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为哪般?找到诱因,帮孩子摆脱求学困扰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厌学成了我们经常看到的高频词。数据显示,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厌恶情绪。

原本追求卓越和具有求知欲,是人生来而有的共性,为什么这个本该由内而发的本能的东西,到了我们孩子身上,却成了一样让他厌恶的事情?

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为这事,真的费尽心思,比如选课外班,选好学校,买学区房,每天陪着辅导作业等等,有时候会不会感觉,自己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花的努力,比孩子努力的程度还高。

只是怎么努力,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就是提不上去,深感无力。似乎越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越偏离自己想要的那个轨道,反而越来越不爱学习。很多家长经常告诉孩子学习才能有出息,才能有好工作,赚到钱。但现在的孩子生活富足,并不知道缺钱,缺工作,没出息的滋味,根本无法激发他的共鸣。于是,这些道理,从苦口婆心地劝说,到恼怒的,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指责,最终也只能无奈收场。

那孩子为什么会厌学?是我们的孩子生来就不上进,不喜欢学习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初中女生写给父母的一封信,里面的信息,可以代表大多数这类孩子的心声。这封信是这样的:

爸妈:

昨天晚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给你们写这封信。我想,有些事情,写出来可能更容易一些吧。

这次考试,我又没考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考好。如果当面跟你们说这句话,你们肯定又要骂我不努力了吧。

从初二开始,我们一家就因为我的成绩大幅度下滑而吵个不停。你们总说我不努力,其实我非常努力地在学习。

我拼命看书写作业,可是别人1个小时可以做完的数学卷子,我要花差不多2个小时。人家下课都在玩,我就一个人在座位上刷题,总想着要是一天有48小时那该多好!

我以为,只要努力了就能进步。 可,现实狠狠给了我一巴掌...

这次月考,我居然比上次还退了3名!我拿着试卷,整个人都恍惚了。回家,免不了又和你们吵了一架,我想告诉你们,我会努力。可是你们却没有让我说一句话,就把我骂得“无话可说”了。

我躲在自己房间哭,哭累了站在窗边,看到街上一片漆黑,家里也很安静。真的,心都凉了。

爸妈,我该怎么办?

“我不想就这样去上个职业学院,我不想被人看扁,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努力想做好,可还是有人做得更好。我这么努力,为什么你们就是看不到?”

孩子厌学为哪般?找到诱因,帮孩子摆脱求学困扰

听完这封信,不知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感受?在我的咨询中,曾经有一幕,每当想起,都会有触动。一对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从咨询开始就轮流的抱怨孩子是如何的不努力,,父母对他是多么的失望,孩子一直闷闷地低头坐着,不出声,正当我想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说说他的感受的时候,孩子突然爆发式的大喊:“我努力过了,我很努力了,但是有用吗?你们都看不到,既然努力了你们也说我没有,那就满足你们,我干脆就真的不努力,看你们怎么样?!”

多么的让人心疼,这个不被理解的孩子,充满了多少的不甘,痛苦和怨恨。如果父母能给予她更好的理解与支持,可能结果就不是像现在这样?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霸,我们要教会孩子习得好的学习方法,懂得什么是认真、努力,只要他有好的学习品质,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结果是怎样,我们都接纳。出类拔萃的孩子凤毛麟角,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遍人,也是一种智慧。

孩子厌学,除了以上这种不被理解的情况,还有一种,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虎妈虎爸,这些目标远大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补习班,兴趣班,还要再额外布置家里的习题,有些孩子每天要学习10小时以上,比咱们成人的工作时间还要长,每天重复着学过的和未知的知识灌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到乏味很正常。但,我们是否给孩子做过疏导?是否理解关心过孩子也会累?

孩子厌学为哪般?找到诱因,帮孩子摆脱求学困扰

其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真的大,学习过程真的苦,我说这个,不是要大家心疼孩子,然后告诉他不用努力了,而是要提醒大家去体谅这一份苦,我们理解他们的辛苦,与此同时,坚定地告诉他,学习就是苦,是不容易,但也就是因为苦和不易,所以在我们获得成绩的时候,才能有那么大的快乐。不知道苦,也无法真的品尝到乐,这就是人生。这是我们要明白的,也要让孩子明白。

如果观察到孩子确实无法负荷你所安排的学习任务,还请听从孩子的想法,酌情为他减减负,问问自己,如果孩子的学业优秀,是要用他的身心健康来交换,你是否依然坚持要这样做?

