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第二章感受

今天读《平凡的世界》第二章,这里面有好几个感受,写出来感慨一下。

少平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全家人为了少平读书,大哥从十三岁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辍学在家不再读书。读这段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兄弟姐妹四个,我父亲最小。我的母亲兄弟姐们七个,我的母亲排行老二,但是我的母亲的哥哥性格比较软弱,再加上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我的母亲早早的就辍学在家不再上学,承担起了看弟弟妹妹,做饭,照顾家庭的责任。在那个年代,还没实行计划生育,再加上伟人曾经说过“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等,因此多生、大生绝对是社会的一项共识。我的父亲因为在家排行最小,因此吃得苦不多,在那个时代也是属于“娇生惯养”的,据说只要家里一吃地瓜和窝头,我的父亲就哭,闹着不爱吃,后来我的奶奶没有办法,当然也幸亏我的大爷和二大爷参加工作比较早,而且我的二大爷还是司机(在那个年代司机还是很了不得,收入比较好)因此买了白面给我的父亲掺了玉米面蒸窝头,这才是总算勉强过来;而我的母亲不是老大但是其实是肩负着老大的责任,我的姥爷姥姥出去工作,在家看孩子,做饭,洗衣服都是母亲的责任,当然这样也锻炼她吃苦耐劳、脾气大、责任心强、眼光长远的特点。更重要的,我的母亲虽然是小学毕业,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当年因为不得不辍学,她的老师还很惋惜。

她还爱看报纸、杂志、小说,因此我也深受熏陶,记得初中的时候最爱痴迷的是金庸的小说,呵呵,在当时是不务正业,但是现在金庸先生的作品收录到语文课本了,也算是有所读。初中因为有晚自习,所以家长给零花钱买晚饭,男孩子的饭量大,零花钱就给得多,有的时候不想吃了,或者人家吃拉面,我就吃肉火烧,攒下来的钱就去书摊买书了,当然买的是盗版书,好在那个时候的盗版书除了字小点,纸薄点,倒是没什么别的毛病,现在很多的盗版书,明明可以是一本的,非得给你印成三本,徒劳的增加了费用。那个时候老师也是不叫读小说的,因此想尽了办法,先是把小说用书皮伪装成教材,或者下课去操场读,再加上晚上老人都睡了自己爬起来通宵的去读。我一般都是通宵的囫芦吞枣地读一遍,然后再慢慢的去读第二遍,现在的小说和金庸先生的小说读来是两种不同的感觉。现在的小说你是读了第一遍基本不会读第二遍,因为没什么深刻的意思,结果你也知道,不值得回味,很多经不起推敲。金庸先生的你是读一遍不过瘾,再读一遍有感触,读第三遍叫你发人深思,这就是区别吧。叫你能从中感悟到人性、人心、社会。扯得有点远了,大概的意思就是看到孙少平痴迷于读书,其实也能找到我自己的影子。

我感觉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正能量的,叫人奋发向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或者革命先辈为了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等等的,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叫人明心智、养修德的;而现在的作品不是富豪碰到美女,就是帅哥遇到灰姑娘,不是总裁和女强人,就是高官和腐败女的,当然我也可能是落伍了,倒是这种文才的我只是 当成野史看看。当然那个时代没什么娱乐文化,就是看看书,或者听个电台,哪和现在一样,网络发达,人手一个手机,看电视可能都已经落伍了。

相比而言教育上我还是喜欢以前的那种氛围,学生是发自内心地去读书,把学习当做是乐趣,当做是一种追求,那个想读书的渴望精神,那种读书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追求,才能叫中国的历史传承和发扬光大。现在的学生读书都是为家长读的,至于读书的目的是将来有个好工作,你能说不对吗,我对我孩子就是这么教育的,“你今天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甚至我走在路上还不断地教育他,你看那个外卖员,风雨无阻,每天奔波在城市的角落,为了柴米油盐和碎银几两,你要从小好好的读书,将来考个公务员,衣食无忧。我也被社会的现实打败了。

当然我不是牢骚,也不敢批评什么教育,我只是小老百姓,对以前的和现在的,对自己经历的,听到的,想到的,做点自我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碎银   窝头   大爷   通宵   最小   感慨   将来   没什么   平凡   父亲   母亲   社会   责任   时代   作品   世界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