接触困难或障碍。


选择的自由包含了选择和尝试,也包含试错的权利。


从一两岁给孩子一些决定自己生活细节的自由,比如,今天早餐是中式还是西式?


到两三岁给孩子选择游戏项目的自由,再到六七岁给孩子选择兴趣、安排学习的自由,比如,在某个时间段是想看历史故事还是动手做个模型。


这样到了孩子成年,他更有可能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作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

以上3个原则,是给孩子的能力、兴趣、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指导方向。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说话、做事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并且会巧妙地花心思来套路父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越聪明,越难带”。


这时候,父母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心思,就要读懂这些“套路”。


走进孩子的心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做更有效的亲子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聪明   孩子   套路   草莓   智力   思维   爸爸   时期   家长   年龄   阶段   答案   能力   自由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