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最近网上一个孩子冒充家长找教育专家诉苦,想找个人管管家长的新闻火了。

杭州林妈妈7月21日发的这条晒娃朋友圈,让她哭笑不得。上小学的儿子俊俊冒用了她的身份,不知从哪里加了一个“教育专家”,掏心掏肺地诉苦。俊俊这么做,是想借用专家的话来“教育”爸爸,说说怎么当父母。于是,前天晚上10点,林妈妈和家里人同时收到了俊俊发来的聊天记录截屏,里面是俊俊以一个妈妈的身份和“教育专家”的对话。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聊天截图里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有着清醒的认知,很是理性,他的烦恼诉求就是,爸爸经常动不动就批评他,两个人聊不到一块去,爸爸总是和自己反着来,夏天自己喜欢游泳,大热天非得给安排踢足球,还经常动不动就抄家伙,一言不合就开打,自己如果哭,就是再哭还打,而妹妹哭了,就会过去问妹妹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哭,妹妹把东西搞不见了,非说是自己弄丢的......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其实这是个非常聪明有主见的孩子,意识到问题,不能在父母那里得到很好地解决,自己主动在网上搜索“家庭教育问题”,并且还担心专家怕自己是个孩子不能深度沟通,假装自己是妈妈,不得不说,这个孩子很会揣摩对方的心里,真心是想要求助,改变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父母在看到截图之后,第一时间是发朋友圈,当成一件娱乐的熊孩子行为,爸爸认为孩子太有个性不好管教。他们并没有看到孩子此举是想缓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爸爸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平常凶巴巴的已经让孩子不敢和他沟通了。

萧伯纳说,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以为自己完成了沟通

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的过程中,把握沟通中的关键点是可以学习的技巧,大部分家庭亲子关系沟通效果太差,大多是这两种错误的沟通方式造成的。

01.命令式

我一个朋友曾经向我吐槽孩子太难沟通了,说什么都不听,说了几遍动都不带动的,再说多了孩子就烦了。

吃完饭让孩子去写作业,他非要打开电视看一会,结果一看也没个时间点,睡觉前让他去洗完澡再躺床上,他偏不。自己的书桌乱七八糟,让他自己收拾一下,他说就这样就行,不收拾。朋友觉得很是头疼,让孩子做个简单的事情怎么就这么难,比应对客户还难。

我问她,你回想一下,要求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原话怎么说的?朋友说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

赶紧写作业去!

把电视关掉!

去洗个澡!

上床睡觉去!

把你的书桌收拾一下!

朋友这就是命令式沟通,她的目的是让孩子按她说的去做,迫使孩子服从,当父母希望孩子和你合作时,这样根本就不会凑效,因为这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权利斗争。

面对没有选择余地的命令,孩子会有两种负面回应:

1)他们感到无力对抗,只能放弃,表示顺从,但同时丧失主动精神。

2)他们开始反抗。

孩子的反抗则表现为不听从,发脾气,在命令式沟通方式下,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和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也不能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和责任感。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02.提问式

有的父母认为,如果不用命令式,用提问式,这个方式够温和了吧?孩子不至于不听吧?

比如:

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不是已经到睡觉时间了吗?

你为什么还不关掉电视?

你怎么还不去做自己的事情?

如果你清理一下,你的房间不就看起来好多了吗?

你现在该去刷牙了,好吗?

孩子则会认为父母这样提问,是把权力交到了自己手里,那么孩子会这样回应:

我已经做啦。

我还不困。

再看一会儿嘛。

我一会儿再做。

这是我自己的房间。

我的牙齿不脏。

很快,父母们就会开始抓狂,这会让孩子感到更有权力。

因为在管教情境中,提问开启的沟通模式会使人拒绝合作,它产生的结果让父母感到挫败,对孩子则极具吸引力。

父母经常采用这种提问式的沟通。这只会带来斗争,而非合作。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提问式沟通的问题在于,它会让一个非常需要倾听的人迅速关闭思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比如老师说孩子最近数学成绩下降了,孩子最近和同学关系不好,还打了一架,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父母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其他类似的一大堆问题。

