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断奶伤害母婴关系,妈妈可以这样做,让宝宝自然离乳

晶晶说,孩子现在8个月,要去上班,打算给孩子断奶,但是每次不让孩子吃,孩子就哭闹不止,总是往怀里钻,她看着孩子哭也不忍心,又给孩子吃奶了,一周过去还没断成功。

为了成功断奶,她把孩子交给婆婆看着,自己出去躲两三天,自己看不见也就不觉得心疼舍不得,回来之后,听说孩子这三天都在大哭,后来哭的累了,看见奶瓶就抓过来喝,总算成功了。

这种“分离式”断奶,在即将断奶的妈妈中形成了一种“仪式感”,那么这种断奶方式真的可取吗?

“分离式”断奶伤害母婴关系,妈妈可以这样做,让宝宝自然离乳

断奶,意味着什么?

“断奶”的英文单词是wean,原本的意思是“成熟”,就像水果成熟、变红,该离开树枝了。孩子断奶是值得庆祝的时刻,不是因为你所想的诸如“现在我终于不用被孩子绑着了”之类的,而是因为断奶后孩子才开始变得完整;他已经打好了基础,能够独立地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过早断奶的孩子准备不足,还不能接受挑战。

断奶的过程不是妈妈脱离宝宝,而是宝宝脱离妈妈,而“分离式”断奶违背了孩子“打好基础”的原则,只是妈妈一方的强制性分离断奶,这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害,让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

​“分离式”断奶的影响

1,伤害母婴关系

在我们的观念中,从婴儿出生以后,我们就应当把婴儿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中指出:在母婴关系中,我们不能把婴儿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母婴关系是一个整体,即母亲和婴儿。

在婴儿出生之后的几个月,从来自母亲的刺激获取快乐,这些刺激有:哺乳、触摸,气味,声调和被怀抱方式等。但是婴儿并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属于自己的,尚处于一种未分化的状态,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大多数到9个月会爬行之后才有独立个体的意识,有些甚至延长到1岁多才具备个体意识。

如果强制进行“母婴分离式”断奶,会让孩子觉得这是把他身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去一样心生恐惧。这种恐惧感破坏了母婴关系,会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不正常的生活方式,例如,不知缘由的哭闹、发脾气、不接受母亲。

比如晶晶的孩子,断奶是成功了,但是自从这之后,晶晶只要下班回家想抱着孩子亲近亲近,孩子总会挣脱,哭闹,要找奶奶抱,这让晶晶大为受伤和难过,不禁在想断奶是不是太早了,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好在晶晶意识到这个问题,平常都会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互动,经过一段时间,母婴关系有所缓和。

2,宝宝失去安全感

孩子出生以来,一直和妈妈呆在一起,母乳不仅是孩子的食物,更是孩子的一种精神慰藉,是孩子心灵的依托,每当孩子哭闹、疼痛、饥饿、惊吓时,没有什么是一顿母乳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分离式”断奶,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几天的妈妈,还带走了孩子的精神寄托,会让孩子变得极没有安全感。

我小姑子家的孩子就是“分离式”断奶,都说别让孩子看见妈妈,结果我小姑子就把孩子放我婆婆家了几天,奶成功得断了,现在孩子一看不见妈妈就哭,哭的撕心裂肺的,断奶断的都上火了,屁股上长了一个火疖子,瞅着都心疼,不是自己家的孩子玩也不敢说呀!所以说断奶还得是妈妈自己来!

断奶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下子就断了的,“分离式”断奶的效果固然立竿见影,之后孩子会非常依赖妈妈,变得敏感脆弱,还要花时间重新建设正常的亲子关系,未免有点得不偿失。

“分离式”断奶伤害母婴关系,妈妈可以这样做,让宝宝自然离乳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断奶?

1,不看时间看信号

关于母乳喂养多久合适,《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指出:美国儿科学会在1997年提出,母乳喂养应该“持续至少12个月,此后就看双方意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要持续两年。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什么时候断奶,时间不是最重要的,要看信号。

宝宝对吮吸的需求消失的时候,便是可以断奶的适当时机——一般在宝宝9个月到3岁半之间。断奶是个人的决定,如果母子二人中有一个或两个人都准备好了,就可以断奶。

这个我深有体会,我之前听说的也是“分离式”断奶方式,没想到我家七七却是轻松自然离乳,连闹都没闹过,这与我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有关系,孩子在1岁1个月左右,自己就不愿意吮吸母乳了,想必她做好了准备,就自然离乳了。

