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其用有七,量大为优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重剂效验


一、陈继明教授常以《金匮》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白术、泽泻、茯苓)为主方,着眼肝脾,兼顾血水,加用重剂益母草、泽兰治疗肝硬化腹水,以达扶脾利水、养血和肝之功。(《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二、孟维滨主任医师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肺心病,获得较好疗效。[中医药学报,1983,(1):42]


三、朱良春教授经验体会,益母草有显著之清肝降逆作用,对产后高血压症尤验。


益母草,其用有七,量大为优

另外,常在辨证方剂中配伍重剂益母草,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之水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按语:益母草具活血利水之双重作用,故对于水血同病,或血瘀水阻所致之肿胀,堪称佳品。


常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之水肿,且对肝、肾器官本身之病变亦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此疗效与其本具之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改善肾血流量及组织器官之血液循环状态相关。


四、戴希文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常在辨证方中配伍益母草。


曾有报道益母草有肾毒性,但戴氏临床长期应用未遇有肾损害者,认为可能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五、吴翰香教授是上海名医,对严重的急性肾炎早期病例,症见血尿、少尿、浮肿、高血压等,常在萍翘四苓汤(浮萍、连翘、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


临床观察此方连用6~26天,血尿、浮肿可以消失,高血压亦可下降,疗效较满意。(《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按语:益母草具清热解毒、活血逐瘀、利水消肿之功,大剂量应用时利水消肿作用显著,对急性肾炎及早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近期疗效较佳。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益母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血栓、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抗变态反应、调节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改善肾血流量、利尿、降血压、调节肠道运动、抗菌等作用,而此诸多功用对改善肾脏病变(包括肾功能不全)具有积极重要之意义。


六、《常用中草药新用途手册》载,用益母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24例,一般15日左右见效。


七、夏天教授是陕西名医,认为益母草能袪瘀生新,活血调经,利尿。


其生药有效成分含量低,故水煎剂用量宜大。


临证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牛膝,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闭经痛经;配香附、延胡索、川芎、当归、乌药、小茴香,治痛经;


配白茅根、车前草、玉米须,治肾炎水肿兼瘀者。(《方药传真》)


八、奚九一医生善用益母草治疗血栓性静脉炎,药用益母草、紫草、地丁、赤芍、丹皮、甘草,随证加减。(《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九、赵轩亮医生习用重剂益母草治疗女性不孕症,药用益母草、赤芍、当归、红花、桃仁、香附、川牛膝、木香、沉香、紫河车,随证加减。(《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十、陈士铎先生以解悬汤治疗垂乳证属胃之气血虚衰、胃血燥者,药用人参、当归、川芎、益母草、麦冬、荆芥、炮姜,方中益母草用量3两。(《辨证奇闻》)


十一、黄和医师认为益母草长于活血祛瘀,且能解毒利水,是治疗妇女月经失调、产后瘀阻腹痛诸疾之要药,亦为肝肾疾病水肿之效药。


常于辨证方中加用重剂益母草,治疗急、慢性肾炎,妇女痛经,闭经,荨麻疹等,颇有良效。



评 析



益母草,苦、辛,微寒,有小毒。归肝、心、肾、膀胱经。通利之剂也。药效以通行降利为特点,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痛,恶露不尽,癥癥积聚,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水肿,小便不利,尿血,疮痈肿毒,皮肤痒疹等。


益母草功用主七:


①活血,擅长行血逐瘀,祛瘀生新,凡血行阻滞、经脉不利者均能见功;


②调经,为妇科经产疾病之良药,凡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难产,产后瘀血诸证,皆可用之;


③利水,能利尿治肾炎水肿、臌胀、腹水诸疾;


④清热解毒;


⑤祛风止痒而治皮疹,常配豨莶草、徐长卿、防风等;


⑥祛瘀生新而愈疡疗疮;


⑦平肝潜阳而降血压,治头痛眩晕,常配石决明、钩藤、牛膝等,可活血和血,降逆下行,使妄动之风阳得以戢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益母草从临床主治妇产科疾病,逐渐发展到应用于内、外、骨伤、五官等多科疾病之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


常用量:煎服。鲜品加倍。孕妇、阴虚及血虚无瘀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益母草具有兴奋子宫、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降血压、改善微循环、抗凝、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兴奋呼吸中枢(小量兴奋、大剂量时抑制)、抑菌、利尿、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免疫、抗变态反应、抗移植排斥反应、抗早孕、调节肠道运动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计举11位医家应用益母草之证治,反映了重剂益母草治疗妇科疾病、肾炎、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肺心病、高血压、静脉炎等病证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之应用经验。



历代本草对益母草未言其有毒,但近代发现使用剂量过大,可出现毒副作用,药理毒理研究亦已证实,故主张归其为小毒之列,医者当予注意。


益母草以其逐瘀、利水、清热之功,常用于内科、妇科诸多疾病之治疗,因其疗效在大剂量应用时显著,且毒性较小,故临床大剂量使用较为普遍。尤其对一些水血同病之疑难重症,非大量则难取效。


但有报道,有人服无不良反应,有人服即发生中毒,可见此药之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推及他药,亦当如是。尚有临床超大剂量服用益母草致死的报道。


医者临证,必当因人据证而用药,务须遵循剂量递增之原则,切忌孟浪。剂量之大小,乃至悬命一线,能无惊乎!虽慎思谨行,亦难百虑无失,而况轻之也哉!


不良反应:益母草毒性较小,成年雄鼠喂以含50%益母草干粉的饲料80天,未显示毒性作用或生育能力改变[Kong YC etal. Am J Chin Med,1976,4(4):373]。


小鼠静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的LD50为30~60g/kg[山西医药杂志,1978,(4):21]。


慢性毒性试验,未见动物心、肝、肺、肾的病理损伤[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9(4):172]。


益母草中毒原因主要是超剂量用药和孕妇误用。


一般在服药后4~6小时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突感全身乏力、疼痛酸麻,下肢呈瘫痪状态;重度中毒并有大汗,血压下降,甚或虚脱,呼吸增快、增强,重者可出现呼吸麻痹。


此外,尚有腰痛、血尿,孕妇中毒可致流产。亦有益母草过敏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毒药本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31)


#健康一夏##健康明星计划##中医#


谢谢点赞支持,关注@中医康康了解更多中医知识[赞][赞][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益母草   赤芍   牛膝   变态反应   川芎   肝硬化   高血压   当归   肾炎   水肿   剂量   毒性   产后   疗效   肾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