当父母提问式沟通开始,孩子要么是沉默不语不知道怎么说,要么是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不知道。

原本父母希望孩子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讲出事实,但父母提出的问题会让孩子偏离方向。

所以,在需要鼓励敞开沟通的时候,避免使用提问的方式,问题不会给谈话带来结论,我们提出的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思维进程。

提问这种沟通方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孩子逼到“让我们现在就谈谈问题的实质吧”的境地。提问意味着听者缺乏耐心,心中只想这事情快点结束。对一个本身存在问题的人提出问题,并不能表示你关心他,反而只会加剧他的失衡状态。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02.哪种沟通方式有效?

1.陈述句式

陈述式沟通用一种非命令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想要的结果,避免了提问式沟通的缺陷。命令与提问各有价值,但是在管教孩子的情况下,陈述式沟通更为有效。

父母可以用陈述句与孩子沟通自己的感受,这会帮助父母的心理从忧虑转向平衡。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持心理稳定,同时也能帮助孩子达到同样状态。所以,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练习这种技巧,直到真正掌握、应用自如。

下面是几个陈述句的例子:

现在10点了,你该去睡觉了。

你作业完成之后,我想看一下,这样我们可以帮你进行检查。

你看电视时间太久了,我担心会影响你视力和学习,我们讨论一下有没有别的事情可以替代看电视。

你的房间有点乱,保持整洁是你的责任,我想听听你清理房间的计划。

陈述句告诉孩子事情原委,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应该合作而不是对抗。通过陈述句,父母让孩子承担同等责任,共同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父母在沟通中的作用是影响,而非控制或强迫,那么结果会是更多的合作与更和谐的关系。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事实上,生活中很少有父母使用陈述句式,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发号施令或反诘发问,不知不觉中就进行提问式沟通,哪怕这个并非他们的本意,这个顽疾很难克服。

举个例子,把上面列出的陈述句大声读出来,然后在每句最后加上“好吗”,看看会有什么不同。

“你做完作业后我想看一下,这样我们可以帮你进行检查。好吗?”

“现在10点了,该睡觉了。好吗?”

当用“好吗”结尾时,父母实际上是在询问孩子是否愿意遵守已经达成的家庭协议。孩子会想,“他们在问我的选择。那么,我可以说‘不’或者‘我想再等一会儿睡觉’”。可见问题出在父母的沟通方式上,而非不愿合作的孩子。

如果要建议孩子做什么事情,用下列短语开始一句话:

我注意到……

我相信……

我对……有些困惑。

我希望知道更多关于……

我需要知道……

你会注意到,上面所有句子都是用“我”开头的,这种特殊的陈述句型可以神奇地改变孩子对我们所说的话的反应。

陈述式沟通采用以“我”开头的陈述句,没有任何负面或攻击性的语言。它传达了一种感受,描述了背景情况并解释了原因。缺乏这三部分,一个句子将不完整。

它陈述事实,有效避免了争论和权力斗争,因为沟通的重点不在责备他人。当孩子也学会陈述式沟通,大部分冲突就能很快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完全避免。

以“我”开头的陈述句的公式:

我对__________(背景情况)感到__________(感受),因为 __________(原因)。

以“我”开头的陈述句举例:

我很不高兴,因为我看到刚刚擦净的地板上满是脏脚印。

我对你交的那个新朋友很有顾虑,很明显他在吸毒。

我很担心,因为客人马上就要到了,但是桌子还没有收拾布置好。

与提问式不同,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对进行沟通的双方都不会产生任何威胁。

同时,这种沟通方式还对另外一方表示了尊重,不会让对方感到你居高临下。

父母通常可以用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向孩子表示求助,而孩子会非常享受为父母提供帮助的感觉。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如果孩子听不进你说的话,那么就要学会另外再找个时间和他们沟通,他们或许正有其他困扰,无法对你的要求做出理性回应。

比如你建议孩子清理房间,并且要听一下他的清理计划,孩子说不想收拾,没有什么计划,为什么非要他清理?

