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孩子老是不听话,你会怎么做?

有的家长会勉强忍耐,有的会大发雷霆,有的会直接放弃……

而最近热播的亲子综艺《不要小看我》里,女孩小桃的妈妈的做法,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


节目中的小桃,一出场就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她性格开朗,主动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秩序感强,会将用过的东西物归原位。

场外的爸妈们都一脸羡慕,赞叹孩子真乖。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小桃妈妈一边说“在我面前她不是这样”,一边说“可能平时我教的还是比较到位”,然后说起了对女儿的严格管教。

有一次,小桃背作业到晚上1点,还是记不下来,小桃妈妈脾气非常大。

但这一次,她没有选择打骂小桃,而是自己抽自己耳光


小桃每背错一次,她就抽自己一耳光。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表情,变得特别惊恐。


但小桃妈妈说起这件事,却面带笑意,好像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北京师范大学的边玉芳教授是节目中的训练营营长,她就直接反对这种教育方式。


而节目播出后,“内疚式教育”很快冲上热搜,争议不断,阅读量突破2.6亿。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网友们也纷纷批评起小桃妈妈:

“四岁半强迫背书到半夜一点,有这功夫你自己多看点书多赚钱不香吗?”

“建议妈妈去看心理医生,自残倾向的人不要当妈妈。”


“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为什么就能要求孩子完美?”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大家对内疚式教育反应这么激烈?

可能是,在中国孩子的家庭里,它实在是太常见了……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内疚式教育

是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内疚式教育”听起来挺新,但对我们来说却一点不陌生。

顾名思义,
它是一种父母让孩子感觉内疚,来达成自己目的的教育。


在中国家庭里,它相当常见:


“要不是为你了‬我用得这着‬么省吃俭用吗?”

“没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你现在么这‬不听话对得‬起我和你妈妈吗?”


——又没打,又没骂,还能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难处。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父母都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曾经,一个父亲下跪教育孩子的视频刷遍家长群。

儿子上课玩手机,老师发现后,找父亲谈话。


回到家后,父亲余怒未消,找来一根棍子,但他没有选择向孩子动粗;而是将棍子递过去,让儿子打他,原因是:


“是爸爸没教好你,这次爸爸代你受罚。”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儿子没敢动手,爸爸见状拿过棍子,跪在地上,开始打自己的后背,边打还边说:


“我太没用,我没教好我的儿子,我的错,我的错……”


儿子大哭起来。


子不教,父之过,爸爸这么用心去教你,你非常让爸爸失望……”

有人指出:这些看起来很感人的话,背后的实质其实是情感绑架,足以让一个孩子余生每每想起这一幕,都愧疚心痛。

黄执中在《奇葩说》上,也重新说起过“妈妈吃鱼头”的故事:

妈妈吃了一辈子的鱼头,临终前告诉小孩实话,我从来没喜欢过吃鱼头。


这么一句话,会让孩子抱憾终生。

内疚式教育背后,其实说的是:
“我的不幸和痛苦,全是因为你。”
“你对不起我们对你的爱,你不配!”

——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太沉重太残忍了。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说: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觉得‘我值得’,最差的教育是让孩子觉得‘我不配’”。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内疚式教育

让孩子离幸福越来越远


内疚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张怡筠博士针对这个问题,做过一场线上讲座。

讲座里,张博士提到:

“在内疚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我不配’。”

不配什么呢?不配被爱,不配快乐,不配幸福。

内疚感短时间内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为孩子真的爱父母,为了逃避不舒服的内疚感,他们会听话去努力学习。

但从长远来看,持续的内疚感不会有任何好处,最大的问题是:
它贬低了孩子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一个自尊水平低下的人,长大后会更加敏感,更容易抑郁和焦虑。


哪怕学习和工作都很出色,也更难以感受幸福,因为在他被内疚感浸泡多年的心里,始终有这样一种声音:

你有罪,你不好,你不配!

张博士总结:

“自尊水平低的孩子,长大后离幸福会很远。”

这听起来多么讽刺。我们穷尽全力让孩子念好学校,去好公司,不就是为了他们能过得幸福么?


结果为了学习,却摧毁了孩子幸福的能力,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谈起过自己的育儿观。

“我从不对孩子说,为了爸妈,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有孩子了,你要努力。”

“父母让孩子觉得活着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想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是啊,我们带孩子来到世界上,难道是要让他们活在愧疚和痛苦吗?

我们希望的是,孩子们觉得:活着真有意思,我可以有尊严、精彩地度过这一生!



孩子错了我不打,我就扇自己:内疚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不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更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当育儿遇到问题,我们为什么很容易发火、打骂、控制孩子呢?

原因之一是,从来没有科学系统地学习过育儿,自然就难以使用正确的方法。

二是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实在有太多让人头疼的问题了——

学习不好、习惯不好、喜欢闹脾气……父母也是凡人,面对这样的孩子,确实是难以好好说话。

而孩子们之所以问题频频,其实是
缺乏情商力的表现。

说得通俗一点,孩子出现问题,不是ta故意气你,是ta在某方面能力需要加强。

——不管是父母的育儿能力,还是孩子的情商力,都属于情商教育的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内疚   孩子   鱼头   棍子   情商   儿子   爸爸   父亲   不好   父母   博士   能力   节目   妈妈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