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蒙特梭利实习日记——那些培训师没有告诉你的重要信息

AMI蒙特梭利实习日记——那些培训师没有告诉你的重要信息

熟悉AMI蒙特梭利师资培训的老师朋友们都知道,读蒙特梭利的国际证书,除了培训理论及实操,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进班实习,通过实习的过程深入了解蒙氏老师带班的细节,并将所学进行运用。其中有一些重要的信息可能是培训师没有告诉你的,需要自己去实践和领悟,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本人在AMI蒙特梭利实习过程中收获到的一些重点信息。其中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去实习的园所里有一位AMI持证带班8年之久的胡老师,在这里非常感谢她对我无私的指导!(本人微信号:mtsljyz,欢迎一起交流蒙氏学习心得)。

一. 师生配比和教室容积率

IC 教室一般国外是1:6的师生配比,国内一般的是1:5,如果是一个15个孩子的IC班级,大概是配3名老师(一个主班,两个助教)。

在教学的空间上AMI的建议是蒙特梭利IC班级里每一个孩子应该有70-90平方英尺的活动空间,换算成国内就是6.5~8.5平方米。如果是15个孩子的IC班级,教室大约就是90-127平方米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活动空间的配比是不包含睡眠区域的,如果教室的有专门另外一个房间是睡眠区,这个空间是不在此计算范围内的,Nido环境的孩子可以在环境内休息)

二. 角色分工

【1】一般来说主教负责示范工作,依幼儿的发展程度和需求做个性化的指导。主班一天大概指导10-15项工作;主教会记录孩子的工作情况,填写每个孩子每周的周记录和反馈,和家长进行沟通工作。

【2】第一助教:协助主教的工作,会将每个孩子的工作记录在《工作观察记录表》里,在《工作观察记录表》里会看到每个孩子每天在日常生活区、心理感官区、语言区、食物制备区、艺术区的工作情况(示范的次数、孩子对工作掌握的娴熟度、秩序等);在睡眠的区域也会记录下每个孩子入睡的时间和起床的时间;在用餐区记录孩子用餐的情况;第一助教也会做一些教具示范的工作。

【3】第二助教:更多在洗手间和洗手池的区域,协助孩子做洗手、如厕、换衣等工作;也会协助进行记录的工作。一般会在午休的时间,负责教室内教具和教具柜的清洗、擦拭和消毒(阿姨会做教室内地板和桌椅的清洗消毒);第二助教一般是不做教具示范的工作的。

当然主班和助教是一个整体,他们互相配合,这个分工只是一个大概的工作内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根据班级里实际的情况互相配合合作,让班级更和谐的运作。

三.家校沟通

首先第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主班和家长做沟通的工作,助教是不对家长沟通的。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针对新生和旧生,沟通的方式也有不同]

针对新生,会持续两周的时间,和家长沟通孩子每天在校园里吃喝拉撒睡等日常方面的沟通;可以是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

而针对老生,孩子比较适应IC后,沟通的频率会下降,但至少也要每周要进行沟通;月反馈一月一次。

除此之外,一学期也会安排一次家长的进班观察,一般IC班级是半小时的观察,会给家长《观摩表》,而CASA的班级可以邀请家长做助教的形式等,通过家长参与了解蒙氏班级和孩子的情况。

PS: 每周主班做的周总结,是对内给自己看的,而不是给对外给家长,这个周总结主要是拟定给孩子下周的工作示范规划,以及工作的后续跟进(如已示范过的工作,孩子完成时动作是否连续、控制如何、秩序、完成情况等)

另外,孩子在IC班级的一切特殊情况,不定时及时沟通,保持良好的紧密的家校联系。

四.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帮助孩子拥有更长久的专注力,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

每个班级里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主班,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进度,给每一个孩子制定每周的工作示范计划表。

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孩子,投放或修改环境里教具,才能给予孩子合适的、适龄的教具。

所谓的“合适”,就是指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工作,只有保持适当的挑战,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兴趣度和专注;一个资深的主班会很好的判断出应该给孩子提供哪一些恰当的工作。只有这项任务存在挑战性,才能使得我们全神贯注应对。太简单的任务,可能因感到无聊而无法达到较为专注的状态;而太难的任务,孩子还没有做好前期应有的准备而让他马上接受挑战,孩子自自然然的结果就是放弃、或者感到焦虑。

不适合的工作,孩子的表现如:孩子开始拿教具来“玩”,做一些想象游戏等,又如和孩子做一项工作时,孩子问很多的问题,要看到孩子处于语言爆发期,有交流的需求,可以介绍语言区的工作给孩子。这些都是一些容易看得到却容易忽略的信号,要学会观察。

如果我们观察到在我们示范完一个工作后,孩子可以自己做,能专注的时候,就可以撤离(Step back),退下来观察他以及班级其他孩子的情况,在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去介入。

我们给予孩子合适的挑战时,可以用多种练习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帮助孩子延长他在这份工作上可以持续专注的时间。这和维果斯基的脚手架理论或者最佳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以下简称为ZPD)是非常相通的

AMI蒙特梭利实习日记——那些培训师没有告诉你的重要信息

比如蒙特梭利数学区的数学,从1-10 的数数工作,我们可以让孩子数一数,笔筒里有几支笔,他的玩具小车有几辆等。孩子确实清楚1-10的数量的含义后,再来认识1-10 的数字符号,因为数字符号相对是比较抽象的,最后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把对应的符号(数字)放到他数过的数量上去。而这个挑战和认知的过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在孩子掌握了新知识后,又给予一点挑战,孩子就会一直保持学习的一种热忱和兴趣度。

而在蒙特梭利主班带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孩子定制一份《周计划示范表》,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能力的了解,写下每个孩子在每个区域(日常生活区、心理感官区、语言区、食物制备区、艺术区)本周需要给孩子示范的工作是什么。一般一个孩子一周会着重示范1-2个重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要让班级里所有的助理老师都清楚。主班需要通过持续动态的观察,及时调整孩子的进度计划,真正的计划表在孩子身上,我们要跟随孩子,孩子会告诉我们计划是什么。

关于实习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次感谢我实习的园所以及胡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AMI蒙特梭利实习日记——那些培训师没有告诉你的重要信息

(本文中所用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因材施教   教具   助教   主教   班级   专注   教室   家长   区域   语言   老师   情况   孩子   时间   日记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