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菖蒲”还是治疗“带下”的良药?


为什么“石菖蒲”还是治疗“带下”的良药?

石菖蒲味辛气温,善“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重庆堂随笔》)


临床多用于健忘,神志痴呆,耳目不聪,神昏等。本品亦是疗带下之良药,人多奇疑,故此阐发于后。



01

带下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确是痰湿浊秽为患,其本在脾。


石菖蒲清芬,利气化浊,长于悦脾,促脾运化,则痰湿浊秽可去;本品性味辛温,能开发脾气运化之力,升举下陷之气。脾湿不得下注,带下自能收敛。


心为君主之官,系于五脏,菖蒲清芬之气,能助人振奋精神,通神明,振奋五脏之功能,亦益于祛邪疗带而复正气。



02

临证用方举隅:


一、治赤白带下。

石菖蒲、破故纸,等分。

按:欓子,食茱萸的别称,又名红刺楤、红刺葱等,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乔木。


此外如《普济方》温白丸治妇人诸疾断续而生,带下淋沥等亦用有菖蒲,取其化浊疗带。



03

验案举例

一、赵xx,女,41岁,大孟庄公社xxx大队人。2009年7月5日诊。

患者带下清稀,量多无味,腰痛,周身乏力,心悸,胃脘绵绵作痛,脉细。此为肾阳不足,带脉失约。治以助肾止带。

处方:沙苑子,鹿角霜,枸杞,金樱子,芡实,菖蒲,香橼,白芍。取三剂,每日一剂。

7月12日二诊:带稍减。仍拟原方。连服十二剂,腰痛、带下皆愈。(录自《诊余漫笔》)

按语:带下清稀,量多无味,证属肾虚失固,带脉失约,自以助肾止带为法。方中菖蒲乃疗带下之良药,故亦用之。

按语:肾虚封蛰失职,带下清稀,自立补肾固藏;稍有新感,咳嗽,脉滑数,故需佐以解外。菖蒲辛温,则能解外,长于悦脾,清芬之气可以振奋五脏之功能,亦为疗带下之良药,故方中用之甚妙。


谢谢点赞支持,关注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石菖蒲   良药   沙苑子   香橼   带脉   故纸   舒心   芸香   按语   清芬   芡实   带下   菖蒲   腰痛   无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