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家长和老师,你一定在用这些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是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格外关注,且时刻在讨论的事情。大家总想从媒体、专家们那里找到一个“可医治百病”的良方。把自己的孩子治成乖巧听话、又文武双全的人间天才。殊不知,不管父母还是教育学者们,都陷入了一个巨大教育误区。

《创造性思维》:家长和老师,你一定在用这些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们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和技能才是真正的教育,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真正需要的是通过学习,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出能够靠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来自美国的马文.明斯基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传统教育重视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者需要的是思维工具和方法。”

那马文.明斯基是谁呢?他是“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也是与麦卡锡在1956年发起“达特茅斯会议”并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

马文·明斯基荣获1969年度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他写撰写过《情感机器》《心智社会》《创造性思维》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创造性思维》:家长和老师,你一定在用这些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创造性思维》一书里,马文强调“认清当下教育的方向,才是当下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们当下的教育方向是什么?是将一群同龄的孩子,集中到狭小的空间里,用统一的方法,教授统一的课本内容,最后用考试的形式检查孩子们是不是聪明的、优秀的,是否有资格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殊不知,孩子的个性、气质和天赋因人而异,甚至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用统一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只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刷题的机器,考试的工具,并不能成为独立思考、又能凭一己之力解决掉眼前问题的人。

实际上,真正的学习者是自己思维的主人。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磨砺自己的思维技巧的过程,也是促使学习者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又能独立解决新问题能力的人才的过程。而不管父母还是老师,都沉浸在错误的教育思维里。

一、按年级划分班级学习

《创造性思维》:家长和老师,你一定在用这些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的通识教育,都是按照学生孩子的年龄来划分到一个班级当中,进行统一学习。

大家以为将同龄的孩子放到统一的环境里面,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是有帮助的。实际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他们的见识、思维模式、智力水平等都大同小异。如果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下生长起来的话,其成长速度是非常缓慢的。

有相关数据表明,大多数孩子在完成k12教育后,他们的思维方式与6岁的孩子非常相似。

这一个事实就告诉大家,从长远来看,以年龄划分班级学习的形式,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当然我们承认孩子们需要同龄人的陪伴,但除了同龄人,除了课堂内的课本知识以外,孩子们也能从父母,老师或其他类型的导师等长辈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 。除此以外,陌生人、大自然等也会教给孩子们很多课本上无法学习到的东西。

二、唯考试成绩论

《创造性思维》:家长和老师,你一定在用这些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我们的世界里,只有能够考出高分来的孩子才是优质的孩子,才能够享受到社会上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而那些不能考出高分来的孩子就被判定为“差生”。

人们普遍认为,作为差生,在学校里你被鄙视,到社会上你也会同样一无是处。

实际上每个人他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比好,而且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人在统一的学习环境里, 能够非常好地运用那套设定好的学习模板;而有的人,却因为不能适应这种模式,而倍感压力。

两种不同学习类型的孩子,在统一学习模式下,很可能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学习成果。

前者可能会靠优秀的考试能力实现阶级跨越,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后者则可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备受挫败。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孩子,我们只要从他本身的擅长、能力和爱好入手来因材施教,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也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天才。

总之“对学校重新进行定位”,鼓励孩子们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这才是未来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创造性思维》:家长和老师,你一定在用这些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相信一个正确的教育定位和一份正确的教育方法的坚持,定能够帮助孩子变成更好的的样子。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多关注孩子崇拜的偶像。偶像一词相当于《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提到的“印刻者”。这些“印刻者”可能是父母、老师、亲戚、明星、陌生人等,也可能是书籍、电影、电视剧中虚构出来的人物或事物,不管是谁,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而这些影响逐渐构成孩子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持续留在孩子的脑海中 ,能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可由于媒体的高度发展,被包装、被营销出来的明星却成了大众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而那些为人类发展贡献巨大力量的专家们却隐秘在角落里。于是,孩子们对明星的八卦轶事信口就来,却说不出科学家、建筑师的认可成就,这种偏差的价值观却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比如,年轻人变得浮躁;成为明星是年轻人的终极目标,成为科学家却成了大家嗤之以鼻的选择……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崇拜的事物,并多加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如果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思路,还要改变教学技术、调整教学重心,改变教学方式,然后因材施教地激发出不同个性特点孩子的创造力天赋,并帮助他们形成能够抵抗世间各种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创造性思维   都会   因材施教   学习者   人工智能   课本   价值观   教育孩子   科学家   班级   思维   家长   父母   错误   过程   老师   方式   孩子   明星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