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受挫,如何挽救?社会工作者实务解析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案例。听力言语残疾人小林,今年19岁,虽然患有残疾但是小林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学习东西非常快,也顺利的在当地一所技术学校毕业。但是,毕业后小林到几个工厂去面试都没有能够成功入职,这就使得原本就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小林更加不愿意出去面对外面的事。小林的父母也都是文化水平不高,收入也不高的。一家人主要的生活来源就靠小林的父亲到工地打零工来维持,平时父母和小林的沟通交流就很少。小林在家的时候老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情绪非常失落。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帮助小林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造成小林情绪低落,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的原因是小林先天患有听力和言语残疾,虽然技校毕业,但是应聘工作几次都没有成功,这种加重了小林原本就容易受伤的心灵。就社会工作者而言,要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来帮助小林。

1)我们要与小林的父母沟通,并与小林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小林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与小林良好沟通,了解小林。

2)全面收集材料,了解小林的问题,确定小林要得到哪些需求。主要障碍是小林患有言语和听力残疾,才沟通上可能缺乏高效快捷,小林的情绪也不能得到很快的舒展和发泄。

3)围绕小林的问题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以达到解决小林问题的目的——帮助小林有效沟通,提高信心,为他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4)根据前期制定的工作目标进入实施。首先要清除小林的负面情绪,提高小林的自信心;邀请和鼓励小林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多接触社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沟通障碍困难。进一步小林父母沟通,寻求其家长的更多支持,改善小林的家庭环境。

5)社会工作者连接社会资源、职介机构等,为小林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发挥他的一技之长,提升他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

今天的社会工作者实务解析分享就到这里,如有不妥请不吝赐教,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社会工作者   信心   目的   零工   残疾人   残疾   听力   实务   言语   障碍   情绪   父母   需求   环境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