2,夜奶导致身体发育指标不合格,建议断奶

邻居家的孩子一岁三个多月,整天吃母乳夜奶,都不怎么吃饭,牙齿被夜奶泡坏了,邻居带孩子去看医生,身高体重也不达标,医生建议断奶,她说,其实我也不想给孩子断奶,但是为了孩子的牙齿,让孩子多吃饭尽快达到正常发育指标,只能给孩子断奶。

根据牙科专家的建议,是不建议孩子吃夜奶睡觉的,因为人在睡眠状态下,唾液分泌会减少,从而使牙齿自洁功能降低,如果家长没给孩子刷牙的习惯,时间久了会引起牙齿龋齿。

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正常添加辅食,在1岁左右,能吃的辅食种类也增加了不少,在断奶后,妈妈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营养辅食,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分离式”断奶伤害母婴关系,妈妈可以这样做,让宝宝自然离乳

​怎样做到自然离乳?

1,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

断奶要看时机,可以选择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如果孩子出现发烧感冒,腹泻腹胀,要打疫苗的情况,不能断奶,断奶本来就容易引起孩子哭闹,在生病的状态下,孩子已经很难受了,乳沟再断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

2,循序渐进法

断奶有两个阶段:停奶和代替。在断奶的过程中,要逐渐补充固体食物、乳制品和情感抚慰。

我有断奶的想法是在七七8个月的时候,此前每天被孩子多次的夜奶哭闹折磨,精神很差,试着直接断夜奶,孩子哭闹的更厉害,于是改变策略,寻找温和的断奶方式。

我先尝试给孩子喝奶粉,打算慢慢地用奶粉替换母乳,尝试一周之后,孩子愿意喝奶粉了。另外,我每天给孩子做辅食,也庆幸孩子不挑食,吃饭很好,就这样一直母乳、奶粉和辅食混合喂养到1岁1个月,循序渐进地持续了有5个月,在这5个月中,慢慢地孩子不吃夜奶,能睡整夜觉了,再之后减少每天的母乳次数,直至孩子自己不愿意吃母乳。

“分离式”断奶伤害母婴关系,妈妈可以这样做,让宝宝自然离乳

3,家庭其他成员多和孩子互动,减少依赖妈妈

突然离开母乳,失去了母乳这个抚慰工具,对小宝宝来说实在很难接受,我们不要想着以一个玩偶娃娃,一个安抚巾就能让孩子离开妈妈身边,就像《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说的:断奶是用人代替人,不是用物代替人。当宝宝离开母乳,要用其他形式的情感营养去安抚他。

比如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陪孩子玩玩具,搭积木,讲故事,带宝宝去公园等,重要的不是玩具,而是有人参与宝宝的世界,让孩子的重心不再只放到妈妈身上,当孩子对别的事情和其他家庭成员感兴趣,会减少依赖妈妈。

4,理解孩子的“马拉松”式断奶

在宝宝断奶期间,有时候因为生气、闹别扭,烦躁等情绪,宝宝还会想吃母乳,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这种“马拉松式”吃奶期,妈妈要理解,请设身处地地替他想一下,因为断奶意味着释放,而不是拒绝。

根据儿童发育的深沟理论,记忆就像一张空白的大唱片,经历会在唱片上刻下沟槽,吃母乳大概是宝宝刻下的最深的沟槽之一,所以他要不时地返回,直到这张唱片上刻下别的沟槽。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唱片上刻下其他沟槽,让孩子有事情可做。比如背着孩子在家里转,让孩子翻看绘本,陪孩子看一会动画片,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按摩,户外活动,和小朋友们玩等,尽量把每天的模式固定下来,在孩子脑海中形成记忆的沟槽,慢慢地脱离“马拉松式”吃奶期,断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分离式”断奶伤害母婴关系,妈妈可以这样做,让宝宝自然离乳

断奶不要一刀切,如果真有断奶“仪式感”,那么当宝宝在身体、情感和精神上都有一个好的开始时,再渐进、适时地断奶吧。根据专家们多年的观察和对长时间母乳喂养长远效果的研究发现,最安全、最独立、最快乐的孩子,都是那些没有提早断奶的孩子。

生命是一次次断奶的过程:先是脱离你的子宫,离开你的乳房,离开你的床,离开家到学校,这些都是断奶,温和的陪伴孩子离开母乳,是断奶里程碑最值得我们纪念的事情。

我是七七妈妈育儿,分享养娃的那些事,崇尚科学育儿。

亲子互动,儿童教育,性格养成,自己一边学习一边分享,每篇文章都是自己一字一字码出来的。

做个成长型妈妈,提升孩子幸福感,你要的干货都在这里,欢迎关注我,转发评论点赞收藏,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母婴   小姑子   妈妈   关系   宝宝   沟槽   母乳   循序渐进   奶粉   牙齿   安全感   婴儿   个体   自然   建议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