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是悦读 | 爱看书和朗读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差

如果我朗读,孩子的阅读能力会进步多少?


当你给一个孩子或一个班级朗读时,你扮演着示范的角色。儿童早期的主要能力之一是模仿,他模仿自己看到与听到的,这种能力让孩子在15个月时说出第一个字。


到了两岁,一般孩子的词汇量大约是300字,并在下一年里增长3倍。到了4岁,孩子已能掌握未来日常用语中大约2/3到3/4的词。一旦他学会说话,平均每天学10个字——可没有一个字是从识字卡片上学到的。


至于他的学习速度快慢,则是由他从父母口中及周遭环境中听到的语言的丰富度而决定的。


闻是悦读 | 爱看书和朗读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差


年轻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动学会说话的,孩子对于电视上所看到的——尤其是广告。模仿的速度更是快,这令大人啧啧称奇。


对于一个广告,不论孩子看过几次,每次看广告时,眼睛还是会现出着迷的神情。

在此我们要向广告商学习,采用他们的诀窍,销售一种名叫“阅读”的商品:


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朗读给他听,让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见所闻。

要确保朗读是刺激有趣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稳固他们的兴趣。

刚开始朗读时,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性,然后再慢慢增加阅读内容,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闻是悦读 | 爱看书和朗读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差


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老师或图书馆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


在孩子与书之间穿针引线,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任何会阅读的人都可以为孩子读书,甚至文盲也可以使用科技(如有声书)来进行。既然已看到所以赞成朗读的讨论,那么为什么不立即行动呢?


父母是爱书人,这有多重要?


我最爱用以下的研究做例子。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薪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长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闻是悦读 | 爱看书和朗读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差


如果这30人童年背景相似,那么他们长大后命运如此不同,这又作何解释呢?在对这30人做了广泛的访谈后,研究人员发现差异在于他们童年时在书与阅读方面的经历。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15名教授认为童年阅读是趣味盎然、鼓舞志向的。他们在书中寻找人生困境的答案或信息,书本成为这些人的精神食粮。


教授组二号受访者是个典型例子,二号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闻是悦读 | 爱看书和朗读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差


他解释说:“突然间,我母亲去世,我到了这个地方。我吓坏了,脑中不断想着,在孤儿院中,我和其他孩子会怎么样?在孤儿院会有什么遭遇?”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摘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吉姆   父母   孩子   受访者   孤儿院   研究人员   童年   工人   教授   母亲   命运   能力   发现   人生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