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节语文课只是认认生字,写一些生字,读读课文,再去背就够了吗?

其实不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有着巨大的学习潜力,只是需要教师吃透教材,精准教学。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应该按照部编版教材的教参认真备课,并梳理好每次语文课的知识点和讲课思路,给孩子们最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样学生们受益才多。

下面大家一起跟随资深教师杜du的脚步,走近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课的学习。

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学习的第八课,题目是《雨点儿》,这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讲述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

这篇课文写了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小雨点说它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说它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

它们的想法看起来很矛盾,但是他们却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儿变得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呢,它让没有花草的地方,开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

2.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三、识字教学

1.学习字音

本课多音字有两个:数、长。

一定要结合字义来学习,可以让孩子们看前面我们所学的另一个读音。

然后再结合本课课文的语境来体会“数、长”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和意思。

那么本课的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生长。

2.读准易错字音

教师注意检查孩子们对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读的是否准确。

课文中的“半、问、方、更、长”,这几个字的读音一定要反复强化,让学生读准。

可以用到的方法是将“半”和“方、长”、“问”和“更”对比范读。让孩子们听老师怎样读,再多读几次,帮助孩子们区分记忆。

3.学习新偏旁

课文学习三个偏旁是:三撇、穴宝盖、立刀。三撇和立刀没有什么问题,其中穴宝盖容易和之前学过的宝盖、秃宝盖混淆。

怎样区分呢?很简单,编个小儿歌。

房顶平平秃宝盖,

加个烟囱是宝盖,

住进八人穴宝盖。

4.多种方法来识字

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a.熟字换偏旁或加偏旁的方法

比如“闪”字中人换成了口,就成了问。采字加三撇就成了“彩”。

b.联想记忆法

绿和红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而且都是绞丝旁,之前的杜du老师语文课《升国旗》讲过绞丝旁的字,因为早期染色工艺多用于丝织品,就是和纺织品有关系。

所以可以从“红”过渡到“绿”。

c.对比记忆法

课文中的“半”和“彩”的学习,老师随手拿出一支粉笔和半支粉笔,让孩子感受“半”。

课件中出示一张黑白的照片和一张彩色的照片,通过这样对比,让孩子理解“彩”。

也可以拿出孩子们喜欢的水彩笔,让孩子们认一认这个字。

d.结合语境识字法

大家还记得前面学过的课文《比尾巴》问答的形式吗?

可以让孩子们体会问的意思,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e.熟字组词法

可以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反复让学生练读,来巩固识字。

比如:云彩、半空、来到、地方、没有、绿草、出去……

四、写字教学

1.本课要写的字,我分两课时指导,课上会让孩子们观察发现:独体字作偏旁时出现的字形变化。

书写“有”字时,要与“月”做个对比,“月”在字的下半部分时,竖撇变成了竖。

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书写“从”字时,要与“人”对比,“从”左半部分“人”的捺变成了点。

2.重点指导横钩的书写,注意与横、横折的区别。

3.给孩子们讲一讲应该怎么写。

“问”:6画,半包围结构。

“问”字,门字框横要平竖要直,框写大一些,留出适当空间写“口”,“口”与门字框四边距离相等。

“有”:6画,半包围结构。

“有”第一笔横要写得长而平直,撇从竖中线上起笔,要写得舒展。

“半”:5画,独体字。

左右对称,第二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要写直。

“从”:4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人”的撇要插在第二笔点的下方。

“你”: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竖钩写在竖中线的右侧。

4.生字写字

提问、有心人、半天、半月、从来、你们……

五、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课文中一共有两个角色,就是大雨点和小雨点。教师重点指导孩子们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语气。

读小雨点的时候,声音要稚嫩,读大雨点儿的话要稳重一些。

另外还要教孩子们读好陈述句和问句。

做最后一个自然段朗读的时候,可以在前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读好停顿。

将两个句子组合成一句话,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逗号和句号停顿的差异,然后再自己练习朗读。

课后的第一题就是分角色朗读课文,那么在课文的学习中就可以完成这道题。

让孩子们分角色来读,同桌互读、分大组读、男女生读、老师学生轮读等等。

(读得好的,别忘记奖励小红花和大组加分哦。)

2.课文理解

学习课文中可以让孩子们看一看下雨的视频,感受下雨的气氛,另外让孩子们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事物数不清呢?

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另外引导学生思考小雨点和大雨点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以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最后老师小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六、课后题辅导

课后第二题让孩子们读一读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其实这道题就是让学生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那么孩子们读出来,感受到就可以了,并知道句号就是一句话,会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上面的内容就是一年级一篇课文的学习内容。

或许有的家长会觉得内容过于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两课时的内容,分两节课教学。也就是80分钟的授课内容。

另外,杜du老师每一课的教学过程都有写成文章,每课都有手写笔记。大家可以看完借鉴,方便大家对自己的孩子所学内容查缺补漏。

一年语文《雨点儿》,听听资深教师讲的课,学生受益还真多!

觉得上面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积极点赞、评论和收藏、转发。(老师辛勤付出源于大家的支持,点起来吧!)

关注我,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雨点   熟字   句号   教师   偏旁   生字   学生   读音   语境   语文课   逗号   课文   停顿   语文   老师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