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长课】——孩子到底能看什么电视?

成长佳习性研究院/【习性与学习力】国家级课题组·高级研究员 张雅慧

有一次我给一个一个一年级男孩上心理课,他说他不勇敢,不敢一个人睡,每次都要父母来陪。

我说:“你怕什么啊?”

孩子说:“怕大爆炸,怕地震!”

我说:“你怎么会怕爆炸和地震呢?在哪里看到过?”

孩子说:“在电影里看到的,看的《唐山大地震》和《烈火英雄》”。

后来和妈妈沟通,妈妈说他们看电影比较少,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其实跟数量没有关系跟电影和电视的场景有关系。

【父母成长课】——孩子到底能看什么电视?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里非常清晰的讲到:儿童的恐惧部分是受环境和文化的塑造。儿童接触负面信息,尤其是电视上的信息,是他们恐惧的来源,其次的直接接触到令人恐惧的事件。

多数儿童会积极对待恐惧,采取和父母、老师、同伴讲述以及依靠有效的处理策略等方式来予以克服。

因此10岁以后,儿童的恐惧慢慢减少。

但是大约5%的学龄儿童产生强烈的无法控制的恐惧,从而导致对恐惧情境的持续逃避,成为恐怖症。

气质内向的儿童危险性更高

格林伯格通过对儿童的测试提出了“电视清单”将儿童的电视需要依强度归为:

习惯,消磨时间,伙伴需求,寻求刺激或唤起,社会学习,放松,忘记和了解自我等。

【父母成长课】——孩子到底能看什么电视?

儿童受电视的影响很大

其中一个原因是,年幼的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2岁到3岁儿童不能把电视里的形象与真实的物体区分开来,如他们会说如果把电视倒转放,电视中那个碗里的爆米花会撒落出来。

由于学前儿童不能把单独的情节联结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他们不能把一个电视人物的行为与动机或者结果联系起来。

对学前儿童来说,用殴打、枪击或者杀人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可能并不是一个“坏人”,因为他们或许根本看不到最终那个坏人得到惩罚,也看不到受伤害者所承受的痛苦。

直到7岁的时候,儿童才会充分理解电视人物是不真实的——人物角色在现实中并不像电视里的样子,他们的行为也是编出来的。这些错误的理解增加儿童对电视节目无批评的接受以及模仿。

所以请家长在带孩子看电影的时候一定注意电影和电视的情景。

如果里面有暴力和恐怖的镜头都不要看。

可以找一些正能量的动画片,比如:《小马宝莉》《迪斯尼系列》。

【父母成长课】——孩子到底能看什么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格林   迪斯尼   发展心理学   恐怖症   父母   电视   习性   学前   坏人   看电影   恐惧   东西   儿童   人物   孩子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