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3招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父母孩子必读

有朋友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的自卑和懦弱,源于小童年时父母对我的深刻影响。我该如何解脱?”

坦诚说,父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甚至是致命的。

而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轨迹,比如学业、人际关系、择偶、家庭,甚至事业,乃至一辈子的命运。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Alfred Adler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告诉我们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

这种影响深入到言谈举止、行为模式、思考方式、价值观念,甚至一颦一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结婚后会“遗传”父母之间相处模式,就连婚姻的走向也完全复制父母婚姻的结果的重要原因。

我们虽无法选择童年,无法选择父母,更无法避免一些伤害。但是通过努力学习,我们完全有可能摆脱童年的阴影,成就全新的自我。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3招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父母孩子必读

法国作家塞西尔.大卫—威尔著作、王秀慧翻译的《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这本书中,就父母该跟孩子相处,如何构建更好的原生家庭,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等重要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本书共二百二十六页,四部分九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非常耐读。

在阅读此为书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找到父母或童年的影子。它用真挚的文字,带领我们重新接纳逝去的童年,重新解读父母的行为。

它没有冠冕堂皇的官话,却借用了大量实际的案例,帮助我们了解了原生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教会我们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成为更好的父母等诸多课题。

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是为人父母的教育宝典,也是童年经历过不愉快的人的“救命药丸”。

那么对于已经被原生家庭影响的人来说,应该如何应对呢?

1.承认父母的不完美。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3招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父母孩子必读

电影《解忧杂货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家庭殷实、衣食无忧的小男孩,他的父亲会给足够的零钱买迈克尔.杰克逊的碟片,却没时间陪他玩、跟他聊天。

因为缺乏沟通,亲子关系也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大而越来越紧张。

直到有一天,父亲给了儿子一耳光,并瞒着他卖掉了所有的光碟,还不由分说把他拽进车里,说要给他换学校。

这所有的一切,彻底击垮了孩子的内心。他趁父母不注意,偷偷逃跑了。

还好,他足够幸运,被福利院收藏,更名为张默,最后成为了非常有名的画家。

很多年后,故地重游的他,终于知道当面的父母,因为背负高利贷无力偿还,又不想让孩子担心,所以才偷偷实行逃跑计划。

得知真相后的画家,心生懊悔,但为时晚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也是普通人,所以他们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要接纳不完美的他们。

除了接纳,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父母们也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所以,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他们的初心是想要教育好孩子,而不是伤害或者与其为敌,只是方式方法不对。

这错误的方式方法深深伤害了孩子,而父母却不自知。

一旦了解了这一现实,我们就能坦然面对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一切,不管好的还是坏的。

2.跟过去的自己和解。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3招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父母孩子必读

上文提到的张默,他小时候被同学排斥、又缺乏父母的关爱,敏感的他一辈子生活在孤独和痛苦之中。

直到了解到父母为了躲避高利债而逃亡,最终被债主追杀而丧命的消息后。

他才知道父母有多爱自己,在那一刻他真正与过去那个伤痛的自己和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除了承认父母的不完美,我们也要敢于直面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与自己和解,意味着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最后尽可能地突破经历过的屏障,找到全新的自己。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或许有些难度。但只要有心改变,就一定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比如,认为自己懦弱和自卑,那就从学习微笑、敢于跟周围人大声打招呼开始。

我们要相信,只要敢于开始,就有改变自我的可能。

3.直面过去,重造自我。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3招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父母孩子必读

那个宁愿更名为张默,也不愿意提及自己真实身份的画家,内心得有多痛苦才逼迫他跟过去的一切划清界限啊。他沉默不语,只愿用画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一定跟童年的经历有关。

但是,当他愿意跟过去的自己和解的时候,他才远离了童年的阴影,人生才能真正充实和阳光起来。

而做出改变的前提是他愿意并敢于直面过去。直面的意思是能够坦然面对过去的自我、生活、父母、快乐或伤害。

当那些往事不再困扰自己的时候,那个痛苦的人才有可能放下心里的负担,破茧成蝶、重塑自我。

比如,我们意识到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使我们变得懦弱和自卑时,

我们首先要尽快从埋怨父母的情绪中走出来,然后总结出父母教育的哪些方式造就了今天的自己,最后我们就要借用知识、方法和毅力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模式。

在反复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当有天你发现自己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行为,而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少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渐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写在最后:

《思想与箴言之书》中说过:童年印象是难以淡化的,所以我们必须尽力使之成为美好的印象。

构建美好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相互磨合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为之做出改变,并借助《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这本书中的方法,就一定能远离困扰,成就幸福和快乐的家庭。

我们始终相信,孩子与父母能够相遇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本应该好好珍惜。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却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了亲子关系,让孩子变得痛苦和难堪,自己也陷入无限的折磨之中。

如果想要摆脱这种相处模式,重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那么请来《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这本书里寻找答案吧!

又或者正在遭受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所带来的困扰而不知所措,那也到《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这本书里,寻求帮助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父母   孩子   家庭   这个故事   画家   懦弱   自卑   困扰   童年   不良   痛苦   自我   模式   方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