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

今天很开心和大家来讲讲这个让许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会感兴趣的话题:孩子的情绪管理。

因为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情绪问题通常伴随着许多偏差行为,而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困惑:6岁前,尤其是0-3岁的孩子不怎么会用语言表达,伸手就来,抓人、打人、踢人、一点不顺心就发脾气,这是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为之烦恼。

那蒙特梭利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又是怎么样引导孩子的呢?我们今天会一起来探讨~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孩子的情绪特点

要深刻的了解怎么办,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0~3岁孩子的情绪发展的特点。

我们人类是智能的高等动物,情绪在大脑皮层的结构里由前额叶的部分来进行控制,而在孩子3岁甚至6岁之前他的前额叶其实是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也是为什么小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够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原因。(道理他都懂,臣妾我就是做不到啊~~~)

加上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仍然正在学习发展,因此常见的他们采用的更快、更有效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大声的叫、哭、发脾气这样本能性反应来跟我们沟通。

如果我们成人能够理解这一点,那么我们首先就能更好的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及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能够接纳孩子们的负面情绪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接纳,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很大程度会引发成人的负面情绪,做出之后让自己都觉得羞愧、错误的行为。

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很大程度会引发成人的负面情绪,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随着孩子情绪的恶化,你开始也跟着孩子吼,跟着发脾气,开始各种放狠话~~(你再这样,我就*******);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骂了孩子后面自己又后悔的不得了~~~

因此观察到这一点,了解此阶段孩子的情绪发展只是一个未发育成熟的“婴儿”,全然、客观的接纳孩子,这非常的重要。只有接纳,才能更好的影响~~想要改变孩子,最快的路径是调整自己~

所有调整的第一步,是要能观察到这一点,了解此阶段孩子的情绪发展只是一个未发育成熟的“婴儿”,全然、客观的接纳孩子,这非常的重要。只有接纳,才能更好的影响~~想要改变孩子,最快的路径是调整自己~

第二,我们需要分析孩子发脾气,打人、推人、摔东西等一些行为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行为问题的原因?

经过我对超过500➕个家庭进行的咨询案例,我总结了几个原因:

01、孩子的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02、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03、成人忽略了孩子一些特殊敏感期的特点

【01、孩子的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孩子的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方说我们看到新生儿孩子饿了、困了、累了、尿不湿不舒服了,那么他们就开始哭泣,如果我们给孩子吃奶、抱抱孩子哄他们睡觉,哭声就会停止。

我们要善于观察,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那么它就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平复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点对于大人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

我们也要反观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面,自己特别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变得没有耐心。

我自己就是在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对孩子特别容易发脾气。比方说我已经很累很饿了,然后孩子一直还要让我跟他读故事书,那这个时候我自己就会很容易有负面的情绪,就会变得很没有耐心甚至吼孩子。

那我可以做的就是不断的保持一个觉察自己情绪的状态,尽量避免自己又累又饿又很困的时候,去跟孩子去做互动,因为这样不会产生一个好的效果。

蒙特梭利说观察孩子的基础是自我的观察,当我们一直处于自我观察的状态里,我们可以更加智慧的做出更适合的行为来影响孩子。

【02、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孩子发脾气,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否有被满足。

确实,孩子是来“治疗”我们的~~

比如说,孩子探索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在蒙特梭利里,我们说孩子有探索的人类倾向,同时感官敏感期又让孩子不由自主地通过感官去探索这个世界。这不是我们教给孩子的,而是孩子与生俱来自自然然的天性。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在水池那里玩水,把全身都打湿了。一般的父母会制止孩子,原因有很多,比如担心害怕孩子感冒了、认为浪费水;有一些成人也会去制止孩子在沙坑里蹦来跳去的,因为我们担心这样会弄得很脏;当孩子看到一个小虫子,他要伸手去摸,去捡,我们会制止他,因为会觉得那样很恶心。

而对一个受过蒙特梭利教育的老师或者家长来说,我们会意识到孩子处于感官的敏感期,而对水的探索正好满足了他现阶段的需求,我们要允许孩子少量的浪费,让孩子得以探索。

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水的工作,比如说在阳台放一个孩子够的着的浇水壶,带着孩子学习装水、浇花;在洗手台的部分加一个稳固的踩脚凳,挂一个孩子身高能够得到的小挂钩,小挂钩上放小毛巾,让孩子可以踩上去自由的拿到一个小毛巾打湿去擦桌子、洗脸等;在厨房,你还可以让孩子淘米洗米、摘菜洗菜等。将孩子引导到正确的环境和方式上来。

孩子发脾气,我们也要考虑是否孩子独立的心理需求被大人替代了。

1⃣️“孩子太小了,他不会自己吃饭,让他自己来只会弄得到处都是,重点是吃不饱啊!”

