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育儿观被质疑,让孩子“普通就好”已经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功

学者刘瑜的一篇【我女儿正势不可挡的成为普通人】前几天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文章其实来自刘瑜在11月份的一个演讲,里面分享了一些她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当下教育焦虑的一些看法。


比如她说恶性竞争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成为空心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说应该寻找自己的独特性,形成比较优势,要教会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刘瑜育儿观被质疑,让孩子“普通就好”已经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功

点燃不少鸡血妈妈愤怒点的正是那句“我女儿正势不可挡的成为普通人”。


其实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承认吧,我们大部分人的孩子就是个普通人


留言区还是赞同者多,我总结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文章出不了圈,就这么几个老读者讨论,态度就包容许多。


二是我自己就是普通人,孩子在大家心中理所当然也是个普通人。我们孩子也享受不到什么顶级教育资源,我连学区房都舍不得买,他最后大概率是去家门口上个评价一般的公立小学。


但刘瑜就不同了,她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老公周濂是人大的教授,两个人都算国内的知名学者,孩子是含着清华附和人大附的学票出生的,光凭这点就已经挤掉了无数孩子。


所以在那些日鸡夜鸡,做梦都想把孩子送进人大附早早培、早培的妈妈眼中,这就是高知分子洒下的一碗毒鸡汤,海淀妈妈的高级凡尔赛文学。


有言语犀利者毫不客气地说,你的孩子出生就在山顶,然后俯视群雄,劝大家的孩子踏实认命做个普通人,好让你那清华附毕业的女儿顺利考上清北,妥妥的“何不食肉糜”。


讲道理,刘瑜的道理其实没错,大部分人的孩子都是普通人,这是事实,包括刘瑜自己的孩子,也大概率难超越自己的父母。


刘瑜的孩子起点高,更没毛病,那是人家父母努力换来的,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叫【星二代混的还不如父母好就对了】


人生是场接力赛,父母跑完孩子跑。


甚至有时候,我们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能平庸一点,轻松一点,即便做个普通人,也能生活优渥。


只不过,普通和普通的定义不同。中产阶级对于平庸的定义大概是名校毕业,拿着一份还不错的收入,朝九晚五,而这是底层心中的出类拔萃。


中产实现不了富豪的“小目标”,底层也接受不了中产的“普通就好”,人与人之间的次元壁,就是这世界最难打破的铜墙铁壁。


所以当刘瑜们接受了孩子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时,大山深处的张桂梅校长却在教她的女学生们: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我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张校长,我不那么认同她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但我对她抱有深深的尊重。


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他是有退路的。至于刘瑜的孩子,就更不必说。


而张校长的女学生们没有,她们一转身,面对的就是贫穷,是落后,是几千年来男尊女卑观念的压迫。


她们必须逼自己努力,逼自己做不普通的那一个。

刘瑜育儿观被质疑,让孩子“普通就好”已经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功


能有底气让孩子“普通就好”,应该是作为父母的成功与骄傲。


因为当一个快乐且普通的人,其实是相当高的门槛。


以现下国内中小学生抑郁症、自杀比例之高,别说成绩了,十二年学上下来心理不出问题就已经非常难得。


若再能有一个健康的爱好并愿意将其发展为自己的事业,那就是完美的人生了。


我有段时间痴迷密室,其中有一家密室的老板是四个北京发小合伙开的。


因为特别喜欢玩,所以毕业后大家就一起凑了上百万,一心一意搞密室。


虽然到现在还没回本,但兄弟几个干劲超级足,听说我们要来玩,一个合伙人大老远开车去接。跟他聊天,能明显感受到那种对生活和事业发自肺腑的热爱。


当一个这样的普通人,是不是也挺让人羡慕的?


但,真正的普通人家,又有几个能砸得起钱支持孩子去追梦?


所以别再讨论孩子应不应当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普通孩子是挺好,但要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不是孩子,而恰恰是他们的父母。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优渥   高知   中产   父母   清华   势不可挡   密室   平庸   普通人   校长   女儿   人大   努力   妈妈   孩子   刘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