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都希望在孩子的起跑线上就能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许多父母在孩子还没出生前就已经给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早教启蒙玩具,然而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孩子对这些专门用心准备的玩具并不感兴趣。尤其在4个月到10个月左右,孩子们最喜欢的东西反而是:拖鞋、纸巾、塑料袋、大人的眼镜、项链、窗帘绳及各种绳状类的物品。对了,还有遥控器和手机!

他们热衷于将纸巾一张又一张的从纸巾盒里抽出来,喜欢抓塑料袋探索奇怪的“响声”,抓你的手机、项链以及各种各样的绳子。这些特质就像一个行走的“喵星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困惑又无奈:我该制止孩子吗?是否应该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式来呢?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玩塑料袋抽纸拖鞋和遥控?

其实“喵星人”这个比喻并不是非常妥当,因为人类和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行为动作和大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对于猫来说,绳子、塑料袋容易有强烈的兴奋反应是充其量不过是在依赖生命本能的执行功能。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猫抓耗子是基本的天性,看到毛线球等会移动的物品也会自然而然的有生理反应。它们的动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来。

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探索物品、发展动作是为了获得技能。小猫生下来就会喵喵叫,很快就能用四肢行走,而人类却需要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路、发出自己的声音、学习当地的语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无限的潜能。他们可以学习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及做出形态各异的动作。

未来他们可以像鱼儿在水里游,甚至可以借助智力像鸟儿在天空上飞翔。

智力和潜能让我们与其他的生物区明显分开来,而对孩子来说,发展智力和潜力的方式就是通过双手的工作和感官探索。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你看到的是孩子在瞎玩生活中的物品,但他感受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a.玩拖鞋:哇,这个颜色真鲜艳呀,还会到处移动,真神奇!抓起来尝一口,还有点味道呢!(惊奇脸)

b.玩纸巾:抽完一张怎么还有一张,有魔法!

c.玩塑料袋:唰啦唰啦的声音真有趣!还花花绿绿的,好玩!

d.玩眼镜:你脸上有个不一样的东西,给我看看是什么?

e.玩项链/衣服上的绳子:什么东西晃来晃去的?

d.玩遥控器和手机:好多凸起的小按钮,小手一按还有颜色,真好玩呀!

0~6岁的孩子,正处于感官探索的敏感期,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满足了他们天生对声音、颜色、味道、触觉的探索需求,因此会自然呈现出强烈的兴趣。

他们还有动作的敏感期,会自发的专注练习手眼协调,并乐此不疲地重复。比如把一个东西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回去,又重新拿出来,放回去。

二、孩子爱玩塑料袋和抽纸,好处比你想象的多

别小看孩子这些简单的动作,对他们来说,好处可能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当孩子将纸巾一张又一张的抽取出来时,他正在发展自我的能动性,感受自己可以对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抓起东西往嘴里探索,会帮助他探索事物的材质、形状,帮助他理解自己和物品的边界和关系。

当他们移动起来够我们穿在脚上的拖鞋时,他们又开始探索自我和空间的关系,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因此只要保证孩子探索的物品是干净和相对安全的,可以尽情让孩子进行玩耍。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对事物的感官印象还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判断。比如当我们说到“狗”这个词汇时,有人会对应的是“害怕”的感觉,而有些人则是“忠诚、善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正是因为幼时经验不同、感官印象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也就会有差别。

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体验,我们难以“想象”出那些没有呈现在面前的事物。要是让我们解释那些超出经验范围的事物,你会发现语言都显得贫乏,因为我们的意识受到了经验的限制。因此,对一个孩子来说,感官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就会越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除了玩塑料袋和抽纸,我们还可以这么玩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这并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设备。只要爸爸妈妈能了解孩子,并用睿智的爱提供孩子宝贵的经验就可以做到。这也就是教育成为生命的助力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给低龄的孩子提供一篮子水果蔬菜,让孩子闻一闻、摸一摸,然后进行蔬菜和水果的分类。

我们还可以使用鞋盒做一个探索的盒子,让孩子明白球掉进洞里了后,暂时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通过不断的重复手部动作,孩子会感受到“物体恒存性”,发展新认知。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试试看制作一个“神秘袋“或”神秘盒“,在里面装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让孩子用手摸一摸,猜猜看是什么?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感官经验,对语言、逻辑和推理都很有帮助。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如果孩子很喜欢探索垃圾袋响声纸的声音,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感官垫,鼓励孩子充分探索。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还可以给2岁以下的孩子提供:

a.简单的拼图

b.各种材质的滚动的球

c.大块的积木串珠

d.各种套入取出的小玩意

e.不同形状的盒子以及匹配的形状积木

f.各种小抽屉和带有盖子的盒子

g.可以练习打开和关上的物品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当孩子会走路了之后,双手就被解放出来,不再需要扶着物品走路了,此时他们的双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慢慢的,孩子不再对塑料袋、遥控、抽纸感兴趣,他们会将更大的热情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他们可以参与到日常生活时,他们会通过活动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从而发展出自信、自尊。

孩子不玩玩具玩“垃圾”,盲目制止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他们有为家庭付出的机会,也有实现自我的机会。这时,日常生活的重点不在日常,而是在生活。它们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孩子   塑料袋   感官   绳子   纸巾   创造力   想象力   拖鞋   盲目   事物   垃圾   声音   玩具   物品   动作   东西   语言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