2⃣️“看你鞋子穿的,都穿反了,我帮你穿吧!”

3⃣️“我们要迟到了,快点(一边说一边帮孩子把外套穿了)”

这些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似曾相识?

尤其是在1.5岁过后,你可能会经常听到孩子说,“不要你弄!我要自己来!我要自己做!你听我的~~”

他们有强烈的独立的心理需求,而我们的物理环境和成人态度是否鼓励让孩子可以真正让他自己尝试去自己做呢?

蒙特梭利说:如果我们帮助了孩子本来可以完成的事情,就是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权利。虽然父母都是出于好心,但是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剥夺了孩子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用来锻炼的事情,一共就那么多,你替孩子做了80%,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长空间;你要是只替孩子做20%,那孩子就获得了80%的成长空间。

孩子在6岁之前,他的探索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我们没有给他一个可以被探索的、满足他独立需求的环境,如果这种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他自然就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直接的表现就是发脾气、哭、叫,会用他所有一切的方式来跟我们哭诉:我需要一个这样探索的环境让我自然正常的发展。

【03、成人忽略了孩子一些特殊敏感期的特点】

你有遇到过一些特别“执拗”的孩子吗?电梯一定要他按,不然就哇哇哇大哭;鞋子一定要放在特定的位置,不然就发脾气;月饼不能切开,你切开了、“破坏”了不完整了,生气地不得了!

这些我们成人看到的“不可理喻”的行为,正是孩子6岁前遇到的种种特殊敏感期的特点,同时他们有秩序、定位的人类倾向。他们通过特定的外在秩序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间接体现了孩子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育。如果我们不理解,打破了孩子的秩序感,孩子就会可能出现害怕、哭闹、焦虑、发脾气的现象。

很多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往往耐不住性子,脾气暴躁的家长,甚至可能还责骂孩子。得到的后果就是孩子更直接的情绪对抗。

如何进行情绪引导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更加顺应孩子的天性、做到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情绪、轻松育儿呢?

【先把干货总结几点】

01、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02、引导孩子精准地表达

03、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情绪的抒发

04、增强孩子的能动性和掌握感、创建完备的蒙氏家庭或社群环境

【01、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在平常和孩子相处时,我们需要尽可能维护孩子熟悉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了解孩子的习惯秩序。其实一些生活中孩子要求重新做的事情,我们就重新做一遍。只要我们愿意重新做一遍,换来的是孩子的笑逐言开,亲子关系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呢?

“电梯要我来按;鞋子必须放在这里;这个东西由我来拿....” 孩子的要求其实不高,道理也是听不懂的,因为他还不到讲道理的年龄。并且我们正正可以通过利用孩子这样的一种对秩序的敏感,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好习惯。一举两得~ 比如引导孩子一起帮忙晾衣服、清空洗碗机、扫地除尘等工作

这里,我们需要对孩子的需求做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让孩子知道你的清晰的界限。

那怎么样的需求是合理的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在睡觉前读书,是一个合理的要求,但是读一个小时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吃饭吃一半要出去外面玩,这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那孩子说吃饱了(没吃完),然后他说我不想吃,那这个要求合理吗?

我个人认为也是一个合理的需求,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习承担自然的后果。如果孩子只吃一点就不吃了,那么孩子可能在下一餐之前就饿了,那么孩子就会学习,在吃正餐的时候吃多少可以让自己吃饱。

既然是合理的需求,就应该满足孩子

【02、引导孩子精准表达】

处理孩子的负面的情绪和问题的行为,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要去引导孩子说出感受。给他们示范,除了大声的叫大声的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用语言去表达就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之一,让孩子知道用语言比起吼叫可以更有效快速的达到他的目的!

