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享-中学生眼高手低,怎么办?

案例研享-中学生眼高手低,怎么办?





01 在您家,是否曾出现过这样场景


“这次考试我肯定能进入班级前三!!!”

实际情况 - 才“严以律己”三天,就恢复原形啦...

“中考我要考到当地最好的中学,爸妈,你别担心”

实际情况-距中考还剩1个多学期,还以初一初二的状态备考,丝毫没冲刺意识...

“我要申藤校-目标宾夕法尼亚大学”

实际情况-马上11年级了,看到其他同龄人托福110,背景丰富,而自己托福才95,心中想着藤校,却只以美本Top50的标准要求自己...


其实以上情况,简要概括都属于「眼高手低」。在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该类问题被问及次数非常之多。因此,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结合我们的教学实录,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上,如何与孩子沟通,可能是有效的一种办法。



02 问题解析:到底什么是“眼高手低”


当我们谈论到「眼高手低」时,我们往往指向的是:

- 孩子有很高的目标。

- 但自我要求却比较低。

- 在家长或者老师眼中,或许只是达到了"合格"的标准,孩子却已经满足。

- 当家长或者老师试图给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孩子却出现了不情愿,或者畏难的现象。

- 当家长指出孩子孩子的问题,孩子往往不以为然,觉得没有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也因此,家长们经常容易感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没什么高要求,却每天都喊着要申请到很牛很牛的学校,还自以为没什么问题”,这样的现象经常容易让家长十分焦虑,有着强烈的"干着急"的感受。

别着急,让我们冷静一下,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眼高手低的现象,其实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待:所谓眼高手低,眼光高是问题吗?我认为眼光高并不是问题,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有很高的目标,想要追求很好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家长欣喜的,因为只有对高目标的追求,我们的孩子才能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才能在目标的驱使下,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那么,真正的问题在于“手低”。很多家长将此归因为:是孩子的性格问题,我认为并非如此。

其实,所谓的眼高手低,本质上是一个“标准问题"。孩子是否从心底里明白,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应该遵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因此,在我们抱怨孩子的行为之前,作为家长,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 我们与孩子认真严肃地探讨过自己想要的申请目标吗?

- 孩子是否清楚地认识到,为了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各项申请条件中,应该达到什么样科学的标准?

- 对于孩子的行为标准,家长是否有与孩子一同商量制定出一个明确的行为规范?

- 在我们对孩子提出"高要求"时,是否有考虑过自己的要求是否是对孩子来说最佳的行为标准?

- 不要空唠叨,告诉孩子“你还不够努力",给孩子展现真正优秀的人是如何努力的,会更有效果。

而我们改变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给孩子树立明确标准的过程,「统一行为标准,制定明确的可量化、可视化的行为规范」,就是解决孩子"眼高手低"的有效方法之一。



03 案例研享:一线教学案例还原解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同学背景:小S同学来自于G市,原先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中考后进入到当地一所优秀的国际学校就读9年级。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们与小S同学逐步讨论确定了未来的方向,将来希望到英国求学,并就读经济相关的专业。申请的目标,初步定在了lseucl这一档次,并希望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能够冲刺牛剑名校。

由于新入国际学校,因此小S同学在第一个月经历了一个适应期,适应期结束后,在每月的总结课程上,我们与小S同学有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D(董老师):好,我们在国际学校第一个月已经结束了哈,走过了一个适应期,对学校各方面也应该很熟悉了,今天我们还是做个例行总结,小S先自己评价一下,第一个月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S(小S同学):我觉得…第一个月挺好的,做得挺好。

D:好,听到这个回答我们很高兴啊,来,给我们分享一下,觉得自己好在哪些方面?我们之后要继续保持!

S:(思考了大约10秒钟),第一点的话,是我上课都认真听讲了,我身边有一些同学,他们上课连听讲都不听。还有就是,学校里的作业我都做完了。另外的话,课外补习班的课和作业,我都做完了。

D:(微笑着鼓励孩子分享)还有吗?

S:(笑了一下)应该就是这些了吧。

D:好的,我觉得很不错,我们在进入国际学校的第一个月,我认为很好的完成了适应的任务,完成了我们的适应期,这一点董老师替你感到高兴!不过董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之前你说想要去伦敦政经读经济学,这一个月过去啦,这个目标还坚定吗?现在有发生改变吗?

S:没问题,还是想去的。

案例研享-中学生眼高手低,怎么办?

图2-英国G5 LSE


D:牛津剑桥呢?我一直希望你能够往上再冲刺一下,争取英国最好的学校,你还是跟之前一样,愿意放手去拼一把的吗?

S:愿意啊,能申请到当然最好了。(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老师突然两次发问,谈及到目标的原因)

D:好的,那董老师明白了。你们学校很优秀,这一个月下来,你应该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同学,刚才你谈到,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然后按时参与了补习班,这些都很不错。董老师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根据你在学校里的观察,在你们学校,能够做到这三条标准的同学多吗?有没有30%?

S:(不假思索)那肯定有的呀。

D:(微笑继续追问)好的啊,那大概50%-60%有没有?

S:(仍然不解为什么谈论到这个话题,但是陷入思考)…60%可能也有

D:嗯,那我明白了。每个学校肯定都有一定比例不认真读书的孩子,我们就不管了,董老师听出来一个结论,大概你们学校六成左右的同学,都能够达到你刚才所说的标准,对吗?

