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系列文章最终篇:谈谈父母如何做好自我滋养

这是我关于亲子教育系列文章的最终篇,之前的主题都是在告诉大家,我们该怎样去爱孩子,要给孩子怎样的滋养,怎样的帮助,最后一章,我想回到我们本身,跟和我一样的父母们谈谈心。前段日子,有一道新闻,引爆朋友圈,就是国家出台了三胎政策,大多数人都在摇头抗议,表明绝对不愿再生的决心,我也在其中之列,哈哈。同为父母,大家都能秒懂各自的滋味,现在养孩子,经济问题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再怎样,丰俭由人,咬咬牙也能养起来,关键是现在养一个孩子实在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了,我们真的不够精力再来折腾第三个,往积极方向想,我们只是想优生优育。

我的工作,让我会接触到不同的家长,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会特别心疼那些孩子,但是接触多了,我会越来越心疼家长,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无不尽力在做的,只是父母这份工,实在太难了。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是对父母的考验,父母不是天生的,这个角色是孩子赋予的,孩子在慢慢的成长,那我们何尝也不是在通过孩子让自己慢慢的学习,学会当父母,很多父母,可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自己的父母也还不太懂得如果好好的照顾和培育自己,可到自己当父母的时候,时代已经不同了,对父母提出了超出无数倍的要求,压力也呈等比增长。现在,国际上说,最好的父母是60分的父母,太完美不行,太差的也不行,但究竟怎样的标准为之60分呢?简单地说,就是差不多就好,本来人就是不完美的,那我不苛求自己要做到完美,我做好我可以做到的,同时接纳有些部分我做得不太好,好的部分给孩子滋养,不足的部分,则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创造力。

打个比方,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无条件接纳,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心理滋养》,不知大家看过后,是什么感受,会不会觉得有些压力?有些父母会因为觉得自己无法做到无条件接纳而懊恼,因此产生内疚和自责,其实这样反而会导致自己更多的困扰,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的这些情绪而受到影响。所以这一次,我要补充告诉大家,不苛求要做到那个完美的标准,只需要带着觉察,提醒自己尝试着逐渐接纳,真的接纳不了的部分,请先接纳自己的不接纳,在真正的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前,先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反正,本来太完美也不是好事,不是吗?

提到心理滋养,大家别忘了,不是光在给孩子,我们自己也需要滋养,我们有养分了,才更有能力给与孩子啊!那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怎样给自己滋养呢?

孩子在成长,我们也要允许自己成长,而成长的第一步,是要学会好好爱自己。

papi酱曾在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提出了一个观点,随即引发热议。

她说,人生最重要的排序,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为什么这样排序,papi酱解释说:

首先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然后之后这一生,是要和伴侣一起度过的。

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

这个排序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看来,像是一种自私,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想想,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爱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都活不好,哪里来的能量去爱别人、顾及到别人呢?当你牺牲自己而去给孩子谋幸福的时候,不好意思,孩子的心理体会并不是你所以为的那样,那对他来说不是幸福,是负担。

并不是说,我们成了父母,就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记得,你的第一身份还是你自己,多点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需求,自己满足了,也才能真正充满能量的去满足孩子。一个自己靠压抑自我需求来满足孩子的家长,自己的孩子也无法在满足的需求里得到真正的滋养。

在育儿的过程中,孩子的问题会自然而然的触发到我们自身未解决的一些伤痛和问题,这个时候,也请给一些时间给自己,先处理自身的问题,疗愈自己的伤痛,孩子的问题,其实也就柳暗花明了,甚至不治而愈了。有些家长,愿意花钱给孩子做咨询,却不舍得给自己做咨询,宁愿让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苦了孩子,只是一个不快乐的家长,也无法孕育出一个快乐的孩子所以,请在处理孩子问题之前,先处理好自己,你自己,也很重要。

与此同时,想要孩子有自信,有自我的价值感,父母自身的价值感也要提升起来,你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们都跟随着你呢。所以别光顾着给孩子报班,让孩子学习,自己也要行动起来,提升自己。别顾着给孩子扮靓,买好看的衣服,买最好的玩具装备,把自己先给装扮起来,我们也要用好的,因为,这些都值得。

成长对我们是一种滋养,在面对压力时,我们暂时的歇歇,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宣泄压力和情绪,给自己关爱,也是一种滋养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在前进的路上奔跑,该停时候就停停。现在,我要分别给爸爸妈妈一些面对压力时,自我滋养的宝典:

