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明日霜降,告别秋季,糖友应该如何养生应对冬季

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从这天开始,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早晚寒冷,中午气温相对较高,同时秋燥更加明显。

「节气」明日霜降,告别秋季,糖友应该如何养生应对冬季

霜降之后的天气会逐渐变冷,体质较弱者及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滋生疾病,可加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胃肠病和周围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友在这之后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和保暖。

霜降饮食

霜降时食物宜选性味温润的,宜多食富含抗氧化及清除机体自由基和清除胃肠道有害物质的食品,如甘薯、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健脾和胃;苹果、柚子、葡萄、橘子、凤梨,防脂肪积聚,补心益气生津止渴;海带、紫菜、黑豆、黄豆、绿豆、赤豆、小米、栗子,防血管硬化及美容。

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霜降亦有进补的习俗。俗话说:“秋冬萝卜赛人参”,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的功能。此时,吃点爽脆可口、鲜嫩的萝卜,不仅开胃、助消化,还能滋养咽喉,化痰顺气,增强身体抵抗力。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且萝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

霜降宜温润平补,宜个体化调补。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了“秋补”在民间养生中的重要性。秋天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起居养生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天气将由凉转冷,应注意防燥、防寒、防郁。

一防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

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预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坚持锻炼

古有霜降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爬坡比平地走路需要更大的肺活量及肺通气量,对于锻炼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良好作用;另外同样的锻炼时长,登高更消耗能量。这个时节不妨上山爬爬,感受秋高气爽的快意。

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调节内分泌、增加血糖血脂等能量消耗。为了恢复血管的弹性,应该坚持运动,以出汗为标准。除了室外运动、还可以在室内进行跳绳、健身操、跑步机锻炼等。

关注“戴泵君”

获得更多糖尿病一手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霜降   节气   松果体   顺气   忧思   晚秋   温差   温润   消沉   昼夜   时节   秋季   明日   萝卜   血管   糖尿病   冬季   天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