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莪术”破血行气,可以用于儿科疾病吗?

三棱、莪术二药,味苦平无毒,入肝脾二经。功用为能行气、消积、破血、止痛。


“三棱、莪术”破血行气,可以用于儿科疾病吗?

适用于治疗癥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痛,闭经等证。


对于儿科临床经验,用治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小儿疳积、食积、血小板减少等证颇为灵验。



01实证多积以消为主



治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当分虚实。


实证可见面目黄染,腹满胀气,按之满实,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偏红,啼声响亮等症。


凡属实证者,每以三棱、莪术为主,配以清热利湿的茵陈、连翘、赤小豆等;


对食滞、疳积等症,口秽苔腻,形现腹满胀痛者,以三棱、莪术配合消疳导滞的胡黄连、五谷虫、广术香、青陈皮、谷麦芽等,切中病机,合理施治,每获良效。


例1:张某,男,3个月。1986年2月5日初诊。


初生三月,黄疸不退,目黄肤黄,大便陶土色,每天4~5次,小溲短赤,腹部胀满,矢气频多,舌苔白腻,吐恶严重。


证属湿热阻滞,气机失调,治以清热化湿,调畅气机。


茵陈,连翘,青皮,陈皮,煨三棱,煨莪术,煨木香,川楝子,大腹皮,鸡内金。


按语:本例患儿系阻塞性黄疸,中医辨证属湿热交阻,气滞血瘀,肝脾不和。


故董廷瑶董老在利湿清热退黄剂中,加入破气活血散结之三棱、莪术二味药,取其能通肝经瘀血,破血中之气滞。


服药1周后,黄疸即见明显消退,腹部转软,矢气减少。


综观全方,三棱、莪术二药与理气破结的川楝子、鸡内金、大腹皮、青陈皮,与清热利湿的连翘、茵陈等相互协调,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疗效是可靠的。


例2:李某,男,3岁。1986年3月17日初诊。


形体瘦弱,面色萎羸,胃口不开,平时口馋喜啮衣被,腹痛常作,大便间隔,舌苔薄腻。脉象细数,针四缝穴液少。


证属疳积,治以消疳杀虫为主。


胡连,醋炒五谷虫,使君子,青皮,煨三棱,煨莪术,炒谷芽,佛手,广木香,炒神曲。


按语:本例患儿,以四诊合参,加之针刺四缝穴见液,实属疳积虫扰。


临诊时凡遇此类病孩,可在消疳理脾药中参入三棱、莪术二味。


《本草经疏》谓:“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老癖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滞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任而有形,此所以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我们体会,对重度疳积患儿见到腹满,按之而硬者,选用三棱、莪术施治,收效甚佳。



02虚证夹瘀以脾养为主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尤其是体弱易感儿童,一旦得病,每因邪盛正伤,往往出现虚实寒热夹杂之症。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迁延,而致正虚邪恋。


人以胃气为本,在祛邪的同时勿忘扶助正气,处处顾及胃气,使化源不绝。


对久治不愈之疳积,血小板减少伴有肝脾肿大等患者,在消疳化瘀的同时,加用益气健脾养胃和血之品,亦能收到良效。


例3:徐某,男,15个月。1985年5月4日初诊。


时有皮下出血点,胃纳尚可,舌苔薄润,二便尚调,曾在外院验血,血小板仅5.6万。


证属肝脾失调,气血不和。治以活血和血为主,佐以消瘀散结。


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墨旱莲,冬青子,大生地,煨三棱,煨莪术,生甘草。


例4:马某,女,5岁。1986年8月4日初诊。


疳积已久,形体瘦弱,毛发枯黄,胃口不开,平时喜嗜零食,腹满较软,舌苔薄润,大便通调。针四缝穴液少。


脾胃素薄,疳久本虚。治拟消疳扶脾法,以开其胃。


陈皮,醋炒五谷虫,煨三棱,煨莪术,生甘草,炒党参,焦白术,茯苓,佛手,焦楂曲。


按语:上2例患儿均为久病体弱儿,病程长,病情较为复杂,故难取速效。


例3患儿系血小板减少伴有肝脾肿大,血虚夹瘀之象明显,故在养血活血的同时,兼用破瘀消积之三棱、莪术,活血以行瘀,益气摄血,使气血冲和。经数次调治,患儿腹满,肝脾肿大之症明显消退。


例4患儿用益气健脾,消积开胃,佐以活血化瘀法,其目的在“疏其气血令其调达”,使疳证得以渐消。


总之,运用三棱、莪术二药要果断及时,而以辨证精细,审证明确为前提。



03 临床体会



古代医家张洁古认为:“三棱能泻真气,真气虚者勿用。”


又谓:“故凡以消导必资人参、芍药、地黄之力,而后可以无弊,观东垣五积方皆有人参,意可知矣。”


“盖积聚癥瘕,必由元气不足,不能运化流行致之,欲其消也,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以收平复之功。如只一味专用克消,则脾胃之气愈弱,后天之气益亏,将见故者不去,新者复至矣,戒之哉。”


临床上选用三棱、莪术二味时,须掌握一定的尺度:气滞、食积、血瘀者用之,中病即止,待积散瘀化,即去两药,调服而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


近代名医张锡纯在破血药中亦独喜用三棱、莪术,以其既善破血,尤善调气,论述更为精辟。


谓:“补药剂中以为佐使,将有瘀者瘀可徐消;既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而补药之力愈大也。三棱、莪术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


仅此数言,简明概括,对我们的临床用药很有现实指导意义。


因之我们常将三棱、莪术二药,经适当配伍运用于儿科消化道常见病之食积、气滞、疳积、瘀阻等症,每与四君、四物相伍,气滞者佐以理气,食积者参以消导,每能药中病所,辄取良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莪术   大腹皮   川楝子   疳积   鸡内金   茵陈   按语   舌苔   连翘   黄疸   陈皮   脾胃   实证   气血   儿科   大便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