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人血脉深处的根

《十八洞村》作为一部为精准扶贫宣传而拍的电影,画面出乎意外的非常精美。尤其是电影开场的那一只五彩绚烂的凤凰,从人们头顶的高空翱翔而过,还带来了几分奇幻的色彩。

整部电影情节很细腻,不再是以往那种说教意味很浓的风格,电影中通过村子里村民之间观念和生活态度方式的冲突与和解,村民和扶贫干部想法和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整部电影的主要冲突和故事主线。演员的表演也都很精准(除了配音以外),在多个冲突爆发点,表演都很流畅,很自然地把人带入电影情境之中。

电影一开始就描绘出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场景,这群住在大山里面的湘西村民朴实直率,性格粗糙倔强,刚正有血性。
电影主题是精准扶贫,政府的初衷,是希望这里的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不再忍受贫穷之苦。而从寨子里的人们前赴后继的外出打工挣钱也可窥一斑,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想去挣得更美好的未来,即使是外出只能做工厂工人,外卖员和快递员,也要比在家里守着那点田地,靠天吃饭强。
但是从电影里面的种种情节表达看来,即使远离家乡千里,总有一根细细的绳子牵着你,当你在外面闯荡困了累了,受伤了,还有一个地方能让你安然的舔舐伤口,踏实入睡。电影中的杨懒,原本已经算是闯荡成功,但是出了意外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回到家乡,回到这片热土。

村里的老人们已经安于这种平静祥和的生活。他们习惯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虽然按照国家的贫困户收入标准,他们的生活是贫乏的,但是看到电影中那段老两口细细计算自己全屋收入的片段,他们的生活,依靠着酸鱼,高粱酒,母鸡和鸡蛋,在外人眼里虽然清苦,可是他们并不觉得,那些东西没有换来金钱,但在他们心里,他们不缺吃穿,身边有孙女陪伴,尽享天伦,他们的日子不苦,很甜,甘之如饴。

山里人的信念是淳朴的,他们心里明白,懂得大是大非,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拖国家的后腿,在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农耕是山里村民的信仰,他们要靠田地和辛勤的劳作,改变山里的一切。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找寻着各种办法,让自己生活富裕起来,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子孙后代。

杨懒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起主人公杨英俊,这个人物的转变更富有戏剧性,更抓人。一开始那副混不吝的姿态,很让人厌恶,但是随着情节的推动,也让人知道他背后的心酸,背上那两道触目惊心的刀疤,其实是拦在他奔向幸福生活道路上的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原本以为靠着辩矿的本事能给自己挣个光明的未来,但是现实却狠狠给了他当头一棒,没有了未来,身受重伤,生活颓然。
虽然杨懒懒散,无赖,可是在电影最末尾那一段情感的爆发,看得出,对田地的依恋,对农耕的本心,还是深深烙印在他的血脉中,和其他的村民没什么区别。
村里通公路,要占用他的田地,他摇摆不定的态度,更多的是对土地的依赖和安全感,那是深入骨髓难以更改的,即使在外闯荡多年,见过世面,也无法改变。而当他看到那块被开矿破坏的满目疮痍的土地时候,他痛哭伏倒在地上,手捧矿渣忏悔的场景,更是让人让人唏嘘不已,而之后他积极的投身于土地的改造,更是他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忏悔,土地,让他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美好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而在家乡就能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奋斗,更是每个中国农民无比向往的。大山里面两代人之间观念的碰撞,山里人与山外人之间思想的融合,这些细腻冲突的演绎让这部电影没有成为一部说教意义浓厚的电影,或者是仅仅展示秀美风景的田园风光片,这已经很难得了。它肯定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有时候,原原本本地把所看见的事情记录下来,表现出来,就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湘西   风光片   土地   农耕   田地   血脉   山里   精准   村里   村民   情节   深处   冲突   家乡   未来   国家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