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头晕查出血小板低转血液科,后被消化科医生发现是胰腺癌

——刘甜甜/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级规培医师

敬请警惕“思维陷阱”

自从跟随梁宝松教授开始学习,每到查房的时候,他都会特别教导我们:“医生看诊,不能只凭只言片语,不能通过微信电话看诊,而是需要给患者面诊,需要做到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问、还要用手摸,还得动脑子!医生的问诊,针对症状,要遵循套路,问清楚,要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这些下来,你会对患者的疾病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是第一次逻辑思维,一定要有个发散思维的过程,切忌一个症状体征直接对接一个疾病,那样就可能会掉入思维陷阱而导致误诊漏诊。需要根据做出的判断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去印证自己的思维。等到辅助检查结果出来了,需要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的结果,罗列证据,得出初步诊断,还需要再逆向思维,看看能不能完美解释一切,如果不能,肯定还有问题,需要继续检查做排他诊断,最后得出的结论才能是初步诊断,按照初步诊断给出治疗方案,效果好,证明诊断对了,继续治疗,效果不好,按照诊断学的金科玉律——首先考虑自己诊断错了!需要重新思考,修正诊断!”

老人头晕查出血小板低转血液科,后被消化科医生发现是胰腺癌


前几天,我们组收治了一位70岁的老年男性,3月前开始,这位老爷子因为头晕,以为是冠心病发作而就诊于某著名三甲医院,那里的医生一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低,就立即把患者转到了血液科,血液科的医生直接就围绕着血小板低而做了骨穿等一系列检查,最后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给老人开了些升血小板药物,让老人回家继续治疗了。

1月前,老爷子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间断性发作、全腹部钝痛、脐周为主,进食半小时后明显,行走后稍减轻,每次持续数小时不等,无腰背部放射痛,伴腹胀,上腹部明显,在当地治疗效果不好,为进一步诊治,通过熟人找到我们梁教授。

老人头晕查出血小板低转血液科,后被消化科医生发现是胰腺癌


入院后,梁主任嘱咐我们需要按照腹痛的九问九思去做逻辑思维,九问就是问诊九条:1.原因诱因;2.部位;3.性质;4.程度;5.发生时间;6.持续时间;7.放射;8.伴随状况和9.缓解方法。九思即逻辑思维的九条:1.局部脏器的疾病;2.临近脏器的疾病;3.远处脏器的放射痛;4.皮肤和全身病;5.主动脉夹层和少见病;6.伴发热优先考虑外科病;7.急性发作优先考虑外科病;8.先考虑器质性疾病再考虑功能性疾病;9.先一元论再多元论。

按照逻辑思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一定会引起腹痛,梁主任常说“一个人手机丢了,就算是我们在现场,也只能说我们是嫌疑人,并不能说是我们偷了手机!”这个患者的腹痛,需要考虑疼痛局部脏器的疾病,临近脏器的疾病,还得警惕远处脏器的放射痛!于是,我们给患者开了一些检查,结果回示:血小板23X 10 9/L,真的有血小板减少!彩超:胰腺颈部低回声(考虑系及肠系膜上静脉近心端与门静脉起始处可能);胰腺体尾部胰管稍扩张;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可见;彩超还不能说清楚,我们又给患者做了全腹部增强螺旋CT,结果显示:胰腺头颈处占位并胰管扩张,考虑胰腺Ca可能。唉,这位患者最主要的问题是胰腺癌,而不是血小板减少!

接着,我们邀请肝胆胰腺外科主任会诊,建议先血液科会诊明确血小板减少原因,待血小板提升后才能考虑胰腺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输注血小板1个治疗量后复查血小板58X10 9/L。

老人头晕查出血小板低转血液科,后被消化科医生发现是胰腺癌


我们本打算继续输注血小板,为外科手术积极创造条件,因患者及家属综合考虑,要求回当地保守治疗了。

现在再回想一下老爷子的看病经过,当地的医生发现了血小板减少,直接就冲着血小板减少去了,没有做发散思维。另外,也可能是当地的医生太想给患者省钱了,所以连个最基本的腹部彩超都没有做,所以,也就没有发现后续我们发现的胰腺癌!也就掉进了诊断疾病的思维陷阱!我想告诉大家,很多疾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阶段,还没有任何的症状,有时候,花一点钱,做一下基本检查,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这应该不算是乱检查,大家会理解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血液科   血小板   医生   体征   脏器   原发性   胰腺   老爷子   逻辑思维   腹部   头晕   外科   症状   患者   胰腺癌   思维   老人   疾病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