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今天,养成感恩的习惯让我们更加幸福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对感谢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做了一个实验:

  将实验者分成四组,第一组人员每天晚上在临睡之前写下至少5件值得自己感激的事情,无论事情的大小;第二组人员每天要写至少5件坏事情 ;第三组人员要写下5件比别人好的事情;第四组人员什么都不做。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组人员表现得更加乐观、更加健康、对人更慷慨,也更容易达成目标。而第二组人员的情况最为糟糕。

  这个实验的过程值得人们来效仿。每天写一些自己认为值得感激的人和事,无论大小都可以写进去。这样做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一定是值得的。

  从2020年,我就开始要求自己每天都记下一些值得感激的人或者是事物,从不间断。每天晚上,会问五岁的儿子,今天有没有令人开心的好故事。儿子会把他的经历讲给我听,然后我也会把自己遇到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感恩常常能够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一种良性循环,感恩的人往往心怀一种信念和动力,这种信念和动力既能够激励自己不断地前进,也能够感动和改变周围的人,唤起更多的助人行为。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积极心理学中一直较为提倡,研究表明,当人心存善念和感激之情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良好情绪,而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可见,怀揣着什么样的心情看世界,它就会给人更多的心情。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以抱怨来度日,那么他一定会被这个念头日夜折磨,同时也多了更多可以抱怨的事情;反之,如果一个人以感激之情来看待这个世界,那么将会收获到更多可以感恩的爱意与幸福。

可以找出一个曾经对自己有过很大帮助的人,写一封感谢信。最初这样做会感到很难,但是想想那些帮助对于自己成长的作用,也许就可以心怀感激地写下这封长长的信。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示感谢,比如邀请他来自己家里做客,或者是和他一起出游等等。

感恩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但是要记住的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不是出于一时的感觉,而是要把它当作是一种习惯。用心去做,慢慢地从心底深处去感受到来自生活的美好

有这么一个故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位上高中的女孩打来的。女孩在电话里跟罗伯特教授谈了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也谈了自己和父母亲的关系,总之,她的谈话中心只有一个——“我真的什么都不行!”她很压抑,也很痛苦。

“是这样吗?”罗伯特教授问。

“是的。我和同学关系非常不好,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都很一般,老师对我视而不见。妈妈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无法满足她的愿望。我喜欢的男孩不再喜欢我了,我的生活里没有阳光……”女孩好像对什么都失去了希望。

“那你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罗伯特教授追问。

“不知道,也许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吧!”女孩继续说着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不会和人打交道;不会聊天;不想上学;幼稚乏味;什么都不懂……罗伯特教授很纳闷:一个女孩为什么要把自己说得如此不堪呢?

经过进一步的交谈,罗伯特教授了解到女孩的父母都是老师,因而对她的要求很高,很多都是她无法实现的。在家的时候,父母经常指出她的不足,对她加以指责。慢慢的,女孩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经过一番交谈,罗伯特教授终于明白了她的问题所在——缺乏鼓励!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鼓励和肯定,生活在被否定的环境中,那结果就会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

在电话里,罗伯特教授帮着那位女孩找到了她的许多优点——有上进心、是个懂事的孩子、说话声音很好听、很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强、做事情认真、能够和人沟通……“你看看,我们才聊了多一会儿,我就发现你有这么多的优点,你怎么还能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呢?”罗伯特教授说。

“这能算优点吗?没有人这样说过呀!”女孩惊讶地说。

从今天开始,请把你的优点写下来,至少要写满10条。然后,每天大声念几遍,你的自信心会慢慢回来。要是发现有了新的优点,别忘了一定要加上去呀!”

女孩高兴地答应着,轻松地放下了电话。

在第二天的课上,罗伯特教授给他的学生讲了这个女孩的故事,说完之后,他很严肃地告诉学生:“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有很多人像那个女孩那样,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我希望你们今天听了这堂课之后,彻底打消那种念头,无论什么时候,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急于否定自己。

……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我不能”“我不行”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难道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怎么可能!

经常把“我不行”“我不能”挂在嘴边,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这是因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认为自己‘不行’就相当于给了自己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你的意识就会接受这个指令,只要你的意识下命令,你的潜意识就不会和你争辩,它会完全接受这个命令,它像个无知的小孩,听不懂‘玩笑’话。从而‘我不行’就会逐渐地渗入到你的潜意识中,时间长了,你真的是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这样的情绪所笼罩,就会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现象,这样的人常会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意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他们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会产生一些内疚、自责的自卑心理。这样的人,与其说是消极,倒不如说是对自己要求得过高了,他们很难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如果一个人总是沉逆在“我总是不能做到最好”这样的阴影中,那就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自卑,就像是在心底扎下的木桩,让自己的心灵沉重不堪,也阻碍了自己与外界的自由联通。如果能够认清自己并且相信自己的话,拔掉心底的木桩,懂得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么很多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吹着口哨鼓励自己产生勇气并不是一种比喻。如果你整天都无精打采或者唉声叹气,用阴沉凄凉的声音回答所有的问题,那么你的郁闷只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舒展你的眉头,从眼睛里放射出光彩,用自信主流的强调与人说话,表达善意的称赞。如果不敞开心扉的话,它只会是更加纠结。”不要误认为詹姆士所讲的是面部礼仪,他所讲述的正是关于身体反馈的假说。

感谢、感激、感恩——从幸福到更幸福

  即使平凡,难道当下的生活不值得感激吗?

一个人可以因为一杯咖啡而产生幸福的感觉,可以因为一段音乐而更加热爱生活。一个懂得感谢的人,他可以感谢自己的父亲母亲,感谢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感谢呼吸的空气,感谢道路两旁盛开的鲜花,这时他将发现自己原本生活在很美好的世界中。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感谢,就会觉得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生活的幸福感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所以,正确的态度是从现在开始,时时心存感激,感激所拥有的一切。我的老师时常对他的学生讲:要感激生活,感激周围的人,感激自己的国家,感激所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物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他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今天就是幸福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活在当下,好好地过好今天,

感恩现在,就是对未来幸福生活最好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詹姆士   罗伯特   幸福   木桩   感激   心底   优点   教授   事情   习惯   人员   方式   女孩   电话   故事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