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你“自己”去哪儿了?

近日,大众熟知的金马影后马思纯通过视频,面对大众首谈抑郁,引发很多关注。很多人谈抑郁色变,视它如洪水猛兽,马思纯这番坦诚分享,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积极配合治疗,既帮助大众认识真实的抑郁是怎样的,也在帮助患者消除病耻感,这对社会是很有价值的。

抑郁太多人在谈,这次我反而想谈谈讨好型人格,马思纯产生抑郁的根源其实在于这个人格特性。

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你“自己”去哪儿了?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的感受,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如同马思纯说的一样,这种性格是从小就形成的,她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情绪,只能为他人考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她的“自己”去哪了?很明显,她是不能有自己的,甚至可以说,她都没有为自己考虑,没有爱自己的权利,而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其根源之一也在于没办法做自己。

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你“自己”去哪儿了?

于是,在她的成长历程中,一直小心翼翼的,做着那个别人想要的“马思纯”,“太怕别人了,怕别人生气,怕别人不喜欢自己”看到她这些话的时候,让我联想到我所接触过的人们,在咨询中听到太多这样的话,每次都忍不住的心疼。

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你“自己”去哪儿了?

实际上不管是她提到的遭遇校园霸凌的经历还是追了三年初恋,依然失败的经历,这些都源于她内在里“我是无自我价值的,我必须讨好别人,获得喜欢,我才有价值”的这个信念。

在我的工作中,来到咨询室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好人”,她们都从小乖巧,听话;不会生气,胡闹,甚至打骂都不反抗,她们如同没了自己,别人随意说的一句话,她们都会当真。而这样的她们,都一样的遭遇过校园霸凌,且很容易在恋爱上遭遇伤害。

我举一些真实的例子,大家可能更能明白,她们是如何的“当真”,如何的遭遇到欺凌。

小A(化名)是一名35岁的女性,每提起小学的同桌,她都心有余悸,那段经历,就像她的一块难愈的伤疤。刚入学时,小A总觉得有些莫名的别扭和难受,她发现只要自己高兴或者穿上裙子,同桌就会不高兴,给自己脸色看,或暗地里恶作剧欺负自己,反之则相安无事,有一天这个同桌突然告诉自己“我就不喜欢看到你高兴,就不喜欢你装扮得比我好看!”看到同桌的这句话,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估计会觉得,这个人是有问题吧,怎么可以这样来要求别人。我们可能会反抗或者置之不理。

而小A呢?听话照作了!她觉得那是自己的错,不该让对方不高兴。于是从此以后,只要同桌在,她不敢穿裙子,不敢开心、得意,就这样,委屈的度过小学时光,从这次事件后,她一直不敢打扮自己,也不敢表现得太得意,怕惹人不高兴。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她依然得到各种不同的欺凌。

小B(化名)是一名37岁的女性,至今单身,在她过往几次情感经历里,都遭遇了伤害,每一段都是如此,只要对方想要,她甘愿为其做任何事。她170的高个,不算苗条,但身材匀称,但有男友嫌弃他胖,有男友嫌弃她不是果子脸,长得丑,她因此认为,是自己不够美,不够好才配不上别人的喜欢,于是竭力的做美容,整形,美容院建议什么,她都听话照做,不幸的是,因为美容院不负责的推荐,不当的操作,导致她的脸部和身体全部肿胀变形,但即使遭遇这样的欺骗和痛苦,她依然不敢理直气壮的为自己维权。如她所述,就是不懂得反抗,甚至不曾感受到愤怒。

......

这样的真实事例实在太多,“要听话”就像一个紧箍咒,禁锢了原本与生俱有的自我的力量,她们从小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习得了一套“讨好”的自我保护模式,以为取悦了别人才能得到喜欢,得到爱,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来定义自己,殊不知幼时自以为的保护却是成长中伤害自己的毒药。

好在这些像马思纯一样的人们,她们愿意直面痛苦,寻求帮助,这段经历,如同破茧,她们得以从中找回自己,看见光明!

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你“自己”去哪儿了?

首先,她们懂得了如何获得爱。原来被爱的根源是爱自己。清晰自我需求,懂得爱自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外释放爱的信号,吸引到身边的人来爱自己。与此同时,懂得如何爱自己的人也才真正懂得如何去爱人。最关键的一点是:如果你都不爱自己,即使他人如何努力的爱你,也无法实现,想获得爱,爱自己才是基础

其次,关注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讨好型”的人们,往往会压抑和忽略自己的真实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就像马思纯说的,她以前就不敢表达生气的;小B被美容院那样伤害,依然无法感受到愤怒,在他们心理,愤怒是洪水猛兽,是不被允许的,而也就是这些过度压抑的,原本再正常不过的愤怒,让她们受到欺凌,也导致她们一旦爆发,就是极度的崩溃、痛苦。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抑郁、强迫等等的症状。

最后,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无论是马思纯说的,在车上不敢提上厕所,还是小A,小B所遭遇的种种不合理对待,其实都源于他们总是害怕麻烦别人,得罪别人,不懂得表达自己合理诉求而引发的,这种做法,好像无形中给了对方一个暗示,就是“他是可以不尊重你的”,就像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别人如何对待你,是你所赋予的权利”,请记住:只有你敢于保护和维护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抑郁就像一场心理上的感冒,看似让人痛苦,实际上却也是我们自身的求救信号,从某种角度说,它是来帮我们的,可能如果没有它,这些人都无法获得做自己的机会。大部分抑郁症的人,其实都有讨好型人格的内核,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累,太憋屈了,看着都让人心疼。

在此也呼吁,屏幕前有一样问题的朋友,能够正视它,接受它,从爱自己开始,为自己寻求帮助,最好的方式是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相信这段历程只是黎明前的黑暗,真正的自己终会见到彩虹!

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你“自己”去哪儿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洪水猛兽   大众   美容院   同桌   根源   听话   抑郁   人格   懂事   患者   愤怒   生气   情绪   权利   痛苦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