对于6岁前的孩子,我们需要做到示范「精准地表达」。

「精准地表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将情绪命名。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生气,有点灰心、难过,是因为鞋子穿不上吗?这里我们用到的情绪的命名是生气,灰心、难过,同时通过问题确认的方式扩大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孩子自己觉察自己。

「精准地表达」,还有一个简单实用的工具就是,客观描述。

比如说,有些孩子会很生气地说:“哼!我不喜欢你了!你走开!” 不知所以然的父母或成人通常会一下子刷的情绪被点燃起来,觉得非常不可理解和生气(生你养你为你付出这么多,却换回来一个白眼狼?!)。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当下情况的“客观描述”,来帮助孩子梳理。比如说,当下孩子正在玩玩具,因为我们想带孩子离开,孩子生气了所以说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说:“你是想说:‘你正在玩玩具,还想在玩一会,还不想走’,是这样吗?”(弱化他使用的不恰当的语言,示范如何用正确精准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我们能做好精准地表达,是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清晰的。当他的思维变得清晰的时候,就知道可以怎么样更好的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的需求,从而采用更理智、更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03、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情绪的抒发】

我们成人一定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跟经历,就是如果我们一直陷入在一个很负面的情绪里面,他是很情绪化的,并且不能够去理性的解决问题的。

那如果当孩子已经沉浸在一个非常糟糕的情绪里面的时候,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先不急于处理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允许他叫、允许他打滚,允许孩子情绪自然的一个流动。

如果孩子愿意,我们可以安静地拥抱着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你会发现孩子的身体会突然间软下来,这样安静地拥抱可以帮助孩子快速的流动情绪,并且快速平静下来。(这个对先生处理太太的情绪也是一绝招啊~~~)

值得注意的是,蒙特梭利也说,自由和自律是好朋友,允许孩子情绪自然的流动,也伴随着一些限制。前提就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会伤害到自己,伤害到他人、也不会伤害到环境。

比如说在公共场合里面大声的哭和打滚,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抱离开公共场合场合里,去到车里或者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去哭一哭。如果是在家里的话,我们就会把孩子带到房间里。

如果孩子生气的时候他还扔东西和打人,我们会明确地告诉这种行为是不可以的,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样伤害到其他人。给予孩子一个可以的选项,如孩子可以扔球扔枕头的沙发,因为这样可以发泄自己的坏脾气又不会伤害到其他人

同时前面所提到的任何帮助表达孩子当下情绪和语言的方法都可以使用进来,让孩子看到我们用同理心去积极的回应孩子的情绪,积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我们非常理解他的动机,非常理解他的需求,只是伤害到他人的方式和方法是不允许的。

孩子哭的时候一般伴随着抽泣,我们可以说“你在哭的时候,我听不是很清楚你说的话 ” 。让孩子知道沟通可以很好解决问题,而哭不可以帮助达到目的。

当孩子实在哭的很厉害,就让他哭一会吧。告诉他你哭一会,明确的告诉孩子等情绪好一些妈妈再回来。这里不是冷处理哈,注意一定是“积极的暂停”,积极的暂停意味着成人是理智的而非情绪失控的。

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同时也要不断观察、反思自己,孩子哭是否让自己生气了?如果自己有情绪难以解决的话,那就先去解决自己的负面情绪,再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

从这一个方面讲,蒙特梭利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这也是给孩子的示范。

【04、增强孩子的能动性和掌握感、创建完备的蒙氏家庭或社群环境】

最后我们去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我们放纵他的行为,我们要让孩子增强他的一种掌握感,给予他更多的选择,比方说你是想要自己刷,还是要妈妈帮你刷牙?当孩子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就可以让他感觉我能做,并且我能把事情做好。

我们的家庭环境、或者教室里的社群环境,预备一个孩子可以做的完备环境可以增强孩子的掌控感,而掌控感体现在我们帮助他拥有了自己做事情的能力。

从家庭环境里的卧室、厨房、客厅、洗手间都要考虑到如何可以帮助孩子自己做,让他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从内而外拥有专注和学习的能动力。

(下面将铺几张蒙氏环境,大家可以感受下)

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孩子老发脾气和打人,怎么办?|蒙特梭利育儿指南

孩子有一个完备的环境,支持他去照顾自己(如洗漱、穿衣)、照顾环境(扔垃圾、擦桌子、插花)、照顾他人,他独立的外在的自由和行动,帮助他成为一个为自己负责的独立的人。

蒙特梭利的世界里没有奖励,没有惩罚,它提倡的是通过环境的影响,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去探索环境,而这些环境的创建,符合孩子的人类倾向(天性),敏感期也会指引他自然自然的去工作,当孩子身心合一的专注时,你会神奇地发现——问题行为居然自自然然会消失了!

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反思自己,臣服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断的调整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方式,我们还要调整环境、移除孩子成长中的障碍。

就像蒙特梭利说的,“只有专注的工作,让孩子身心合一,才让孩子回到自然发展的道路中来”~~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孩子   精准   打人   完备   负面   秩序   成人   生气   敏感   情绪   父母   需求   自然   方式   环境   心理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