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生育Vs最佳教育——当如何取舍?

最佳生育Vs最佳教育——当如何取舍?

之前一篇文章《人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少岁?》,在网上激起了小小的波澜,不到两天时间,9万多人阅读,评论大都是质疑之声。这也不奇怪,因为文章一开头我就提出“我认为是18岁”,预料之中,一定会引起大片质疑。主要的质疑还是源于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之间出现了冲突。那么这个冲突具体怎么产生的,如何解决,本文讲讲述我个人的观点。还是那句老话,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从人的生物性角度出发,性成熟后,越早生育,质量越高!

在上一篇文章中,对这个观点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这里再作一次简单归纳:

1.脏器功能最旺盛,储备丰富,尚具备主动或被动挖掘潜能的机会。很多女孩在16~18岁左右往往是她们体重最重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候保持身材的意识还不是那么凸显,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还能长更高;另一方面,在营养并不缺乏的今天,在这个年龄之前的女孩,都处于不断的生理储备阶段,合成大于消耗,18岁的时候普遍达到巅峰(没有数据,日常观察所得,欢迎对号入座)。大学时代,普遍饭量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爱美,另一方面,还存在代谢趋于平衡的因素(高中的时候,没吃饱就饿的心慌,上大学后就觉得越来越扛饿的,有木有?)。而在大学阶段出现体重控制不好的朋友们,参加工作后,控制体重往往越发的困难,一方面体能越来越差,另一方面,难以忍受那种饥饿感(身体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已经发生了紊乱,甚至透支)。

2.免疫机能已健全,却仍具备开发潜力。这里所说的开发潜力,主要是指免疫耐受能力。之前我曾提出过一个假设《高龄生育,可能错过了身体免疫调节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这一条依然是个理论假设。

3.精卵储备最丰富,受暴露时间短。

无论是精子还是卵子,从性成熟开始,都是越来越少的。女人一生总共排400个卵子,晚生育,或者不生育,卵子也不会省下来。并且卵泡发育是成批发育,择优排卵,年龄越大,批量发育的卵子基数就越少,排卵选择范围就越小。而男性单次射精的精子数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活力也越来越差。

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一直暴露在自然界的各种理化刺激中,这些刺激或伴随和帮助了我们的成长,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殖细胞造成损伤。我们活得越久,岁数越大,遭受环境的损伤也就越多,接受暴露的剂量也越大。我20岁的时候身体都还棒棒哒,谁知道21岁会不会得个什么生殖器结核、前列腺炎什么的;我要是40岁要小孩,从20岁到40岁,我有20年的时间可能罹患各种疾病(时间非常充裕),没有人知道这些疾病中哪些会影响甚至直接破坏我的生育力。

4.年龄越大,胎儿畸形发生率、以及生化妊娠、胎停等胎儿丢失率也越大。以唐氏综合症为例,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组数据。

孕妇年龄与21三体综合症发病率的关系

最佳生育Vs最佳教育——当如何取舍?

如上表所示,21三体综合症在20岁的孕妇中,发生率为1530个中有一个,而30岁孕妇中是910个中就有一个,35岁的孕妇每380个妊娠中就有一个是唐氏儿。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再拿孔子老爹说事了。话说生畸形儿的概率,主要还是和女性年龄有关,对于男性而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年龄大了会不会生畸形儿,而在于年龄大了还有没有这本事让女方怀孕。

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壮年或者说是中年生育最佳。

22岁以前,普遍都还在上学,即使恋爱,也未必结婚,即使怀孕,也不可能生下来。因为这个阶段,是我们一生中最穷的时候,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可能养活孩子,还教育孩子。

大多数年轻一代的双职工家庭,要想在自己勉强能在城市立足的前提下,勉强养育后代,咱还不提多么高大上的教育资源,至少也得参加工作5年过后(暴发户、拆迁户、土豪和富二代除外)。而正真要游刃有余的培养和教育后代,为后代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还需要夫妻至少有一方能相对的时间自由。要满足这个条件,多数夫妻都已经30好几甚至接近40岁了(年近35岁的我,至今也没这个实力)。因此,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30岁以后生育的人,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心智发育各方面,都更具备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的能力。

年龄,考验我们能能不能生;而财力和阅历,考验我们能不能养!

人类幼崽和动物幼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幼崽教育成本高,培养时间长。随着人类越来越进步,在人类生育问题上,教育和培养成本的考量,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低位。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时代改变了女性的生育曲线,我们将如何应对?》,女性生育曲线的改变,根本原因就在于物质社会的进步,促使教育成本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育质量,而不是数量。而在排除畸形和出生缺陷的前提下,人口质量的差别,主要在于教育和培养的差别,而并非遗传质量的差别。

低龄生育,可以提高人类的生育效率,并降低畸形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简单点说就是,等到年龄大了,能不能怀、能不能生都成了未知数,就算能怀,生育畸形儿的概率也是增加的。而教育和培养,是健康诞生的个体,能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素。

选“鱼”还是选“熊掌”?