妈妈的宝典是要在身边寻找靠谱的支持系统,像你的老公,父母,知心的朋友,主题社团,或者心理咨询师都可以。

另一方面,有情绪千万不要自己压抑着,要懂得恰当地释放情绪,可以向人倾诉。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地说:”妈妈这个身份不容易,大家需要报团取暖!”其实真是这样的。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与自己共情,相互支持的同伴。除此之外,也可以把自己经历的过程和情绪给写下来,写的过程也是一种宣泄,还可以促进自己反思。

还有一种很好的宣泄情绪的方法,就是画画,把自己的心情画出来,随意的画,把纸划破了也没关系,怎么舒服怎么来,画到你觉得足够了为止,看看画过的那张纸,感受一下画完之后的感受,之后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处理,比如可以选择撕掉,揉成一团狠狠的扔掉等等,都可以,只要你觉得可以让情绪得到缓解。

接下来是爸爸的部分,相对于妈妈,爸爸更容易压抑情绪的,很多男性遇事都要自己扛着,觉得那样才是一个男性该有的担当,但实际上,就像刘德华的歌里唱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男性也有脆弱的那面,也需要得到宣泄,所以,我想恳请这些爸爸们,当遇到压力的时候,也要试着去向家人表达现在的压力和困难,这样的爸爸,其实会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的可敬,孩子也会从中慢慢学会承担。与此同时,爸爸们可以坚持1-2项喜爱的运动,女性靠讲可能就能达到宣泄的很大效果,爸爸们还需要有运动来加持。

最后一项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当缺位的爸爸,多点在家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很多孩子的问题,跟缺位的爸爸有很大关系,如果爸爸真的看重这个家,疼爱孩子,不管工作多忙,都还请多回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最后再啰嗦一句,照料好孩子之前,要先照料好自己,你自己好了,孩子自然也会好。之前的课程里,我们都在提亲子关系,但在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关系其实是父母的关系,父母恩爱,孩子不用活在担忧父母关系的生活里,自然能舒心生活,专心学习,快乐交友,而看到父母恩爱,婚姻幸福,自然也会对婚恋充满信心,更容易获得幸福。

说了这次是跟大家谈谈心,聊到这里,还有一点我想要告诉大家,前面我讲了一些育儿的方法,你们可以保持怀疑,也可以把它们全忘了,就像我在《我那么用心,为什么依然做不好父母》这一章里讲到的,不是所有的育儿方法都适合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实在不简单,更加的多样化也更加多变,你学的方法,可能你刚做了第一步,她就知道你后面的意图是要做什么了,想要用通用的方式来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有时还真搞不定这些神兽。

不过也不用因此灰心,最适合孩子的育儿方法,其实在于你和孩子的沟通互动中,真正的去理解他,同时了解到她的特点和需要,这样你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的,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可能有时候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好,此时无招胜有招。

记得这段话,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和大人合作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的跟我们在一起,双方不是在争权夺利,不是在抗争输赢,而是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才是皆大欢喜的共赢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片段,可能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安慰。

有个8岁的小男孩参加节目,主持人盯着他问:“你认为世界上什么最好?”。

小男孩盯着主持人淡定地回答:“都说德国的车好,瑞士的表好,法国的酒好,意大利的服装好,可是这些哪能比得上中国的父母好”。

“中国的爸妈省钱给孩子,有力帮助孩子,有房留给孩子,有车接送孩子,岁月献给了孩子,时间耗给了孩子,只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那就是他们心中的苦”。

当小男孩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全场观众听后,惊得尖叫了起来。

说实话,在我把这个片段讲出来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反应,父母的苦是静音的,这道出了多少中国父母的心声。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其实无论我们做成怎样,孩子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因为正常的人就是这样,所以,不必苛责自己做得不好,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只能陪他那么一段,其他的留给他自己,相信他能走好。

到这里,这次的系列文章就告一段落了,说到育儿,父母有太多关心的问题,这一些主题可能还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下一系列的文章,也会陆续有来,敬请期待。记得在做父母的路途上,你们并不孤单,有我呢!我们下一系列的文章,继续探讨育儿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父母   多点   文章   情绪   爸爸   家长   压力   需求   自我   妈妈   完美   关系   孩子   幸福   时间   方法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