你一听是不是想要发火?真正原因是,孩子正感到心烦意乱,担心无法完成作业,你这个时候让他给出计划,不是让孩子更加心烦吗?特别是当他们情绪敏感时,思考需要时间。如果交谈双方都太情绪化了,可以等一段时间,稍后再继续沟通。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我们都需要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而不是现在进行争论。让我们在明天晚上再谈吧,看看能找到什么解决办法。”这里使用了一个预约时间的技巧,如果能够等待更合适的时机沟通,表明你已经理解孩子需要时间思考,同时也强调了对解决问题的重视,毫无疑问,你会回来和他做一次彻底的沟通。

2.建立信任

每个人的外表之下包裹着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外人不得而知,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和孩子建立了信任之后,孩子才会把这些展示出来。父母和孩子建立信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彼此经常相互认真倾听心声。

如何正确做到认真倾听呢?你需要听清每一个字,注视对方的眼睛,观察他的每一个肢体语言。

有位父亲曾告诉我,有一次他年幼的孩子说话时他有点心不在焉,孩子对他说:“爸爸,你听我说话时要看着我。”眼神的注视显示我们与对方的连结,表明我们听进了他们所说的话。

你可以一边点头,一边不时地说诸如“嗯”“哦”“是的”“我理解”或者“我在听”之类的话。这些都在向孩子表示我们正在倾听。

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喜欢和你对着干?可能是你的沟通句式不对

3.认真倾听

如果没有真正的倾听,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不可能健康。这里指的不是泛泛地听,而是用心、专注地倾听。认真听进对方的话,细心领会,并表示你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倾听是向对方表明:“我非常关心你,我愿意花时间真正听听你想说的事情。”

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是时间。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是父母能给予他们的最宝贵的礼物,因为这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效沟通既包括肯定的以“我”开头的陈述式表达,也包括认真倾听。认真倾听同时包含三件事情:

1).确定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2).评估情况

3).根据对情况的评估,发现对方产生某种感受的原因。

请注意,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句式和认真倾听的公式只有第一个字不同。在沟通中,我们需要确定别人的感受、所处的情况以及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

认真倾听的公式:

你对__________(背景情况)感到__________(感受),因为 __________(原因)。

弟弟没有经过你同意就骑走你的自行车,你一定不高兴。

你喜欢冰激凌,这是你最喜欢的甜点。

你一定很生姐姐的气,因为她把你的秘密告诉了其他人。

在沟通中,对孩子认真倾听,让孩子了解到父母在参与解决他的问题,父母愿意在他身上花时间和耐心,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在沟通中形成了良性循环,促成了有效沟通。

03.有效沟通的小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这样进行有效沟通:

在书桌上放上用于记录用的纸和笔,把信息放在某个地方——比如用磁铁固定在冰箱门上。

也可以在墙上挂一块白板,配上马克笔和板擦。家庭成员可以在上面写上希望传递的信息,读完就可以擦掉。

通过这小小的方寸空间,我们可以方便地互留信息,通知他人。想出各种办法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沟通,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有效沟通是可以训练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训练场景,建立一套属于自己家庭的沟通方法,既能管教好孩子,又能让家庭保持和谐。

04.总结:高质量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

归根结底,家庭的成功在于家庭成员之间高质量的沟通,有效沟通的基础是我们的认真投入。看看孩子是否以信任回应你,就能知道沟通的效果好坏。

如果父母用惩罚的方式矫正孩子的行为,孩子会失去安全感,沟通的大门也随之关闭。

我们不仅在高兴时要沟通,在感到伤害时更应进行沟通。

沟通就像是双人舞,有时显得笨拙难看,有时则轻松优雅。无论舒服还是困难,营造敞开沟通的环境都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资料:《双向养育》,杰恩·梅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句式   陈述句   孩子   作业   开头   命令   爸爸   房间   父母   事情   原因   情况   方式   家庭   时间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