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女性在20岁生育,不孕症的可能性很小,并且畸形儿的概率也很小,但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多半都还在念书,怎么可能生育。现在多数人的成长路径都是22岁大学毕业,恋爱几年、工作几年,一不留神就二十五六、二十七八了,于是才有了现在普遍认为的“女性生孩子最好不要超过28岁”的说法。这并不是因为25~28岁时女人生育的最佳生理年龄,而是因为生活不允许、经济不允许、社会不允许,无可奈何只能在这个岁数生。临床上遇到的二十七八岁的不孕症太多了,月经紊乱、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也是屡见不鲜。而许多年轻大学生在性生活方面都缺乏保护意识,意外妊娠非常普遍,据统计,平均每3个有婚前性行为的女大学生,就有一个做过人流手术,这都是在为未来的继发不孕埋下祸根。

许多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在生育决策的时候非常困难。他们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一会儿房子不够好,一会儿车子不够好;一会儿工作不够好,一会儿圈子不够好。等到他们房子、车子都够好了,工作、圈子都混大了的时候,猛然发现,要孩子却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好的资源未必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不想吃苦,害怕受穷”心态,让我们没吃到熊掌,又丢了鱼。

富养从来都比穷养难。有句话叫做“三代人培养不出一个贵族”。自幼艰苦的生活环境,对性格的磨练和生存技能的锻炼非常有帮助,这是穷养的成长优势。并且这种成长优势非常的顺理成章,甚至不需要父母具备多么高超的引导技巧,就像石缝中的树苗,她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最薄弱、最向阳的那条缝隙生长,最后露了头,变得坚忍不拔,最终仍然成为参天大树。

而富养的孩子,各种信息、各种资源获取都来的太容易,好的不好的都有,孩子是不具备这种甄别能力的,而父母又不可能时刻把孩子盯着,这时候需要家长具有更強的洞察力和引导能力,才能把孩子培养得更好。理论上讲,富养的孩子由于资源丰富,如果培养得当,成才机会远远超越穷养的孩子,然而,具备这样惊人教育智慧的父母毕竟不多,更何况暴发户乎。

一些家庭并不是非常宽裕的孩子,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自己会和同龄的家庭宽裕的孩子比较,潜意识里心生羡慕,成年后自然而然的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在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诞生。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不想吃苦,害怕受穷”的心态,“我小时候的艰苦,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希望我的下一代条件能更好。”当我们费劲心力,勉强熬出了头,迎来了下一代,却发现我们依然给不了她“最好的”。

我们都不是吃“鱼”或“熊掌”长大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下一代最大的可能性,仍然是成为普通人。为什么一定要吃“鱼”或者“熊掌”呢?我们都不是吃“鱼”或“熊掌”长大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为人父母的心愿,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如何成龙成凤;但是不要忘记,“龙”“凤”是如此稀有,万一成“虫”了怎么办?不活了吗?

我们可以把“飞黄腾达”定位为人生理想,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懂得“哪怕流落街头,我们也要活得很好”。我们都想吃到“鱼”和“熊掌”,但是也别忘了填饱肚子靠的可是五谷杂粮。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顺其自然或是最佳选择。

在恰当的时间,遇上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候,生出爱情的结晶。完成了学业,有了稳定的工作,虽然贫穷,但以如今的普遍物质条件,养活孩子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我们小时候都没吃过进口奶粉,那会儿也没有学区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挣钱也是一辈子的事,而唯独生育本就应该是年轻时的事。熬着熬着,我们就有钱了;但是不要等着等着,我们又后悔了!爱情如此,婚姻如此,生育也是如此。

郭大夫Q&A

Q:年龄大了智商就高了吗?

A:No,智商高低,在我们幼年就已经成了定数,我们成长的只是经验而已。

Q:年龄越大生得孩子越聪明?

A:No,年龄越大,生傻子的概率越高。但是年龄大的父母往往物质条件更好,性格沉稳,教育有方,孩子成长过程中见多识广,尤其在幼年时表现得很聪明,实际上和智商关系不大。

郭铭川原创文章,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有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微信公众号:gdfkpsj

新浪微博:妇产科小号郭铭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畸形儿   卵子   熊掌   综合症   概率   会儿   孕妇   年龄   父母   人类   能力   孩子   时间   女性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