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8种能力,掌握6大方法,父母不用报兴趣班,孩子也能成才

前几天写了一篇幼儿园的孩子该不该报兴趣班?资深老师的6条建议,揭示最佳答案的文章,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其中有不少妈妈私信或留言问我一些关于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的问题。

因为有咨询的人比较多,一一回答起来太慢,所以写篇文章来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您拿好小板凳,坐好了吗?马上要进入正题了。

紧抓8种能力,掌握6大方法,父母不用报兴趣班,孩子也能成才

最近看过一个有趣的视频: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人都在认真画画。却有一位小女生例外,她以画笔为工具,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做了个美甲。

那场面太好玩了,逗得我发出了姨母笑。一阵爆笑过后,表情突然严肃起来。因为在回放视频的时候,才注意到,老师的话:“XXX妈妈,快看看,人家孩子会画画都画纸上,你家孩子不会画,都画手上了。”

就这么一句话,足以看出这位老师,并不懂得孩子能力的成长规律。而家长,怎么敢冒着把孩子当做试验品的风险,交给这样的学校和老师呢?

说到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回答下:

一.0到6岁的孩子的能力成长规律有哪些?.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在《读懂孩子——心理学家使用教子宝典》中提出了“0-6岁儿童八大能力成长规律及教子策略。”

这个观念的核心是告诉大家:0到6岁是儿童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八大能力萌芽并快速发展的阶段。

家长和老师,只有认真了解和懂得这些规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稳而不乱、有的放矢。

紧抓8种能力,掌握6大方法,父母不用报兴趣班,孩子也能成才

二.如何把握孩子的成长规律,高效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呢?(我们重点了解下前6种能力)

1.识字能力。

书中说:“3岁以前是孩子口头语发展的关键时期,4岁的孩子对汉语识别依赖语境和其它环境,5到6岁能够依靠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认读。”

这一特点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逼迫年幼的孩子认字,但是要重视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逼迫不代表不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

我们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让孩子既能快乐地玩耍,也能帮助ta认识不少汉字。

而著名作家尹建莉教孩子识字的方法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

她说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给其念书、读古诗词,这个过程中,她一个字议个字地指着读,但从不强迫孩子认字。长此以往,孩子能够将字和画面结合起来,在充分理解故事情节情况下,也记住了汉字。

除此以外,大街上、超市里、门牌、车牌等任何有字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场所。你不必认真地跟他们说:这个字念“XXX”,记住了吗?但是你完全可以咋咋呼呼地说:“快看,那里有个'口'字。你看它是不是跟你张开的嘴巴一样。"

这种场景化、游戏化、具象化的过程,才是真正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方法。

紧抓8种能力,掌握6大方法,父母不用报兴趣班,孩子也能成才

据统计:孩子3岁左右的词汇量大约在800到1000个字,4岁时则飙升到1600到2000个左右,5岁则在2200到3000个左右,到了6岁则发展到6000个左右。

由此可见,1.5岁到2岁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这个阶段孩子从咿呀学语到流利表达,孩子的“说话能力”得到飞速发展。

而3到6岁则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你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小话痨。不光能说,还会问各种问题。

这就给我们一个信号:要加强孩子的口语练习。那具体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能力呢?

紧抓8种能力,掌握6大方法,父母不用报兴趣班,孩子也能成才

2.阅读能力。

文中提到:早期阅读能力可分为牙牙学语阶段、前阅读时期、口语学习阶段、伴随阅读阶段和独立阅读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通过定时的亲子阅读,建立孩子与父母互动的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和阅读兴趣。

选书时,需要考虑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来选择不同材质的书籍。

比如,男孩通常对车辆、恐龙等物体类的书籍感兴趣,女孩则比较喜欢“王子公主”等与人有关的内容。

而2岁以下的孩子则以纯图画类的画册为主,2到4岁可以选择“故事+图画”的书籍,整体以图画为主,文字做辅助,而故事情节也从简单逐渐丰富起来。

5到6岁的时候,则选择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图文并茂的书籍。

而布书、洞洞书、撕不烂的卡片书、纸类书等不同材质的书籍,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也会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数学能力。

书中说:3岁左右的孩子能够区分数的多少,3到5岁对数字有了基本概念,能区分物体的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图形。到6岁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跟识字能力一样,生活处处皆数学。拼积木时,可以让孩子说出形状、大小、颜色和数量;上下楼梯时,边蹦蹦跳跳边数台阶......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生动、有趣且利于理解和记忆。

紧抓8种能力,掌握6大方法,父母不用报兴趣班,孩子也能成才

4.绘画能力。

文中说:1.5到4岁处于涂鸦期,4岁到5岁处于象征期,5到6岁处于图示期。

绘画有助于孩子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父母,无论孩子处于哪个阶段,都要以发展和欣赏的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作品,听他们讲述画中的故事。切不可用大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画得像不像,好不好。

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就是让孩子早早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画画失去兴趣。

5.音乐能力。

书中提到,0到6个月的婴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6个月到3岁的儿童爱模仿并制造声音,3到4岁能够较为完整地唱歌词片段,但往往“跑调”,4岁以后的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明显增强。

这就要求家长们要给孩子们多给孩子创造聆听音乐的机会,让他们随心而动、随音律而舞蹈、歌唱。

并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来让孩子接触乐器、了解乐器。

6.运动能力。

体育项目除了强健体魄,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外,还能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李玫瑾曾说过,孩子4到12岁一定要发展两个左右的体育项目,可减少成年以后的抑郁。

由此可见,运动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但是幼儿因为骨骼、肌肉、关节、神经、大脑等多方面都未发育成熟,所以不太适合过于剧烈的运动,但可以让孩子参与亲子游戏、模仿秀、户外散步等简单的活动。

在这里重点介绍这6种能力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而可以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兴趣班。

紧抓8种能力,掌握6大方法,父母不用报兴趣班,孩子也能成才

写在最后:

看过《小王子》的人,应该记得,主人公在六岁的时候画了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兴冲冲地给大人看,结果他们说那是一顶帽子。

后来为了让大人看懂,他又画出了剖开肚皮的蟒蛇,结果大人们说,画那些没用,抓紧学习语文、数学、地理和历史这些有用的东西。

打那以后,主人公果断放弃了自己画画的梦想,活成了大人想要的样子,但却再也找不到快乐的自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才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爱好什么,才不至于以爱的名义来扼杀孩子的志趣,剥夺孩子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

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后,做父母的我们就要创造条件辅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但不管是选择自己教还是去上兴趣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无论学什么都不灌输、不强求、不逼迫、不功力,寻找科学有趣的方式,来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他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

2.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天赋所在,并确定孩子是不是已经做好学习和努力的准备,既不佛系地不管不问、过度散养,也不能过分焦虑攀比或盲目学习。

3.如果要选择兴趣班,那就参考幼儿园的孩子该不该报兴趣班?资深老师的6条建议,揭示最佳答案

最后借用主持人张丹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她认为除了运动类的兴趣班需要学习外,科学素养类也是孩子应该重点学习的,因为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人工智能时代都要迅速到来,我们的孩子得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而文化课之类的兴趣班,则是她建议舍弃的。希望大咖的观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积极的思考。

好了,今天的文章写到这里,相信仔细看完的朋友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兴趣   能力   孩子   汉字   蟒蛇   图画   口语   幼儿园   规律   父母   阶段   书籍   老师   数学   儿童   方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