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气氛。

让读者感到作者消极的情绪,本文的表达很有特色,主要运用对比的写法。

在文章的中间却描绘了美丽、优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这两种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一、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他确实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一场昏沉的夜一样。鲁迅在梦境中看到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样的风景稍纵即逝,表现出他的失望和无奈。

而课文中对梦境的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写了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到9自然段,写了“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第三部分是10到12自然段,写了“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又回到了现实中的昏沉的夜。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挣扎,启示人们要敢于同“昏沉的夜”进行抗争,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憧憬。

五、课后问题

第一题:鲁迅先生的文章常常有一些词语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叫三步读书法。

三步读书法是什么呢?就是先大致的读一遍课文,跳过难懂的词语。

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然后再细细地读课文,试着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最后可以查一查词典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

第二题答案

供参考:“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进的红锦带。”这样的景象真的很美丽,环境很幽雅,如世外桃源一般。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这动态的景物描写很有趣。

(好的故事就是一个梦,作者的梦就是一幅宁静的画。

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这个故事美丽、优雅、有趣。所以看作者描述梦境的那个自然段,就能感受到这个梦的特点,场面生动而有趣。)

第三题答案

作者希望所有人都拥有像他梦中一样的美好的生活。

虽然现实仍然是那昏沉的夜,他也有过失望和惆怅。但他执着的追求美好的事物,因为他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美好的生活终究会到来。

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关于生字和词语,可以看老师的手写笔记,觉得上面的内容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积极点赞、转发。

需要你的手指动一动,点赞、评论,支持文章快速更新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吧!

六年《好的故事》,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好好做预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鲁迅   故事   昏沉   茅屋   上下文   课文   词语   梦境   失望   有趣   美好   自然   教师   美丽   笔记   作者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