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如何帮孩子合理安排假期作息,提高学习效能


「家长必读」如何帮孩子合理安排假期作息,提高学习效能


“今天没状态,学不进去”

“考试为什么没考好?”--“状态不好。”

“今天的Daily Log 怎么这么多任务还没完成”—“我没状态”

不知道做为家长的您是否有听过孩子相似的”借口”,没状态似乎成为了“今天不宜学习“的代名词。



“状态”这个看似虚无,抽象,但的确不可否认他的存在,并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思想,以及思维的敏捷度。

虽然“没状态”可能是孩子当天的客观现实,但如果真到了高考中考等大考现场,谁又会因为你“没状态”考差了而给予额外照顾呐!

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不能以“没状态”为借口去逃避,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在平时就合理调节自己的生理作息和心理状态,从而让状态加满,以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保持这种绝佳的状态。

今天我们就先从“生理层面”,也就是作息习惯上和家长朋友们分享下:人的一天(早中晚)每个时间段到底有什么特征,家长应该如何合理给孩子制定作息,以保持一个相对较好状态,同步也能提高学习效能。



不要制定超人标准

适合才是最好的


之前和众多家长案前沟通时,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极其优秀,上市公司高管,股东等不计其数。在他们的日常中,每天早上5-6点起床,运动,并开启一天的元力满满的工作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当孩子反馈出时间不够用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也是让孩子往这个计划上靠。而结果么,有好有差:的确有一些孩子因此成功过渡,从而养成受益终生的作息。但更多的孩子往往惨不忍睹:要么状态不升反降,在课堂上打瞌睡,要么最后因难以执行,默认放水。

其实小编想说:每日作息习惯的安排和调整,肯定都是因人而异,且也会随着年龄阶段发生变化。而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制定作息习惯,更像是启动和自己身体的对话。重新认识自己的生物钟,学会根据规律,来制定属于孩子私人定制的合理作息计划。

而总结个性化作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每日复盘时,问问内心的小精灵:今天这个作息状态身体舒服么,心情愉悦么,行动效率更高了么?得到”Yes" or “No" ,然后再记录下「状态超棒」和「状态极差」的感觉和当日作息节奏,不断累积。待2-3个月后,再来总体复盘总结,这样就能明白:哪些是禁忌,哪些有益处,并对每个时间处理什么事情效率最高等做统计,基于每日复盘不断优化,日积月累后这份作息方案也会更吻合你的生物钟!


人一天中的七大时间阶段

“大众版本建议”


清晨:7:00-8:30

※ 原则:

人一天中活力最旺盛的时候,记忆力不错,但也是身体机能刚开始复苏时,脑子还没进入快速运转的状态,建议让身体有个过渡。

早起时间根据两个维度来合理调整:①、昨晚入睡时间,如昨天的入睡时间+整数倍的睡眠周期(一般每个周期为1.5小时),②、根据早上第一节课往前推1.5小时为宜。


※ 建议:


早上:8:30-12:00

※ 原则:

通过清晨的预热,目前属于脑力全开的好状态,如果是上课,则正常上课即可,如做题建议根据个人习惯来,建议是先做相对简单的题目,增加自信心后再来逐级挑战难点。

※ 建议:


午休:12:00-13:30

※ 原则:

补充能量+放松为主,为了下午保持精力充沛,再战!

※ 建议:


下午:13:30-18:00

※ 原则:

刚睡醒会可能还有点迷糊,可通过前半个小时做零碎学习任务/或与人交互的学习任务,如背单词,快速进入状态,待进入状态后开始切换,下午也是属于精力充沛的第二大黄金时间,建议可继续攻关核心学习难题任务。

※ 建议:


晚上:19:00-21:30

※ 原则:

属于正常学校的晚自修时间段,这个时候脑子活跃度相对不如白天那么优秀(夜猫子另议),但通过晚饭和适当休息,晚上也可以再战!

※ 建议:


深夜:21:30-23:30

※ 原则:

属于睡前的状态调节阶段,这个阶段应该要放慢节奏,纯自由支配,做自己真正喜欢开心的事,让身体以及思考慢下来,慢慢进入睡眠的状态。

※ 建议:


睡眠:23:30-7:00

※ 原则:

保持充分休息为首要任务!再多任务还没处理完,如非紧急,明日再来!(但是也要做好复盘,为何今天原定计划的任务没完成)

睡眠周期一般为90分钟最常见,如果减去前半小时的过渡入睡阶段,7.5小时刚好是5个睡眠周期。

※ 建议:


最终声明:

以上内容为极致教育教研组复盘的原创内容,盗版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该作息规律是集合了目前权威学术界的众家之长,属于大众版本。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已有生活习惯,性格特征都不一样。建议可寻找专业教育导师个性化评估后,再提供建议。

如家长需1V1导师咨询 or 了解更多细节,可私信小助手咨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家长   孩子   时间段   效能   周期   睡眠   假期   下午   状态   习惯   身体   原则   阶段   小时   建议   时间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