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爱你的孩子,健康饮食对孩子非常的重要,请家长重视

拒绝零食的伤害——抵御美味的诱惑

由于这些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易被代谢出体外,因而会在人体内累积,并逐渐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的结果,不是会不会生病,而是什么时候生病、生什么病。

一位妈妈发现4岁女儿的乳房有小硬核,马上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让妈妈不愿意相信的猜想成了现实——女儿性早熟了!

医生问:“孩子是不是经常吃油炸食物?是不是爱吃甜食?”

听了此话,妈妈如梦初醒:最近确实经常带女儿去吃洋快餐。因为把她放在儿童活动区,妈妈就可以休息一下,还能约朋友聊天。妈妈对女儿喝饮料、吃巧克力、蛋糕也都不太约束,觉得只要注意刷牙,避免龋齿就好,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

没有父母会故意伤害孩子,但对科学知识的不了解,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不幸的事不会落在自己头上;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孩子的身体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伤害。

我们可以痛斥无良的商家,但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健康也是父母一手打造的,我们总应该学点什么,做点什么。

不健康的饮食,除了过多糖的摄入和油炸食品的问题外,普遍存在而且危害极大的还有反式脂肪酸。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让人长胖的能力是正常不饱和脂肪酸的7倍。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生育能力下降、幼儿智力发育不良等病症都跟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密切相关,孕妇食入还会直接影响胎儿。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系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900名受试者的反式脂肪摄入量和行为变化,结果发现,无论年纪大小,那些常吃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攻击性。研究也进一步证实,过多摄入反式脂肪确实会增加人的负面情绪。

生活中,反式脂肪酸在许多食品中广泛存在,而且很难识别。其中孩子常吃的有: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激凌、蛋黄派、方便面、饼干、奶油蛋糕、面包等。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购买,很多零食中都含有大量的糖、盐和增味剂。这些成分会让孩子味蕾的敏感度受到影响,致使孩子食欲不佳,不爱吃清淡的蔬菜,进而引起难以理解的营养不良。

有骨科医生发现:有些青少年摔伤并不严重,却极易发生骨折。经检查和询问得知,其中不少是喝了过多的碳酸饮料导致骨质疏松造成的。还有无处不在的色素、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着色、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这些添加剂,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教授于康说:“孩子尽量不要吃这些食品,养成习惯更可怕。”由于这些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易被代谢出体外,因而会在人体内累积,并逐渐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的结果,不是会不会生病,而是什么时候生病、生什么病。

有一次我嘴馋了,在放满冰激凌的冰柜前看来看去。闺女过来拉拉我的衣服说:“你看上面的标签,加了好多添加剂呢。”我把包装转过来,果然好几排长长的名字,购买的欲望立即消失了。后来,我终于买到了适合家用的冰激凌机,用它制作的冰激凌味道纯正,吃着踏实!

在农村,儿童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多。农村儿童是最底层的消费群体,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和临时摊点里,很多小食品的生产厂家和配料都没有任何标识。

尤其对于众多留守儿童,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临时照顾的亲友大多也缺乏相关知识。于是,那些长期食用香味扑鼻、色彩鲜艳的危险食品的孩子,体内积累了过多的有毒物质,食物中毒时有发生,患上肠胃疾病、肾病、血液病、癌症的几率也不断增加。

看来,我们几乎被不健康的食品包围了,危机重重!难道就没有办法趋利避害吗?

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听到医生的诊断后痛定思痛,她向女儿讲明了危害、取得了孩子的理解和配合。然后,她带着孩子一起远离了那些不健康的食品和饮料,减少在外就餐,更多地吃自己亲手制作的食物。

两个月后的复查,终于让妈妈松了口气。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女儿的大部分指标都基本恢复正常了!

这位妈妈和她的女儿无疑是幸运的。但是对于那些不幸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则根本没有后悔和补救的机会!

成都市某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段萍说:她所收治的年龄最小的癌症患者仅有5岁。在医院住了半年,可惜最后还是没有救治过来。女孩的母亲说,没有患肝癌的家族史,平时孩子身体也很好,只是从小就爱吃方便面、火腿肠,也喜欢喝可乐,爱吃零食。她之所以患肝癌,与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买食品时,仍然在让孩子开心还是为孩子健康之间犹豫不决,有的父母还有“零食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一下”的想法。难道只有当孩子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才能让父母觉醒吗

孩子现在和未来的健康,都在于父母的选择和坚持!父母自己多学习相关知识,并把它传授给孩子,同时像约束孩子一样约束自己。这样,零食对孩子的诱惑才会逐渐减弱,孩子的饮食也才会更科学、更健康。

带着孩子去买菜——饮食多样,感受亲情

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离家之前生活经验积累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幸福感。

