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不是天性,是天生的攻击性

朋友三天两头跟我吐槽孩子班上的一个小男孩,攻击性极强,一言不合就动手,后来别人看见他就要绕着走。


不过比这个小孩更让这个朋友抓狂的,是他的妈妈。


孩子在她眼皮底下把人打了,做妈妈的像个没事人一样。


所谓熊孩子背后总有熊家长,熊家长的特色是“只能沾光不能吃亏”,自己娃欺负了别人理直气壮,要是被欺负了能蹦三尺高跟你理论。


你那不是天性,是天生的攻击性


所以这个妈妈也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熊家长。别的孩子把他们家孩子头挠烂了,她也全然无所谓,从来不会去计较。


因为这个妈妈非常信奉“爱与自由”那套理论,在她眼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


也不能说全错,毕竟好动的确是孩子的天性。但,已经到了三天两头就攻击别人的程度,那就不是简单的好动那么简单,而是攻击性了。


你那不是天性,是天生的攻击性


好动和攻击之间,只隔着一个亲妈滤镜。


父母眼中的孩子总是可爱的,甚至连某些缺点都能解读成天资聪颖,可是如果美颜效果开到最大,连孩子的问题都能被美化到失真的地步时,那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你那不是天性,是天生的攻击性


首先,任何孩子都可能在遇到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大吼大叫或者动手,年龄越小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越差,越容易动手。


但,大部分的孩子都只会在极少数情况下才去动手,并不会习惯性出手伤人。


有动手习惯的孩子,我们称之为攻击性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而绝不是孩子天性这么简单。


攻击性强的孩子大多数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类型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对儿童限制的失当。


过度控制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度溺爱又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利己排他的成长模式,这都是会让孩子产生攻击性的原因。


你那不是天性,是天生的攻击性


其次,我想说,没有攻击性人格障碍的普通孩子也可能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动了手,虽然不必归为“熊孩子”大惊小怪,但也不意味着这种行为要被默许。


当孩子出现吼叫、打人等攻击性行为时,要第一时间制止和批评教育,让孩子知道这种表达方式是错误的,他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比如我前几天的文章【爸爸教训孩子时,妈妈该不该拦着? 】中谈到,大圣因为在车里乱扔饮料导致了老笨的情绪失控。


我知道大圣很伤心,也知道娃爹错了,但一码是一码,爸爸要向儿子道歉,儿子也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所以我在他们双双心平气和和好如初后,让他们一起把车擦干净,回家做家务。


这是“没有敌意的坚决”。


如果不是由于生理性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孩子的攻击行为是可以被纠正和引导的。


而不加引导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在未来走向霸凌甚至犯罪。


你那不是天性,是天生的攻击性


心理学家韦斯特进行了14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与成人期的犯罪有密切关系,70%的少年犯在13岁就被认定具有攻击性行为,48%的少年犯在9岁就被认定具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幼儿攻击性水平越高,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这些攻击性强的孩子是施害者,但同时也是自己恶行的受害者。


因为爱打人,所以没人愿意和他玩,所以也更容易被孤立被冷落。而被冷落后,他又会通过暴力的方式去吸引人的关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时间长了,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正常相处,更不知道如何去自我表达,攻击性变成了刺猬身上那根最锋利的刺。


你那不是天性,是天生的攻击性


“爱与自由”听起来很美好,但你不能让一个还没有条件拥有驾照的孩子去独立驾驶自己灵魂这辆车。


这不叫爱,叫放任。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但这份自由要加一个前提,那就是规则与对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攻击性   天性   大圣   少年犯   溺爱   好动   性行为   人格   障碍   情绪   家长   原因   妈妈   孩子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