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不再是“副科”?锻炼体能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最近中国接连发布三份重磅文件,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开启体育高考研究、鼓励学校每天都上体育课。这意味着体育从边缘到主科势在必行!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提高中考体育分将是大势所趋!而且,体育测试已经纳入了高考的学业水平测试。未来,体育也将成为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

已经有可靠消息称,云南省即将实行体育高考选考试点。云南省此次中考改革更像是为体育高考选考预热,体育高考真的不远了!中考体育政策的改革,让有些家长慌了。有报道称,云南中考改革新政策出台不久,就已经有家长在打听“哪有体育培训班”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身体素质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效果的,体质的提升、体育成绩的提高也是日积月累的锻炼结果。

运动要从娃娃抓起。曾有人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孩子,一种喜欢运动,一种还不知道自己喜欢运动。”可见,运动是孩子的天性。

适合宝宝的运动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运动的需求不同,动作里程碑也不同。需要按照需求或年龄给予适合的运动。

体育不再是“副科”?锻炼体能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给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运动和游戏。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外显运动能力(行走、跑跳等)得到充分的发展,身体得到充分的满足,内在(指令感、团队协作能力等)获得更多的激发。所以,小小婴儿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各种各样的,科学适龄的运动与活动,让宝宝从小就打好基础。除了拥有强健的体魄,过人的运动质素,更拥有运动才能赋予的独一无二的品格和体育精神。


体育不再是“副科”?锻炼体能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体育不再是“副科”?锻炼体能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体育不再是“副科”?锻炼体能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让宝宝爱上运动,您知道怎么做吗?

1. 陪伴着运动

年幼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陪伴。在陪伴下进行的所有游戏和运动既能加强亲子关系,又能在亲身示范种让孩子对于运动更加了解。比如:陪着孩子双脚起跳,跳圈圈。一边数数,一边拉着宝宝的手一起跳;逐渐,宝宝可以自己数数,手拉手一起跳;再逐渐宝宝可以自己数数,还能独立完成双脚跳。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不但学会了数数,双脚跳的技能都习得了。

2. 利用家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妈妈健身的瑜伽球,也可以用来给小宝宝练平衡——将宝宝趴在球上,扶好后背,前后或左右缓缓晃动。他可以利用视觉感受高度变化,从而调节身体保持稳定。会扶走的孩子,可以来练习推推这个大球,家长帮助控制球的速度,甚至施予一定的阻力。这样,会激发孩子使用更大的比例推行。

家里的靠垫、软枕、小椅子、小凳子组合起来,是不是一条充满了挑战的小道呢?会爬、会走的孩子都运用自身技能在上面攀爬翻越,练习四肢的灵活性与力量。家长从旁做好安全防护即可。

一些人少的马路牙子,孩子想在上面走,就放手让他走吧!窄窄的通道,好似平衡木。且看他是如何平衡好身体,谨慎前行的吧。

3. 趣味性运动

有趣,能让孩子坚持得更久。把运动的过程变成一件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降低运动压力,还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把双脚跳圈变成一个"森林探险"。告诉宝宝兔子妈妈带着小兔子要去森林里采蘑菇,经过一条大河,得从石头上跳过去。于是带着宝宝一起跳着圈,数着数过河;逐渐,小兔子要做出长长的兔子耳朵,把双手比划在头上跳圈;在逐渐,采蘑菇需要带着篮子,一手提着小篮子,双脚跳过小河。最终采到了蘑菇,大家都很开心。充分让孩子展开想象,完成了双脚跳的运动。

4. 讲绘本故事增加了解

有些运动没有办法用语言形容,就需要借助绘本的帮助。比如,游泳需要换泳衣,戴上泳镜,学习蝶泳、蛙泳、自由泳等,书本画面充分的代入感,能让孩子一下子对于这项运动产生兴趣,跃跃欲试,也降低了孩子对于运动未知的恐惧感。

体育不再是“副科”?锻炼体能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4. 选择正确且科学的运动

科学正确的运动不但锻炼孩子的体能,还能充分增加孩子的自信能力和表现欲望。跳,跑,翻滚类的运动都是最受欢迎的活动,而且家长会发现五彩缤纷的玩具器材并不一定能让孩子持久持续地进行,有时操作不当反而容易带来运动伤害。可以选择摇篮兔的线上游戏和课程,轻松成为运动达人和孩子王,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喜欢运动,也会运动的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副科   云南省   体育   数数   篮子   体能   体质   双脚   中考   有趣   家长   娃娃   身体   能力   宝宝   孩子   科学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