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 | 患儿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患儿术后谵妄不但会影响患儿术后恢复,还会引发伤口破裂出血、无意识地拔除气管导管等不良事件,加以预防及监测很重要。非药物管理即使用非药物干预策略减少谵妄发生。该研究基于循证的方法,总结患儿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术后谵妄高危因素的评估

1.术后谵妄高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2~5岁者,但男女差异不明显。

2.目前并不确定遗传因素和谵妄发生间的联系,但动物研究推测,术后谵妄可能和白细胞介素1、6和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有关。

3.麻醉诱导及维持常用的吸入性药物是患儿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之一,建议使用短效挥发性麻醉剂,如七氟烷和地氟烷。与七氟烷相比,地氟烷术后谵妄的持续时间更短。

4.术后谵妄常发生于耳鼻喉手术及手术时长约1h的眼科手术患儿。

5.经历急性分离焦虑和父母有焦虑反应的患儿出现谵妄的风险更大。


术前非药物干预

1.保证患儿正常的睡觉-觉醒周期,促进睡眠质量。正常的睡觉-觉醒周期对免疫力、体温调节和分解代谢状态很重要。

2.术前参观麻醉诱导室和手术室对预防患儿术后谵妄有积极作用。

3.手术当天,医护人员与患儿父母进行详细的手术讨论,为手术做准备。

4.术前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如可使用视频连线或小册子派发等形式。

5.使用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如电子设备等。


术中非药物干预

低氧、低血压和代谢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血糖症、低钙血症、碱中毒、酸中毒等)是患儿术后谵妄的诱发因素,应尽力消除。


术后非药物干预

1.术后要监测患儿体温,<35℃或>38℃可损害患儿意识,引起精神状态改变。

2.尽早移除导管和约束物来增加患儿的舒适度,评估患儿是否存在膀胱扩张等其他不适。

3.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定向力,如使用眼镜和助听器。

4.对于新生儿,可采用袋鼠式护理,尽量多一些皮肤接触。

5.播放录制的母亲声音和音乐疗法可以预防患儿术后谵妄;麻醉苏醒期父母的安慰、触摸及言语上的引导可以减少患儿破坏性行为。

6.患儿谵妄通常难以被识别,最常与术后谵妄临床表现混淆的是疼痛,术后谵妄最明显的改变是意识状态、定向障碍和注意力障碍,而术后疼痛并无意识状态的改变,二者皆可表现为躁动。评估和有效治疗患儿的疼痛可能会降低谵妄的风险和严重程度。

7.患儿术后谵妄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建议使用小儿谵妄评估量表,该量表已被证实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8.术后急性谵妄通常为自限性症状,发生于苏醒30min,复苏室护士需对其进行保护,避免身体损伤、非计划性拔除导管、伤口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质量管理

儿科医疗团队应该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熟悉患儿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以及正确快速的评估方法。


本研究通过循证的方法,总结了患儿术后谵妄非药物管理的20条最佳证据,包含患儿术后谵妄高危因素的评估、术前非药物干预、术中非药物干预、术后非药物干预及质量管理5个方面。该证据总结可以为儿童医疗团队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指导对高危患儿给予非药物干预管理,以降低术后谵妄的风险,改善患儿预后。


本文整理自《中华护理杂志》2021年第5期

作者:王蒙蒙 温苑明 邓永芳 黄佩钰 刘佩珍

编排:郝淑龙 张皓妍 李伟杰 马杰

审核:曹作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术后   中非   证据   药物   导管   诱导   速递   疼痛   手术   意识   父母   因素   状态   学术   风险   发生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