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种病魔也会依附在可爱的孩子身上?!


糖尿病?这种病魔也会依附在可爱的孩子身上?!

1 ·.

“宝贝儿,该起床测血糖打针吃早点了。”

“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不用打针和测血糖了啊,好痛啊!我不想打,为什么天天打针,我的病什么时候能好啊?”这是一个三岁孩子每天几乎都要问妈妈的话。

妈妈每次都含着泪水哽咽着告诉女儿,“宝贝儿,等我们国家医疗技术发达了,我们就不用打针了!”她又说:“什么时候可以发达啊?”妈妈说,“等你长大的时候。”她说,“我什么时候长大呀?”

妈妈再也没法回答下去,抱着女儿失声痛哭,爸爸也无声地哭,这凄凉的哭声唤来了冰凉的黎明。

“老公,家里的试纸和注射器又没了,而且下周二又该复查了,你记得买试纸和针啊,顺便在买点酒精和棉球,酒精和棉球也快用完了,顺便周一就请好假了啊,好好和领导说,知道吗?”老公说,哦,知道了。这是一位妻子和老公经常性的对话。

自从孩子生病后,夫妻间三句话不离开孩子的病,生活没有了其他,他们才刚刚30岁,他们的生活才刚刚起步。

2 ·.

是的,这是每个患1型糖尿病孩子的家庭要面对的问题,这些家庭的痛苦无人能知,无人能晓,每个家庭都对这治疗无望的糖尿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

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小的几个月,大的十几岁,这些孩子自从得了糖尿病后便远离了正常儿童的生活,每天注射胰岛素、监测血糖、饮食定时定量、定时运动……

这些孩子以后的生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1型糖尿病偏爱15岁以下儿童!

糖尿病?这种病魔也会依附在可爱的孩子身上?!

魏 华

❖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擅 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和垂体疾病等内科内分泌代谢性疑难杂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魏华介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是发病人群的差异,这一点从它们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1型糖尿病曾叫青少年发病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曾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人中,95%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仅占不到5%。

“1型糖尿病的发病高峰期是10—14岁,正好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这段时间。我刚工作那会,1型糖尿病很少见,但今天,明显感觉病人增多。” 魏华工作十几年,所以感受也非常明显。

有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的患糖尿病比例是美国儿童的4倍。

糖尿病?这种病魔也会依附在可爱的孩子身上?!

3 ·.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惑:糖尿病?这不是中老年人才会有的“富贵病”么?怎么这种病魔也会依附在可爱的孩子身上呢?孩子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家庭普通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这样的孩子长得胖胖的,又结实又可爱。

家长总担心孩子长身体吃不好,给孩子吃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并难以拒绝孩子对糖的渴望,爱给孩子吃各种糖果,这些行为都给小儿糖尿病埋下了隐患。

正常范围内的健康胖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尺度要怎么把握。

作为家长的你,该要注意一下魏华主任给出的一些建议:

1、不能把成人用的营养品胡乱给孩子吃,比如人参、燕窝、海参等一些高蛋白,高营养的东西。这些东西既容易使得孩子发育超标,又容易使孩子性早熟。

2、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例如游泳、慢跑……

3、要保持警惕,不要觉得孩子胖一点儿不是问题。如果发现得早些就医,这样也许能够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刹车,将肥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END

下载“生命守护”APP,直接预约或咨询魏华主任。在生命守护APP【健康咨询】搜索【魏华】即可做远程健康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糖尿病   孩子   棉球   试纸   宝贝儿   主任医师   病魔   血糖   中国   酒精   成人   身上   家长   老公   妈妈   可爱   儿童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