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要做好,这4点很重要,家长朋友们认同吗?

前几天,朋友聊起“幼小衔接”的话题。说到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的时候,她说很矛盾。

之所以矛盾,是因为如果不报班,怕孩子上了一年级后学业不跟不上;如果报班的话,又怕早早学习知识,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想必朋友的困惑,也是众多家长的困惑。为了解决困惑,我们今天一起来细细了解下有关幼小衔接的话题。


幼小衔接要做好,这4点很重要,家长朋友们认同吗?


那么,什么是幼小衔接呢?

从字面上看,幼小衔接其实就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幼小衔接的作用是什么呢?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无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还是各方面的要求和准则等诸多方面上来看,都有很大差距。

这就提示我们,如果能做好幼小衔接,这有对孩子的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大有裨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发展。

由此看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很多人以为,做好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多背诗,会写拼音和汉字,还能熟练算数。殊不知,我们过度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1、自理能力差,无法快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幼小衔接要做好,这4点很重要,家长朋友们认同吗?


笑笑是家里的小公主,家里大人都围着她转。为了让小公主幸福快乐,爸妈拼命赚钱供笑笑上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爷爷奶奶则包办了剩下的所有,就连穿衣服这样的事情,也一直都是由爷爷奶奶替她一件件穿好。

后来笑笑上了一年级,虽然文化课能跟得上,但因为自理能力太差,而时常出丑。因此,笑笑感到非常自卑。在陌生环境里自卑地笑笑,很长一段时间内,惧怕上学,更害怕见老师和同学。

笑笑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太重要了,重要到能影响到一个孩子是否愿意上学,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家长们在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前,先放手让他们独立起来吧。

2、心理素质差,会成为孩子学习上甚至人生路上的重大阻碍。


幼小衔接要做好,这4点很重要,家长朋友们认同吗?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主要以游戏为主。老师教育的重点主要在习惯的形成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孩子们相对自由自在。

到了小学,学习成绩成了最重要的关注点。这就意味着,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会备受关注,成绩差的孩子则很有可能被冷落。

如果一个孩子对这些事情没有正确认知,或不能以平常心看待的话,那ta很可能被这些事情左右情绪。这就意味着,当ta接收到的是自己想要的信息时,ta就会好好做事;如果备受奚落的话,ta则备受打击。

孩子一旦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小处说,ta的心情和学习成绩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从大处说,ta一辈子都可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而忘记了自己前行的路。

由此看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得早早重视且着重培养起来。

3、时间观念差,迟到就会成习惯。


幼小衔接要做好,这4点很重要,家长朋友们认同吗?


时间观念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已经上学的孩子也不例外。可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有的孩子生来做事就干脆麻利,有的孩子天生就慢慢悠悠。麻利的孩子很多事情不用家长操心,拖拉的孩子却揪碎了家长的心。因为没有人愿意等待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竞争力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那么面对没有时间观念,甚至是拖拉成性的孩子,很多家长急得抓耳挠却仍然找不到好方法。在这里给大家支一招。

这是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借用时钟来改变孩子对时间的观念。孩子太小的时候,可能只认识简单的数字,对时间没有特别清晰的感受。我们可以买一个数字钟,然后定好时间,并与孩子做好沟通好,闹铃一响立马起床。

如果买的不是数字钟,而是普通的闹铃钟,那也不怕。我们只需要跟孩子提前沟通好,闹铃一响必须起床,长针或短针指向数字X的时候,就必须出家门,否则就会迟到,就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迟到。

当我们把准时的概念和迟到的后果,跟孩子说明白以后,大部分人会有很大改观。

可如果自己的孩子虽有时间观念,但却是个慢性子。要怎么办才好?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比别人起得早。

4、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技巧、学习思维比死记硬背重要。


幼小衔接要做好,这4点很重要,家长朋友们认同吗?


虽然幼儿园的孩子国家不让学习文化知识,但文化的启蒙还是要的。这里说的文化启蒙不是指的小学阶段的课本知识,而是指的综合文化素养。

但是在启蒙的过程里不乏急功近利者。比如,在大人的指导下,有些孩子早早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识字几千,被大家称为神童,但后来却“泯然众人矣”。

按理说,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学识的人,天赋一定不差,但后来却沦为普通人甚至不如普通人,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孩子学习的时候,没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而把知识灌输到孩子脑子里。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榨干孩子的天赋,并让孩子彻底厌恶学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家长们在给孩子教知识的时候,要借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润物细无声地传授。

众多方法中,读书读故事就是一个孩子喜欢,又能学到知识的好方法。比如,当你发现马上上一年级的孩子孩子数学思维比较弱,却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那就买一套《可爱的数学》(除了8本《可爱的数学》系列,这套书还包含了8本《可爱的物理》都是用来进行幼儿启蒙的好书)。


每套书里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能让孩子聚精会神地读有趣故事的同时,教孩子们懂得高低、分类、对比、时间、加减法等基本数学常识。​

当然只有基本常识是不够的,还要活学活用才行。那么,这时候,游戏就该上场了。比如,有一次跟孩子聊到了分成,孩子却不懂分成的意思。这时候,无意中看到孩子画画用的画笔,于是赶紧拿来陪孩子一起玩分成游戏。结果几局下来,并不擅长数学的姐姐有点恍然大悟的意思,而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弟弟则更加兴致勃勃。

整体说来,读书+游戏=最好的启蒙。

最后我们想说,幼小衔接很重要,家长的心态和教育的认识及格局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考虑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不能紧盯着当下,而是要看得更长远、更高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幼小   闹铃   家长   由此看来   麻利   困惑   观念   事情   能力   数学   孩子   时间   故事   知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