还有一种厌学原因,是孩子在学习方面确实有困难,学业上的挫败感,让他产生厌恶情绪,如果发现孩子确实有学习文化课的困难,还请家长不要过度纠结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就,可以多关注和挖掘孩子有没其他方面的技能优势,比如绘画,某项体育运动,音乐、舞蹈等等,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是只有一个选择。世界瞬息万变,相信大家都会觉得,现在踏入社会的新人,比我们这一代,多了太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和可能。更别说我们孩子成年后的时代了,他们的未来是更多样化的,他们的成功也可以是多样性的。

其实大部分孩子厌学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想想我们自己,什么时候最能斗志昂扬,精力充沛地把事情做好?

一是当我们无需为其他事情忧心的时候:如果孩子在家里每天面对父母的吵闹,担忧父母某天会离婚,或者家里有婆媳大战,大人之间互相争取孩子一方的支持,让他左右为难,又或者经常被父母责骂等等,你觉得,在这样的状态,孩子能有心思学习吗?有些孩子会用厌学来对抗父母,有些孩子会用厌学来试图挽救父母的关系,挽救家庭,别小看孩子,他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爱我们,更爱这个家。

除此之外,有一点也很重要,有句话叫:“人因为受到鼓励而奋发图强”,人类天生就需要被人欣赏和肯定,我们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每当你跟孩子聊起学习,会是怎样的场景?当你检查作业的时候,陪做作业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互动状态?同时反过来想想,如果你和孩子的角色调换过来,你才是那个孩子,你会是什么感受?你还会喜欢学习吗?人都是这样的,当我们想起某件事,联想到的都是不好的体验,那我们怎么会想去做,我们会本能想去逃避。

一个孩子,有题目做错了,想起来的是家长气急败坏地大喊:“怎么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你怎么这么笨!”他还敢向你请教吗?

如果家长可以多留意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一点点,一点点微小的好和进步,我们都能捕抓到,并及时肯定孩子,那孩子是不是会更有动力。其实这部分我觉得不需要举例太多,家长只需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是你在学习,你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做的,在对比自己是怎样做的,可能就明白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体验,让他愿意待在这个体验里,他也许就不会厌学

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不要一味的讲学习多重要的大道理,不要一味地指责,也不要把过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记得我们和孩子是合作的关系,孩子发生这种情况,他自己一定也是不愿意的,如果可以选择,谁希望自己是班级里成绩不好的那个?试着多倾听和了解他,看看引发孩子问题的关键诱因在哪,告诉他,我们跟他一起来解决问题。

在孩子厌学方面,有一个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因为学校,老师或同学引发的问题。有些孩子很有个性,也很有想法,他可能会因为不满学校和老师的某些规定和做法而心存不满,久而久之把这些情绪迁移到学习上,而引起厌学,那我们家长要对他做积极的引导,告诉他更加客观地看待学校和老师的那些做法,如果孩子说的确实有道理,家长要首先肯定他,之后再引导他要如何去融入和接纳。

还有一些老师可能在学生教育上是存在问题的,你的孩子在跟老师的互动中受到伤害,可能是言语攻击,也可能是体罚,也可能是一些不公平的对待。这种情况也会引发孩子厌学,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第一时间觉得就是孩子的错,批评指责孩子,情节严重,明显伤害到孩子的,也不要一味的让孩子要忍让,这是对老师教育方式的纵容,也是对孩子的进一步伤害,就像校园霸凌那样,孩子受伤害了,我们要为他维权,老师的伤害也是同样,要记住,你应对不公正,不正确事件的行为方式,将决定孩子成大成人后为人处世的方式。相信没有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社会变成一个懦弱,任人欺凌的人。

还有一点,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果孩子在学校遭遇到欺凌,或者被同学孤立,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他的学习状态。

孩子厌学为哪般?找到诱因,帮孩子摆脱求学困扰

所以做家长,平时真的要多跟孩子交流,不是每次见面就问成绩怎样,作业做完了没有,多关心他在学校发生过什么,过得怎样?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帮助他调整,这样能防止事情恶化而导致孩子用厌学的方式来逃避那些痛苦。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一个自己都不爱学习的家长,要怎么去跟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要孩子爱上学习,最好先从自己做起。别让孩子别看电视的时候,自己整天都在煲剧,让孩子不能打游戏,自己却一直在通宵游戏,让孩子看书,自己连书都不买,或者家里的书都是完整如新的,只是封上了尘,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只要求孩子一定要学习好,孩子心理并不认可父母说的话,当然就不会认真了。另外,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从人的享乐本能来看的话,确实是一件苦差事,我们得承认这一点,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你就会为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鼓励和欣赏他。

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天下没有愚笨的孩子,只有缺乏耐心的父母。
天下没有懒惰的孩子,只有催促很急的父母。
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教的方法!

不知屏幕前的你,怎么看这段话?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是跟大家一同成长的妈妈,关于孩子厌学的问题,就探讨到这里,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厌学   孩子   都会   作业   诱因   困扰   确实   家里   家长   事情   父母   成绩   努力   小时   老师   方式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