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什么是“幼有所育”?

果雪儿了解到,“幼有所育”是在2017年的报告中提出的。

通过“幼有所育”,从而在学前教育领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幼儿园教育的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入园儿童1791.40万人,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082.83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幼儿园共有专任教师291.3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5.2%。

可以说,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群众对好入园、入好园的迫切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学前教育面貌已经发生格局性变化。

“幼有所育”的目标基本达成,这个成绩得来不易。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什么是“幼有全育”?

“幼有全育”就是“一个也不能少”,就是要实现百分之百的幼儿入园。

毕竟,数据实实在在摆在这儿,未入园儿童还有14.8%的存量,距离“幼有所育”的全覆盖,还有一段距离,要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鸣金收兵,任务还非常艰巨。

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14.8%的约750万的未入园儿童,大多来自偏远山区、困难家庭。

孩子的事等不得。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就是要瞪大眼睛,分秒必争,针对这些未能如期入园的孩子,采取实实在在的普惠性乃至福利性纯免费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学前教育帮扶,兜牢“起点公平”的底。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什么是“幼有善育”?

“幼有善育”就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不仅仅包括有质量的幼儿园环境建设,还包括有质量的幼师团队、有质量的教研及培训、有质量的管理及服务等,“幼有善育”昭示着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更高追求。

果雪儿认为,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到“幼有善育”,特别是“幼有善育”,代表着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的文化自信。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第一,“幼有善育”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

从“蒙以养正”到“人之初性本善”,从“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到“国医养国娃,国学为国家”,都是这一传统的具体呈现。

今天,我们重拾这一优秀的启蒙教育传统,可谓学前教育的文化自醒。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第二,“幼有善育”是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和谐统一的集中彰显。

“善”的内容,加上“善”的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结合落实,就构成了最主要的“善育”。

果雪儿推出的幼儿中医启蒙及新蒙学两个绘本课程,在内容上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突出以幼儿为中心。

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坚持贴近幼儿生活,注重幼儿的现代生活体验、应用和实践,注重绘本及游戏化的学习。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我们在学前教育的文化自觉。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第三,“幼有善育”以幼儿养成为基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追求。

在去年的果雪儿北师蒙学幼教课题公益课堂暨果雪儿幼狮公益智库建设讲座中,果雪儿分享了《中国幼儿园的六大特色》。

从中国幼儿园的六大特色:鲜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色、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仁爱教育本色、注重外在活动仪式感的亮色、打造幼儿园命运共同体的精准角色、以幼儿为本、坚持“幼儿国学玩起来”的基础色、致力于幼儿园教育的中国化、现代化、世界化的梦想色;到中国特色幼儿园的六有特征:中国特色幼儿园是有根的、有魂的、有形的、有品位有品质的、有韵的、有梦的——这些,同时也是“幼有善育”的特色特征、突出彰显。

幼有善育,奠基未来。今天,我们咬定“幼有善育”,而上下求索,可谓学前教育的文化自强。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全育”、“幼有善育”,是中国幼教人的一代代努力,一步步前行。

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和顺   学前教育   中国   民生   幼儿园   注重   幼儿   传统   特色   优秀   儿童   质量   方法   内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