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痛骂12岁男童心狠手辣,不如用这个公式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大家还没从杭州9岁女童章子欣的噩耗中走出来,7月17日,又在网上看到永宁警方的通报:7月13日16时24分接到6岁女童李某某走失的报警。

警察展开寻找工作,于7月14日17时30分在该村一废弃的土房内发现女童尸体,证实是13日走失的女童李某某。

经警方现场勘查和法医鉴定,系他杀,杀人者是女童12岁的亲戚苏某。

原来女童在和他玩耍时从木架跌落导致头部着地昏迷,苏某害怕女童苏醒后告诉家长手责任,遂用木板击打李某某致其死亡。

与其痛骂12岁男童心狠手辣,不如用这个公式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仅仅是怕受责罚,12岁的孩子就痛下杀手,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更何况两人还是从小玩到大的亲戚。

有网友评论说,因为小孩子的思维毕竟简单,想不到更多的,潜意识想到啥就是啥。

意思就是苏某想到的是:

“不能被家长责罚”。

“怎样不会让家长因为她摔倒而责罚我”?

“打死她她就不会让家长知道了,我也不会被责罚”。

如果苏某不知道“死亡”的意义,他就不会认为“她死了家长就不会责罚自己”。

如果苏某知道“死亡”的意义,还这样做,真是心狠手辣。

事实上,12岁的儿童,马上进入青少年时期,我不认为他还不知道“死亡”的意义。

我们不能说“人性本恶”,毕竟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单纯善良的。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不到10岁,和堂弟堂妹在家附近玩,旁边有一条水沟,靠近水的岸边斜坡下。

有卖西瓜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扔的坏了的西瓜,我们几个就想着把瓜捞上来还能吃,结果堂妹一不小心一头栽到水里了。

虽然水不深,但是足够淹没一个几岁的孩子,我和堂弟吓得不知所措,堂妹想爬上来,斜坡比较高,爬不上来,附近也没别人。

我们自己也不敢下去拉,就急的大喊“有人吗?快来救人啊”!正好村里有个大哥哥路过,把堂妹救上来了。

我相信正常的孩子遇到这种事情,哪怕是自己不敢救,也会呼救的,即便不能像我们这样幸运,也不会做出像这个12岁的孩子行为。

与其痛骂12岁男童心狠手辣,不如用这个公式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从小《三字经》就告诉我们「子不教,父之过」,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成为一幅巨作还是污迹斑斑,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

美国著名布道家德怀特·莱曼·穆迪说:暗处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正品格

我们为两个孩子的人生惋惜之余,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会让12岁的孩子在面对玩伴受伤的情景下,仅仅因为怕责罚,去选择做出剥夺玩伴生命的行为?

有人说孩子家长教育有问题,善恶不分,其实大家都没有说到重点,孩子表面是怕受罚,最终需求其实是不想承担责任。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教会孩子承担责任,将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中说:

责任感意味着对特定环境中的需求做出合理应对的能力。

如果这个12岁的孩子能在面对女童受伤的情况下,能很好地做出应对能力,也不会成为一桩悲剧了。

如何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在生活中,每天父母都会鼓励或者阻碍孩子发展对需求的应对能力,只是被父母忽略了,而这种能力是孩子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人的前提。

在《双向养育》中,杰恩·梅杰表示,如果孩子发展出了以下重要特质,他们就能对需求做出合理应对:理性思考的能力(Thinking)、爱的能力(Love)和为信念采取行动的信心(Confidence)。

R=TLC正是在陈述这三项特质,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法也是TLC:体贴(Tender)爱(Love)关怀(Care)。

我们把培养责任感作为目标,用什么方法实现,可以这样列公式:

目标:R=TLC

责任=思考+爱+信心

方法:TLC

体贴、爱、关怀

思考

在R=TLC中,“T”代表思考。

它是指一个人利用理智有逻辑地处理信息、分析形势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思考能力的人可以分辨事实和虚幻,并能验证常识。良好的思考能力也意味着可以做出明智、合理决策的能力。

人们越是强化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是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人的智慧并非仅仅遗传于父母,也源自后天的学习和经历。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为充满未知的未来做好准备呢?最佳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充分参与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中。

通过参与解决家庭问题,可以培养孩子出色的思考能力。

所有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括以下6个步骤:

1,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

2,理解问题:问题通常具有许多不同侧面和特定细节,所有这些都要得到解决。

3,生成方案:所有参与解决问题的人都积极地进行头脑风暴,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选出其中最优方案。

4,制订计划:经过讨论,大家就行动方案达成一致,并确定由谁在什么时间做哪些事情。

5,跟进计划:每个人根据行动计划中确定的职责完成任务。

6,评估结果:评估问题是否完全得到解决,并且确定前五步是否仍有工作需要完成。

与其痛骂12岁男童心狠手辣,不如用这个公式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R=TLC中的“L”代表爱。

爱是指与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爱意味着完全接纳某一个人,但并不代表无条件地接纳这个人的所有行为。

爱意味着以尊重和同理心对待他人,并且重视和促进对他人有利之事。

让孩子爱他人的首要步骤是鼓励他们爱自己。只有学会自爱,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出对他人的同理心。

当父母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教他们学会表达内心感受、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成就喝彩、在他们犯错时给予安慰,这都是在帮助孩子学会爱自己。

自我中心是人格发展中自然且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

孩子在接受其他人同样重要的观念之前,必须首先懂得自己的重要性并照顾好自己。

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他们得到尊重的对待。

与其痛骂12岁男童心狠手辣,不如用这个公式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信心

R=TLC中,“C”代表信心。

信心意味着采取行动、争取权利和独立决策的勇气。这意味着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

仅仅善于思考和拥有一颗爱心,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富有责任感。

人们需要有勇气为信仰而奋斗,敢于大声讲出自己的信念,并为之付诸行动,为正确的事情采取行动需要极大的勇气,当父母对孩子的正面行为给予肯定时,其实就是营造令孩子增长信心的环境。

与其痛骂12岁男童心狠手辣,不如用这个公式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R=TLC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公式,它能帮助我们达成人生最高的目标——自我实现。换句话说,它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潜力,并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自我实现的旅程始于家庭,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通过R=TLC公式来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具备强烈的自尊心、道德、价值观,以及为信念采取行动的信心。实现的方法是“体贴、爱、关怀”。

当孩子发展出长期有效的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这个孩子从小就具备了受益一生的责任感。

当我们善于解决问题,不仅仅教会了孩子承担责任,还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公式   责任   堂妹   心狠手辣   男童   女童   家庭教育   责任感   教会   信心   家长   父母   需求   目标   能力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