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写作 | 护理研究中纳入排除标准的制定

在护理科研设计和科研论文撰写中,我们经常要在方法部分写清楚研究所采取的纳入排除标准。科学合理的纳入排除标准是获取符合研究目的所需要的样本的关键,也是研究可靠性的重要保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护理科学研究中纳入排除标准制定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纳入排除标准?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纳入标准是指依据研究目的及实施的可行性所确定的纳入研究对象需要符合的标准。通俗来讲,就是你的研究对象应满足什么条件。纳入标准是对研究对象特征的详细说明。

排除标准是指在一些个体符合纳入标准后,仍然存在不适合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需设置标准加以剔除。

值得注意的是,纳入标准是确定研究对象的关键,排除标准是对纳入标准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对纳入标准对立面的重复,二者共同确定了一个个体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准则。

如,在一项护理干预评价中,纳入标准为「A 病患者」,而排除标准为「非 A 病患者」,这种无意义的重复会使文章显得冗余、逻辑不清,甚至导致可信度降低。


为什么需要制定纳入排除标准?

首先,在护理研究中,因为人群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基本上不存在一项研究能包含所有的人群。研究者往往需要从复杂的群体中,选择临床特点相对单一、人口学具有共性的对象进行研究。

纳入排除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更加符合研究目的的单一群体。

同时,在研究设计中有许多因素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引起偏倚。

一个科学合理的纳入排除标准,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研究中的偏倚,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如何制定纳入排除标准?

一个科学合理的纳入排除标准,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是某一个体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被纳入到某项研究中,这是纳入排除标准的基本使命。其次,应该兼顾医学伦理和尽可能控制混杂。

纳入标准

一般而言,纳入标准应包含:

(1)研究对象的诊断、分型以及病程等;

(2)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

(3)基于研究目的和可行性的规定。如居住地、职业等。

在制定纳入标准时应注意:

(1)遵循伦理学要求,如年龄、妊娠等因素;

(2)依从性良好者;

(3)对于肿瘤等疾病,在制定纳入标准时,需对疾病的诊断分型、严重程度分期等进行限定;

(4)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关键混杂因素,使样本具有较好的均一性;

(5)尽可能选择新病例、病程短,以减少偏倚。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指不应该被纳入研究的条件,其目的在于排除其他情况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一般包括:

(1)同时患有其它病症或合并症者;

(2)已接受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者;

(3)伴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

(4)某些特征人群如被纳入研究则有不符合医学基本伦理,如孕妇、婴幼儿、未成年人、高龄患者、过敏体质、疾病晚期患者;

(5)依从性较差或患有精神疾病等;

(6)如居住地过远,影响随访者。


如:《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困境的质性研究》(点击查看原文)一文中,对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困境进行研究。

科研写作 | 护理研究中纳入排除标准的制定

纳入标准为明确诊断为血友病性关节炎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感染或心、肾功能损伤;患有精神类疾病。

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原创性研究(不包含综述等)中,纳入排除标准的制定和注意事项。

来源:科研论文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血友病   科研   标准   目的   病程   关节炎   研究者   可行性   样本   患者   人群   个体   因素   疾病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