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很多小孩从两三岁开始参加各种培训机构英语、体能、游泳、舞蹈、唱歌、钢琴、古筝、平衡车、马术、思维、绘画等等;同样的,也有很多小孩在上免费公立幼儿园除了背背古诗做做思维训练外,家长什么都不教,反而是花钱给孩子买玩具,吃吃喝喝。一边是不停上培训班,一边是开开心心在玩。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姑且把参加各种培训班的教育方式称之为“鸡娃”,另一种则称做“散养”。究竟“鸡娃”好还是“散养”好?其实最好的做法是把控尺度。


盲目“鸡娃”有哪些害处

失控的情绪

不少父母难以管控好自身情绪,他们为孩子付出了时间、精力、金钱,可只要一旦孩子回报的学习成绩、生活表现未能如其愿,就会忍不住变脸指责,甚至吼叫打骂。

关心成绩超过了孩子本身

过度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甚至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过分鸡娃是不理智的行为,过分佛系也不可取。

即便孩子是个好孩子,在ta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也有着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过分佛系的家长可能会犯这两个错误:

错过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关键转变期

任由孩子我行我素、散漫任性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适度“鸡娃”的高段位方法

通过以上两种极端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家长容易产生非黑即白的错误认知。真正明智的做法是懂得把控“鸡娃”的尺度艺术。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01 顺应孩子自然成长规律: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情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任务。在幼小阶段,最重要的是以养成教育为主,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上,相比学习成绩,这三方面的能力养成更为关键:

自控力:渐渐削减孩子“喜欢的东西马上就要得到”的观念。

专注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是否能静下心来认真做事才是孩子的“稀有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孩子对时间意义的正确认知,了解时间的平等性和有限性。

02 戒躁戒怒,以平和之心与孩子沟通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情绪部分的占比高达70%。所以,父母如果带着焦虑情绪和孩子沟通,其实很难达到真实的沟通目的。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需要小心觉察自己的语气语调;在平时生活中,更需细心揣摩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让孩子由衷感到家人和自己是完全站在一边的。慢慢地,他们自然而然卸下了防御,会更愿意向父母袒露心扉。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03 用对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有不少孩子厌学,是因为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甚至优等生也不例外。

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为求知而被剥夺了快乐,在苦学的状态下学习,缺乏认知的需要,那么,他们便会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孩子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增加自身学识和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化被动为主动,这是一项长期引导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培训班   孩子   厌学   尺度   认知   过分   做法   乐趣   情绪   主动   小孩   家长   父母   能力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