S:对的。

D:好的。(打开牛津剑桥的官网,找到相关专业的录取数据,一边操作一边解释)你可能比较疑惑啊,董老师刚才问了你那么多的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呢,很简单,董老师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想跟你一起思考一下。

以董老师对牛津、剑桥、伦敦政经这些名校的理解,他们录取的同学,都是我们同学中,佼佼者当中的佼佼者,对不对?

S:对的。

D:嗯,(展示学校官网录取数据)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啊,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学校,加上伦敦政经这些档次的学校好了,每年在你们学校录取的同学,有占到你们学校的10%吗?

S:这肯定没有呀,哪有那么多牛津剑桥的人能被录取,真的能的话我们学校不是发财啦。

D:嗯,好,那么董老师很直接的问你一个问题:按照你学习的标准,你们学校60%的同学跟你可能都差不多,但是你想要争取的结果,可能只有10%都不到的同学才能达到,你凭借什么呢?

S:(疑惑)什么……凭借什么?

D:(微笑,放慢速度)也就是说,董老师想问你的是,为什么你认为,你做到你们学校大部分同学都在做的学习标准,但是自己却能够申请到牛津、剑桥的申请结果呢?

按照一个绝大部分人都能达成的学习标准,但是却要获得一个极少部分人才能获得的成就,这是凭什么呢?

S:(思考)我不知道啊。

D:(微笑转严肃)好,那董老师谈一谈我的看法。你仔细想一下,在留学申请这个事情上,如果我们只有普通人的努力,却得到一个少数人才有的结果,这代表着一个结论:我们要最起码有1个战略性的要素,如果有2个战略要素以上更好,要远远超出自己的同龄人,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结果能区别于别人,对吗?

S: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D:那么这个战略性要素是什么呢?我很实在地说,可以从这么几个方向去着手。首先,第一个是你可以有非常非常高的智商,高智商帮助你,在相同努力的前提下,对别人取得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微笑)这个我们有吗?

S:(笑)肯定没有嘛,董老师你知道的。

D:那么第二个战略要素,也许是某一种特别好特别好的学习方法,好到也许像机器猫的记忆面包一样,吃一块你就学会了,这样或许我们能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结果,咱有不?

S:没有。

D:如果这两个都没有的话,也还可以有一个,就是你在某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世界性的研究成果和突破,你别的就算再差,我相信学校也会破格录取你的,因为你已经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人才了。目前为止这个有没有?

S:没有。

D:那么除了以上这些以外,董老师来帮你想办法,我能想到的(开玩笑语气)就只剩下要么你愿意付出非常非常多的资金,这或许是真的非常巨大的一笔资金,还得托上关系,给牛津剑桥去捐栋图书馆吧,说不定他们愿意录取你,你要走这条路吗?

S:不走不走(掩面微笑)

D:(打开youtube,牛津剑桥的学生一日分享的vlog)所以从董老师的角度来看,你明白董老师要说什么了吗?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你坚定的想要追求牛津剑桥、伦敦政经的名校申请结果,一定要记住,从9年级开始,你就不能用身边大多数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你每天都跟身边的同学一样学习,只用他们的标准来要求你自己,那么你最终大概率,只能取得一个大多数人能取得的申请结果,对不对?

这个申请结果不一定很差,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小S,你知道问题在哪儿了吗?当你说出你觉得自己这一个月还不错的时候,就已经在犯错了。并不是你现在有什么没有做好,而是你所做的标准,离你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真正的牛津剑桥的顶尖大学生们是如何在学习的(展现牛津剑桥的孩子们一日的vlog)

案例研享-中学生眼高手低,怎么办?

(看完视频以后)现在有点明白过来了吗?

S:好像有点明白了。

D:好,学习的标准问题,是你心里一定要牢牢记住的一个事儿,只有把学习的标准提上去,提到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达到我们的标准,用那种标准去学习,我们才能够比别人要更加优秀,才有更大的几率,能申请到牛剑名校,你觉得有道理不?

S:嗯,有道理。

D:okay,我们要不要尝试一下,为我们第二个月的学习,制定一个更高版本的学习标准,然后去落实它?

S:好。



04 多说两句:经典案例技术小总结


在这一次课程之后,小S同学与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行为标准,从父母口中我们也得知,一两个月以来,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逐步提高了不少,很多东西并不用父母督促,开始自己主动有意识地去完成。

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这是个非常经典案例,稍做一下"技术小总结":

- 在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否定,家长与孩子应该是"围绕目标并肩作战"的关系,而非"你怎么不听我的话"

- 孩子真正追求的是"目标",真正有困惑的是"如何达成目标",因此与孩子的沟通重点,应当围绕"我们要做什么才能实现目标"

- 不要空唠叨,告诉孩子"你还不够努力",给孩子展现真正优秀的人是如何努力的,会更有效果

- 我们所列出的行为标准,既要科学合理,也应该让孩子能够执行

- 引导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想法错误,往往会比直白地讲述一个大道理,更加让孩子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眼高手低   牛津   剑桥   伦敦   政经   名校   中学生   家长   案例   努力   目标   同学   老师   优秀   孩子   标准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