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的女孩儿,才五岁 (天爽故事汇连载19)

各位好!见字如面!这里是天爽故事汇,我是天爽。今天我们分享的故事名字:

五岁就开始离家出走的小燕

离家出走的女孩儿,才五岁 (天爽故事汇连载19)

案例故事发生在2009年我任职的教育机构。。。。。。
小燕,十四岁湖南女孩,个子不高,读初二,因为和父母的关系不好而送来辅导。父母介绍说:这孩子实在是没救了,主要的问题是:心情不好就离家出走。从五岁开始第一次算起,至今已经算不清离家出走多少次了。
五岁就离家出走!这让我很震惊。原来,小燕父亲是乡镇公务员,必须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否则将受到处罚。小燕出生时是第二胎,为了保住爸爸的工作,小燕一出生就由大姨抚养,直到五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大姨家在乡下,条件一般,五岁的小燕回归家庭时,从大姨家里随身带了几样物品,比如:被子,玩具等,妈妈觉得太脏了,就当垃圾直接扔掉了。小燕发现自己的物品不见了,和母亲理论还被批评,因此就一个人跑到了邻居家的地窖里面,不愿见到父母。父母原来没觉得找不到小燕是个问题,以为过不了一会她自己就回来了。结果不然,直到天黑,也没见到小燕的影子,这才担心起来,并且撒开人马,到处找了起来。那天的半夜,小燕自己回家了。如果不是因为寒冷饥饿,小燕可能会坚持得更久。小燕介绍这件事的时候笑着对我说。后来,就发生了令父母万般无奈又无法忍受的多次离家出走。
最远的一次,发生在小燕九岁时。因为对妈妈给自己买的衣服不满意,母女沟通不畅,小燕便随意地跟着人流上了火车,并且来到了终点站上海。下车出站没多久,就被收容了。有关人员使用了很多办法也无法让小燕开口,就这样,小燕在收容所生活了三四个月,直到有一天,按照小燕自己的说法,“觉得玩够了”,才主动和管理人员表明了自己的家在湖南,以及父母的联系办法,这样才回到了家。
最艰难的一次是上初一。刚入学,小燕很不适应,学习成绩名落孙山,父母很着急,就批评了小燕。按照小燕自己的说法,因为长大了,也懂事了,所以她自己也很急,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一次她拿着父亲一个安徽朋友的信封,按照那个地址离家出走了。小燕说:千辛万苦,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才找到了父亲那个朋友在深山里的家。好在那个朋友很会处理问题,没有急于送小燕回家,而是先给小燕爸爸打了平安电话,然后收留了小燕一个多星期,等小燕的心情平复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燕的行为固然不妥,遇到困难不是主动去克服,而是选择离家出走这种逃避的方式,给家长带来了很多的苦恼。冷静分析小燕的多次出走行为,我们认为根源还在父母这里。假定:小燕五岁从大姨家回来后妈妈没有随意丢弃小燕的心爱之物(这些物品在妈妈看来是脏的,在孩子的心理却无比珍贵,是情感的寄托),而是积极补偿多年积累的感情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慢慢地建立母女之间的正常关系,孩子才能重新回到家庭的轨道。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以前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可能和如何应对小燕这类案例有些关系,就此也放在后面吧。

成长期没有直接抚养孩子的父母请注意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家庭的年轻父母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把孩子交给了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抚养,从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个词.追求财富,追求发展,没有任何错误,只是在子女教育上遇到了问题,就是孩子和父母(特别是母亲)缺少深度依恋.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也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在两岁前,母亲由于种种原因,如外出、产后抑郁、让保姆或奶奶全权喂养,没有与孩子形成好的依恋该怎么办呢?孩子在前两年已经出现一些心理发展问题又该怎么办呢?不要担心,只要孩子五岁前回到父母身边(当然初中以前回来也值得借鉴,亡羊补牢么),我们就要补上"依恋"这一课,一切就都来得及.下面我们有针对性地提醒各位几点注意事项:

一、观察孩子的表现:

是否开朗活泼,有自信和自尊,懂得爱别人,能与人“共情”,没有暴力倾向,善良,宽容,知道自我的边界,不对别人过度要求。

是否能正确解读父母教育自己的信息,打得也骂得,孩子不会忌恨父母,一般也不会让父母太伤心。依恋不够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因为父母这样做会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不信任。

二、孩子刚回到身边千万避免以下做法:

——对孩子身上的某些行为、特征、习惯不满意,忙着纠正孩子,让孩子感觉很糟糕,没有安全感。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要批评孩子,如果什么事非说不可,也要这样说:“孩子你这样做很不错啊,不过,妈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不想试试?”

——急于向孩子或让孩子表达亲密感,结果遭到拒绝,引发大人的挫败和孩子的焦虑害怕。

——拒绝原来曾与孩子形成依恋的人(如老人、阿姨),嫉妒孩子对那个人太好,让孩子在客体关系发展中产生混乱的感觉。

——扔掉孩子随身携带的旧手帕、毛绒玩具、漫画书,给他买更好的。其实,这些东西对孩子内心平静很重要,是一种对父母依恋的替代品,要暂时保留,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失去兴趣。

三、父母的等待和宽容非常重要,这也是还债的一种形式,因为你在孩子的感情银行里面已经透支.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儿童也包括青少年对这一点不能理解,也是正常的.还是那句老话:只有耐心和无私的合理的爱,才能使孩子重新投入父母的怀抱,完成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依恋。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这里是天爽故事汇,我是天爽,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故事   大姨   湖南   女孩儿   批评   父亲   父母   母亲   身边   物品   妈妈   关系   办法   儿童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