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高三学生因强迫思维引起的强迫行为该如何治疗

心理医生:高三学生因强迫思维引起的强迫行为该如何治疗

心理咨询案例:我怎么做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

【案例简述】


心理医生:高三学生因强迫思维引起的强迫行为该如何治疗

丽丽(化名)是一位高三的女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加上疫情的影响,她的情绪经常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忧伤中。前段时间没开学的时候,在家里学习、上网课,就无法全身心投入。虽然父母理解她,但是,她却不断地责怪自己。这种情况持续到开学以后,她开始出现强迫思维:越是不让自己想什么,就越会想什么。当思维越来越难以控制的时候,丽丽开始出现强迫行为。这天早上,她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悄悄走进厨房,拿起菜刀放在了自己的手臂上。正在做饭的妈妈吓坏了,夺下她手上的菜刀,她才清醒过来。

爸爸妈妈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性,通过朋友介绍,预约了一对一心理咨询。

【咨询经过】

心理咨询师请丽丽坐下来,自己则跟丽丽面对面坐好。感受到了丽丽的紧张,咨询师对丽丽说:“丽丽,我感觉到你有点小紧张。别担心,这很正常。初次面对一个陌生人吐露心事,一定会感觉到紧张的。更何况,你也不能确定,我是否能完全理解你内心的感受,或者接受你内心许多想法的存在。但是,我向你保证,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为你保密;你所表达的每一种想法,我都能完全接纳,不会对你有任何的指责和批评。如果我能够做到这些,你愿意和我说说你的想法吗?”

说话的时候,咨询师身体微微向前倾,真诚地看着丽丽。她虽然还有点紧张,但是,却在与咨询师对视的过程中,慢慢的放松下来。在等待的几分钟里,咨询师没有催促丽丽,只是真诚地看着她,感受她的情绪逐渐沉淀下来。张了几次嘴,丽丽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第一句话:“老师,我脑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我知道它们是不对的,但是我控制不了它们。有时候虽然把它们压下去了,但是不一会儿,它们还会冒出来。最可怕的是,它们都能控制我了。我…我今天早上都…”


心理医生:高三学生因强迫思维引起的强迫行为该如何治疗

说到这里,丽丽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咨询师知道,情绪的释放有助于丽丽接下来的表达,于是轻声的说:“没关系,哭一会儿吧!这样的眼泪一定要流出来哦!否则会有毒的。”说话的同时,她把纸巾盒递给丽丽,让她可以痛快地宣泄。

哭了一会儿,丽丽慢慢地平静下来,满怀希望地问:“老师,你能教我控制我的想法吗?我不想被它们控制,太可怕了!”

咨询师告诉丽丽:“想法就像弹簧,是不能控制的。因为对于想法来说,无论怎样强大的控制,都会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失控。而失控的结果,就是被想法控制而产生无法自控的行为。”

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请丽丽用这次自残作为突破口,尝试着允许自己的想法存在,放下对想法的控制,甚至主动去想,看看会发生什么。丽丽虽然有些迟疑,但还是勇敢地尝试了。

结果出乎她的意料。结束了关于自残的自由联想,丽丽发现了一个事实:当她不再去压制想法,任由自己天马行空的时候,这些想法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不断变幻着自己的模样,可爱得不得了,哪里还有往日的疲惫与狰狞?

经过一个疗程的咨询,丽丽不仅能够实现与自我的良好沟通,更和自己的奇思妙想成为“心灵闺蜜”。在自己出现许多看起来错误甚至荒谬的想法时,她都会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去感受这些想法,让它们自由自在的溜达一会儿。结果当然是——因学习而积累的压力减轻了,她又能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备考状态中去了。

【经验感想】


心理医生:高三学生因强迫思维引起的强迫行为该如何治疗

强迫思维的产生来源于个体对某些想法的不断压制,而强迫行为的产生则来源于被压制想法的反噬。因此,要摆脱强迫行为,先要解除强迫思维;要解除强迫思维,就需要放下对想法的压制。其实,不管一个想法有多荒谬,都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除非你在不断压制它的过程中赋予它强大的力量。学会允许想法的存在,任由它在脑海中自由奔放,就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完成自我成长与自我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地平   思维   菜刀   心理医生   荒谬   心理咨询   会儿   情绪   内心   早上   想法   真诚   紧张   强大   眼泪   说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