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叶嘉莹:诗词之美,更是弱德之美

一代才女叶嘉莹:诗词之美,更是弱德之美

民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名家,虽然和我们的时代远隔千山万水,但提起总是令人津津乐道。

民国时代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才女们,更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传奇。

最近看了一套专门介绍民国才女的书《过眼年华,动人幽意》,这套书一共2本,每一本都介绍了十几位大家耳熟能详民国才女,今天这一本是其中的一册:“从萧红到叶嘉莹”。在这本书里,探寻了萧红、丁玲、叶嘉莹等17位才女的人生际遇。

这些作家、学者、艺术家,都曾经被抛进天翻地覆的时代大变局中,在新旧制度的冲突中经历梦想与困顿,但仍铸就了传奇的人生。

回望她们承载的时代与女性命运的艰苦飞跃,作为读者的我们,仍旧可以汲取个人成长的智慧与能量。正如作者王鹤所说:“读才女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

今天这篇文章,我选取本书中的压轴人物叶嘉莹,以她为代表,来重温一下民国才女的一生。

01 弱德之美

说起叶嘉莹,想到的第一个词便是弱德之美。她自己将词体的美感特质称之为“弱德之美”。弱德的本意,是自我约束和收敛以委曲求全的品质,是“贤人君子处在强大压力下仍能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还有“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些都是儒家的传统。

事实上,弱德之美并非单纯是指词的美感特征,环顾叶嘉莹的一生,这更是她自己立身处世的准绳。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界,1954年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桃李满天下。

看她的照片,会发现她真的是从年轻美到老年,从早年的清秀,到晚年的温婉,这种美,不是化妆技术和拍摄水平所能塑造的,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的馥郁芬芳。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一句耳熟能详的句子:“腹有诗书气自华”。

叶嘉莹的曾外祖母就是诗人,迷恋诗歌是她的家族传统。据说在老北京的四合院,父亲和伯父喜欢大声诵读故事,而母亲和伯母则习惯轻声吟咏。从这样的氛围中走出来的大家闺秀,难怪一生虽历经苦难,但仍能活出优雅的态度。

叶嘉莹1948年结婚,1949年女儿还在吃奶,丈夫就因为“思想问题”而被拘捕。甚至连叶嘉莹母女,也曾被短暂的关押,幸而不久被释放。

没有收入、居无定所,母女二人无奈投靠亲戚家,寄人篱下。当时亲戚一家三代刚到台湾,祖孙三代挤于陋室,自己尚自顾不暇,叶嘉莹白天抱着女儿在大树下徘徊,晚上在走廊打一个地铺,勉强栖身。

我们现代的人,物质上早已丰富,再也不会为了一顿饭、一个居所而焦虑着急,所以,当看到一代才女曾经竟然窘迫如斯,才不禁掩卷沉思: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但精神却似乎变得更加萎靡,所以,到底是环境决定了人的心境,还是心境改变了环境的影响?

3年后丈夫终于获释,但性格却变得焦躁暴怒,在工作上也一蹶不振。生下小女儿后,家庭负担更加重,叶嘉莹每天辗转在台北的几所大学工作,一天讲课长达八九个小时,同时,还要批改作业,承担繁重的家务,产后瘦弱、染上气喘。

这样的生活,让我们读起来都感觉不忍卒读,更何况它是真实的、每天都要经历的生活。

也许越是这样,就越能显示出身居陋境,精神支柱对人的意义。叶嘉莹正是依靠诗词的力量,平衡现实困顿的生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研究和解析,让她如痴如醉,那些烂熟于心的诗词,给了她莫大的精神安慰,也稀释了很多苦痛。

然而,1976年,在叶嘉莹52岁,本应过轻松生活的时候,她又一次遭遇了人生中最无法承受的悲剧——她的大女儿和女婿,在意外中丧生。

这种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灭顶之灾加诸于她的身上时,她别无他法,只能以诗歌疗愈伤痛。她曾写下十首《哭女诗》,让悲痛略微得到一点抒发和缓解。

但也正因为生活如此苦难,她对于顾随先生所说的“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态过乐观之生活”有了不一般的理解

叶嘉莹这一代人,经历了战火硝烟,一生都饱经忧患。她的一生,更是将颠沛之苦、生计之艰、生离死别、遇人不淑都样样尝遍。

她虽成长于西风东渐、古风式微的年代,但幼承庭训,受传统文化浸润深刻。所以,她从自己背诵的最熟的《论语》中体悟特深的,乃是儒家思想中柔顺而坚韧的美德。事实上,纵观叶嘉莹的一生,她也是在践行这种古典伦理,认为完美的扶持是一种最高理想。虽然她后期也曾反省“这原是造成人际关系之不平等的一种懦弱的道德观”,但可惜积习已成,无法改变。

弱德之美这四个字,可以说概括了叶嘉莹的一生。


一代才女叶嘉莹:诗词之美,更是弱德之美

02 生命本能

古典文化之于叶嘉莹,可以说雕刻了她精润、莹洁的淑女气质,也令她一生恪守旧时妇德,但同时,也赋予了她宠辱不惊的君子风度,给予了她从非常之苦难中跋涉前行的从容,以及不懈怠的传道解惑、延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可以说,古典诗词对于叶嘉莹来说,早年是兴趣导致了迷恋,接着,是在悲苦压抑的心境下时有的情感共鸣,到后来,则是她带着传承文化的自觉。她从来不以学者自期,自觉的作品也从来不以学术著作自诩,她一生孜孜不倦的讲学和写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所要传达的,可以说都是我体悟到的诗歌中的一种生命,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力量。”

叶嘉莹曾经说过一段话,非常感动我,她说:“我真是历尽了平生各种不幸的一个人,但是人生经历了大的苦难,就会使小我投身于大的境界”。所以,她才能被苦难渗透的浸泡,但却从以及悲伤中超越出来,投身于更加醇厚的大境界。

柔弱不代表没有力量,相反,柔弱的坚韧,才似乎更加打动人心。看叶嘉莹的一生,我们可能会想到,经历困境的人很多,我们会对其中一些人充满同情,但是会对另外一些人由衷钦佩,后者也曾在悲剧的泥泞中辗转挣扎,但最终却凭借着坚韧与热爱,走出了泥泞,丰富和完善了文化的香火——这绝非功利世俗的成功,而是他们这些人让我们看到,纵然“满地霜华浓似雪”,但个体生命却依然能够丰饶和美丽。

这是人生中的选择。

无论生活到了何种境地,我们都始终拥有如何面对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宝贵的权利和财富。

掩卷而思,我们现代人被潮流裹挟,被焦虑掩埋,为金钱红眼.....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权又在何方?当我们不能有效的掌控自己的命运——不一定是改变当下的局面,但是却可以改变当下的心境,那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意义,又在何方呢?

读书,看的是别人的故事,但思考的,却是自己的人生。

民国的才女,各个颠沛流离,但各个光彩照人。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一代才女叶嘉莹:诗词之美,更是弱德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才女   诗词   选择权   困顿   台湾   耳熟能详   坚韧   民国   苦难   心境   女儿   人生   故事   时代   文化   叶嘉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