有个家庭的家务是这样分工的:妈妈买菜,爸爸做饭,孩子洗碗。看起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孩子却是万般地不满意。因为妈妈不吃胡萝卜、芹菜、西红柿,爱吃豇豆、白菜、豆腐,因此家里的餐桌格外单调。中午带到学校的午餐也是千篇一律,于是他在学校经常和同学换午饭吃。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我终于知道家长为什么不挑食了,因为他们买菜的时候只买自己爱吃的!”于是,其他家人很无奈:想吃的吃不到,每天总是那几样,吃饭怎么能有兴趣呢?负责买菜的人却很无辜:天天买菜,自己都不知道该买什么。

我虽然知道食物的品种越丰富,对人的健康越有利,采购的时候也会把所有的品种都看一遍。可是每次拎着菜回家,却会发现总有几样菜从没进过我的购物袋。后来,先生和闺女都会时不时地买菜回来,彼时,我就会发现自己的食欲有所下降,而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也是偏食的。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他们多参与买菜,闺女爱吃南瓜、先生爱吃芹菜,起初,我总感觉味道怪怪的,但吃的次数多了,我也就不再排斥它们了。

全家或一起、或轮流去买菜,所有的人都可以买自己想吃的食物,而长年买菜的人也摆脱了不知道买什么的苦恼。从整个家庭来说,这既是每个成员的义务,也是责任,还有温情。

有个小女孩经常跟着爸爸出去买菜,遇到喜欢的水果,就要买来吃,爸爸总是能够满足她的要求。那时爸爸常常会把食指伸给女儿,让她牵着。

多年以后,当女儿再次跟着爸爸去买菜,无意之中看到他的食指单独伸出来,晃来晃去,心里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买菜的人,心里装着的都是吃菜的人。这种爱,坐在家里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

女孩高考后第一次陪妈妈买菜。为了表现自己长大了,她把满满两袋子菜都抢到自己手里,提起来就走。可是菜很沉,楼又高,好不容易把菜拎回家时,手指都快瘀血了。

在这一刻,她突然很冲动地想拥抱一下妈妈。

以前都是妈妈自己出去买菜,每次也都是满载而归。看到妈妈进门,女孩都会顺口问一句:“这么多菜,沉吗?”妈妈每次都说“不沉”。

此时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妈妈的呵护下,却从没想过为妈妈分担!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不懂道理,不理解父母,其实是因为没有给他机会懂道理,没有给他机会理解父母。

妈妈带着儿子去超市,不长时间,蔬菜、水果、鱼、肉就把购物车堆满了。儿子又跑到零食区,抱了几包花花绿绿的小食品来。

到了结账台,一共五百多块钱。儿子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把钱付了,可是磨磨蹭蹭地不想走。等了一会儿,他还是问:“妈妈,太贵了,能不能退点儿零食?”

妈妈说:“日常生活本来就是要花钱的,这是家里必需的开支。不过,像零食这种东西,既不健康,又不是生活必需品,以后还是尽量少买吧。”

从那以后,儿子知道了钱的含义。他更爱惜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慢慢也知道买东西要货比三家了。

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离家之前生活经验积累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幸福感。生活开始于一日三餐,让孩子早一些了解并开始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他便可以更早地掌握自己的生活,更从容地面对未来

好情绪,大食欲——快乐的用餐时光

在一些家庭,饭桌不是家人谈天说地、心情放松的场合,而是父母争吵、教训孩子的第一现场。在这样的心境下,饭菜即使做得再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吃下去也会味同嚼蜡,消化吸收能力更会大打折扣。

俗话说“宁吃开胃粥,不吃皱眉饭”,坏情绪对食欲和身体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医认为:人在委屈伤心的时候,肝气郁滞,就会伤脾胃。西医认为:吃饭时情绪不好,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胃酸的腐蚀性会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

所以,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觉得委屈、难受的时候,会感到肚子很胀、不想吃饭。时间长了,有些器官就会发生器质性病变,比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有一个胃溃疡的病人,得病原因竟然是长期在吃饭时间接受上司训话!

美国著名作家欧文说:“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

在我家,我们很少在吃饭时讨论不开心的事。我一直认为闺女吃得香、睡得好最重要,所以即使饭前出现了不愉快的事,也会在用餐时把气氛调整好,一家人心平气和地吃饭。

然而在一些家庭,饭桌不是家人谈天说地、心情放松的场合,而是父母争吵、教训孩子的第一现场。这时,孩子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而且,有时不仅要听,还要有所表示。在这样的心境下,饭菜即使做得再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吃下去也会味同嚼蜡,消化吸收能力更会大打折扣。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现在课业负担太重,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做功课,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跟他谈话呢?

我觉得,应该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听到了”,还是“听进去了”呢?

吃饭的时候,人的注意力和身体机能更多地集中在食物上,这是自然规律。因而这时对孩子的说教,不可能引起他过多的注意,也就更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父母有责任让用餐时光变得温馨和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孩子   反式   脂肪酸   闺女   冰激凌   食欲   零食   重视   用心   爸爸   食物   家长   女儿   父母   妈妈   家庭   食品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